“更漏子”,又称“秋思词”。词牌虽然可以与词的内容完全无关,但我们可以从词牌名推测其创立之时所歌咏的是什么样的内容。唐人称夜间时候为更漏,故此一词牌最初当与夜间发生的事件有关。此调创于晚唐,温庭筠是此词牌的爱用者,因此有人猜测此一词牌即为温庭筠所创。
温庭筠(801?—866),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曾任国子监助教,后被贬方城,世称温助教、温方城。晚唐著名诗人、花间派词人。精通音律,词风浓绮艳丽。当时与李商隐、段成式文笔齐名,号称“三十六体”。温庭筠的词表达细腻,造语清新,善于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细密婉约,情意悠远,主要描写女性的生活与心理,文字华艳,工于雕琢,词藻富香泽浓烈的脂粉气和富贵气。名作有《梦江南》。《北梦琐言》言他“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人称“温八叉”。温庭筠诗风上承唐朝诗歌传统,下启五代文人填词风气之先。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吴文英等多受他影响。
①漏声:铜壶滴漏之声。
②迢递:绵邈长远貌。
③塞雁:塞上之雁。
④城乌:城头上的乌鸦。
⑤金鹧鸪:指画屏上所画的金色鹧鸪。
⑥谢家池: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家的池塘。后亦泛指诗人家中的池塘。
柳丝细长,春雨细密,花丛外的铜壶滴漏声远远传来。边塞鸿雁惊鸣,城头乌鸦乱飞,画屏上的金色鹧鸪依然。
花的香雾迫近,透过重重帘幕,满怀惆怅地住在池塘边的楼阁上。熄灭了红蜡烛,垂下了绣帘幕,即使梦到你,你也不知道啊。
本调四十六字,分上下两片,每片又分别由两组不同韵部的句子组成。各组句子中都有两个三言句,上下片的三言句平仄互异,这么做是为了在音律上起到增加变化的作用,其下所接的长句则平仄结构相同,则起到了平缓整阕词情绪的作用。第一、三组用仄韵,第二、四组用平韵,皆系不同韵部,转换之快,体现了曲调的节奏是较为轻快的;同时韵脚平仄相间而以平声作结,亦构成了和缓的音节。在这样的情况下,填词时不宜使用过于浓重的笔触,造成词曲之间的失衡。
(唐)韦庄:“钟鼓寒,楼阁暝,月照古桐金井。深院闭,小庭空,落花香露红。烟柳重,春雾薄,灯背水窗高阁。闲倚户,暗沾衣,待郎郎不归。”
(五代)毛文锡:“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燕飞。”
(宋)张先:“锦筵红,罗幕翠。侍宴美人姝丽。十五六,解怜才。劝人深酒杯。黛眉长,檀口小。耳畔向人轻道。柳阴曲,是儿家。门前红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