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阳杂编》:“大中初,女蛮国贡双龙犀,明霞锦,其国人危髻金冠,缨络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当时倡优,遂歌《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效其词。”盛唐时期,词刚刚兴起。此词词风之玲珑圆熟,音律之和谐圆满,艺术成就之高,堪为后世楷模。宋人黄升说:“《菩萨蛮》《忆秦娥》二词,为百代词曲之祖。”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活跃于盛唐,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合称“李杜”。李白诗歌取材广阔,想象丰富,豪迈奔放,为唐诗冠冕。后世诗人如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代的高启,清代的龚自珍等均深受李白诗歌的影响。
①平林:平原上的林木。
②漠漠:寂静无声,广阔茂盛。
③伤心:极甚,万分。
④暝色:暮色,夜色。
⑤玉阶:玉石砌成或装饰的台阶,亦为台阶的美称。
⑥伫立:久立。
⑦宿鸟:归巢栖息的鸟。
⑧归程:返回的路程。
⑨长亭更短亭:旧时城外大道旁,五里设短亭,十里设长亭,为行人休憩或送行饯别之所。此处化用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平原上广袤的树林笼罩着暮霭,轻飘迷蒙,如烟如纱,秋天的山峦看上去还是一片翠绿苍碧,暮色已经映入高楼,有人站在楼上烦闷不已。
她站在汉白玉砌成的台阶上久久凝眸,一群群回巢的鸟儿飞得又高又快。什么地方是你回来的路程,一个个长亭连接着一个个短亭。
本调四十四字,为词调中之最古者,以五七言组成。两句一韵,全篇转韵四次,两平两仄。首二句为七言仄句,第三、四句为仄起之五言句,换用平韵。下阕首二句为仄韵之五言句,后二句则同上阕第三、四句。综上可知,如果将这阕词比作电影,那么它将有四个画面,每个画面陈述一段剧情,四段正好完成“起、承、转、合”等内容。承担“起”功能的第一、二句,两句平仄结构相同,体现在音律上便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乐句,展现在文字上则是两组密切相关的意象,层层递进,铺开全剧的背景。“承”的第三、四句平仄相对,构成一问一答、一呼一应,带出全剧的主题。下阕首二句的“转”,带来视角上较大的转变,营造情感的高潮。末两句为“合”,写出全剧的结局,初学词者同时也请注意与“承”二句的对应关系,以相关的对应带出时间流逝后场景或心态上的对比,方可谓是环环相扣。
(宋)晏几道:“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宋)谢逸:“暄风迟日春光闹,蒲桃水碧摇轻棹。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宋)朱敦儒:“秋风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敧枕背灯眠,月和残梦圆。起来钩翠箔,何处寒砧作。独倚小阑干,逼人风露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