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九、相见欢

秋闺
【题解】

本调起源于唐代,李后主归宋之后,在填此词时,因感怀身世,故自署为“忆真妃”;又以李煜词中有“上西楼”“秋月”等句,故又有“上西楼”“西楼子”“秋夜月”等别名,其后又衍生出“乌夜啼”“月上瓜洲”等名称。

【作者】

李煜(937—978),又称李后主,为南唐的末代君主,徐州人。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锋隠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等。在南唐灭亡后被北宋俘虏,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词人,王国维评其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注释】

①清秋:明净爽朗的秋天。

②离愁:离别的愁思。

③一般:一番,一种。

④滋味:引申指苦乐感受。

【译文】

一个人默默走上西楼,月亮如帘钩一般挂在天空,孤单的梧桐树寂寞地立在院中,幽深的庭院笼罩在清冷凄凉的院子里。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的是离别的愁绪,是一种萦绕在心头的苦。

【作法】

本调共三十六字,分上下片,上片三句三韵,下片四句四韵。首个六言句平仄结构基本仍是近体诗的结构,平仄之间的变化不甚急促,展现在音声上是较为和缓的,体现在文字上则应是平铺直叙的。但次个三言句直接使用首句末三字的平仄结构,在音律上呈反复状,在文字上则应展现为对首句的直接补充。上片结句九字,但因此时在结构上尚未到达乐曲本身安排的情绪高潮,所以一般作者常会加上顿号,使朗诵时不是九个字一气读完,使节奏稍微缓慢一点,这种音声体现在文字上,就是使本句成为前二句的延续,即是说继续描述前面已经提到的景致,设定好诗人情感的舞台,以为下片的爆发作铺垫。下片以连续两个主要以仄声构成的仄韵拗句开篇,说明了之前压抑的情绪到此忽然喷发,因此这两句尤须精炼,如此方可有效地将视角由客观景物转向作者主观的情思,同时引出全文的主题。接下来的一个三言句,即是全词的主题,而最结句则一气九字连读,务将胸臆完全抒发为止。另外,当注意的是,上片结句虽然加了一个顿号成为四—五结构,但下边所附的例词里都是加了逗号的六—三结构,一是因为词所搭配的乐曲随着时间的演变而改变,二是因为其他作者对于音律有不同的理解,所以自己对断句方式甚至平仄进行了改动。在原词谱今日已佚失的情况下,当代的写作者在写作时应先广泛阅读,选择与自己所要表达感情最为接近的一种变体,再来下笔。

【例词】

(五代)冯延巳:“晓窗梦到昭华,向琼家。欹枕残妆一朵,卧枝花。情极处,却无语,玉钗斜。翠阁银屏回首已天涯。”

(宋)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清)李国香:“昼长正自堪眠,雨廉纤。半是开花时候,落花天。春如梦,闲愁重,总堪怜。无奈去年今日到今年。” rokr9nFwalPkU6LSxrJvLCgJHKC1BGB6NFLnIt2MsPfC7XNxEpDbVgJHow09rWW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