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表面看起来缺少某些东西,人很容易感到不安,
可若真的拥有了这些东西,就能够告别不安吗?
几年前,洛洛掏出了大部分的积蓄,给自己置办了一套小房子。她说:“在外面漂得久了,总得有一个落脚的地方,不然觉得自己就像浮萍,很没有安全感。”
从看房、买房到装修,再到添置家居用品,前后历经了一年半的时间。可当一切尘埃落定后,洛洛却又奔向了另一座小城。她说:“我在这里住得不习惯,还是去南方的小镇生活吧,那里人少又清静,能减缓一点儿焦虑。”
兜兜转转,来来回回,洛洛依旧步履不停地在大城小镇之间穿梭。她要的那份安稳,终究也没能兑现,失眠的痛苦、焦虑的情绪,也从未真的远离。
洛洛的家人和周围的一些朋友,难以理解她的想法和感受,他们总是说:“你有一份相对自由的工作,有自己的房子,经济和精神都很独立;想要恋爱结婚,也有资格去筛选心仪的对象。如此这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现实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旨在从表面现象去判定安全感,即如果表面上看起来缺少某一样东西,就会滋生不安,从而认定只要拥有了某一样东西或某一种特质,就可以告别不安。实际上,这是没有认清安全感本质的表现。
现在,你可以闭上眼睛,回顾你所认识的人中,你认为最有安全感的那一个,他拥有一样你所欠缺的东西。OK,想好了吗?你想到的那一样东西,可能就是你本人的“假想的安全感”!我来列举几个简单的情形,这样可能更容易理解:
〇“她嫁了一个家境很好的丈夫,不用为钱发愁。”
——假想:有钱才有安全感。
〇“他身居公司的高层,多少人努力一辈子也望尘莫及。”
——假想:有权力才有安全感。
〇“她总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特别有号召力。”
——假想:有威信才有安全感。
〇“很羡慕他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不用为就业发愁。”
——假想:有了铁饭碗才有安全感。
〇“她年轻漂亮,身材又好,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假想:拥有美貌才有安全感。
不能否认,上述的这些事物的确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保障,至少能够满足当下的一些需要。可是,即便这些东西都叠加起来,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安全感缺失的问题,因为自我怀疑、患得患失会不时地袭来,让人诚惶诚恐,担心眼下拥有的东西明天就会失去。
你以为嫁个有钱人就能免除不安,却可能在婚后疑神疑鬼,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坐立不安;你以为有了孩子就会满足,可当你把所有的希望和安全感都寄托于孩子时,孩子也会把你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全部挖掘出来;你认为拥有美貌才有安全感时,极有可能会深陷对医美的依赖之中,变得越来越无法接受真实的自己。
将安全感寄托于外物,只对付表面上的症状,得到的只是片刻的、虚假的安宁。外在的事物,只能暂时把内心那只敏感不安、焦虑惶恐的“怪物”哄睡,可是过不了多久,它就会醒来,咆哮怒吼的声音会比过去更加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