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任务一
认识健康管理

课件资源

案例导入:

目前,我国5%的人口属于基本健康,20%属于不健康,75%属于亚健康。亚健康人口已超过9亿。我国慢性病人群总数量高达2.6亿,65%以上为18~59岁的劳动力人口,其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5%,其中75%为过早死亡。

在庞大的亚健康人群中,有70%以上都是年龄在30~45岁的青壮年。许多以往是老年人“专利”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等,越来越多地倾向于中青年人。“心梗青年”“癌症青年”越来越多。

北京市,18~30岁男性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已达到58.5%,30~40岁男性接近70%;18~30岁女性也达到了27.4%,30岁以上已超过30%。

心血管疾病已是导致成年人死亡的“头号杀手”。目前,我国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导致每年死亡300万人,每天8200人,每小时340人,每10秒钟1人。全国每死亡3个人中,就有1个人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时至今日,地球上仍有很多人死于饥荒,但您知道吗?全世界因肥胖死亡的人数是因饥荒饿死人数的2倍多,其危害程度高于吸烟4倍。我国血脂异常人群超过1.6亿,其中高胆固醇血症者约3300万。当您知道这些数据,要怎样看待健康管理呢?

(摘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听体检说:健康都去哪了》作者:曾强等,出版时间:2014年7月)

任务实施:

【理论学习(知识准备)】

一、健康管理的概念

(一)健康管理相关基本概念

1.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躯体、精神与社会和谐融合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的完好状态。”)具体来说,健康包括三个层次:第一,躯体健康,指躯体的结构完好、功能正常、躯体与环境之间保持相对平衡;第二,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指人的心理处于完好状态,包括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环境、及时适应环境;第三,社会适应能力良好,指个人的能力在社会系统内得到充分的发挥,个体能够有效地扮演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角色,个人的行为与社会规范一致、和谐融合。1978年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健康不仅是疾病体弱的匿迹,还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1986年WHO参与主办的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发布的《渥太华宪章》重新定义了健康:“健康是每天生活的资源,并非生活的目的。健康是社会和个人的资源,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方面的良好状态”。)

健康的定义体现了积极的、多维的健康观,是健康的最高目标。此定义不仅充分阐明了生物学因素与健康的关系,还强调了心理、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这就是三维健康观。“良好的健康是社会、经济和个人发展的主要资源,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2.疾病

疾病是指一定原因造成的生命存在的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体的形态和(或)功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正常的生命活动受到限制或破坏,或早或迟地表现出可觉察的症状,这种状态的结局可以是康复(恢复正常)或长期残存,甚至导致死亡。广义的疾病是针对健康而言的,也就是说,只要不符合健康的定义,就可以认为是有“病”了;狭义的疾病是就疾病分类手册而言,也就是指具有一定诊断标准的、具有具体的疾病名称的疾病(包括综合征)。

3.管理

管理就是要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达到资源配置和使用的最优化,目标是能在最合适的时间里把最合适的东西用在最合适的地方发挥最合适的作用。具体说,管理既包括制定战略计划和目标、管理资源、使用完成目标所需要的人力和财务资本以及衡量结果的组织过程,还包括记录和储存为供以后使用的和为组织内其他人使用的事实和信息的过程。因此,管理事实上是一个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手段,是人们为了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手段和过程。完成管理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收集管理目标的信息,分析评估管理目标的情况,最后根据分析去执行,即解决被管理目标中存在的问题。

4.健康管理

“健康”与“管理”合在一起就是健康管理。即针对健康需求,对健康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的过程。通俗来说,健康管理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长期连续、周而复始、螺旋上升的全人、全程、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我国《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关于健康管理师的职业定义,将健康管理定义为:利用现代生物医学和信息化管理技术,从社会、心理、生物学的角度,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等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健康指导,并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管理的全过程。

5.健康管理学

健康管理学是研究人的健康与影响健康的因素,以及健康管理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新型交叉学科,是对健康管理医学服务实践的概括和总结。

(二)健康管理目标和内容

1.健康管理目标

健康管理的目标是让接受健康管理者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通过监测、评估得知自身的疾病现状、潜在疾病危险因素,从而为其设计出个性化的健康维护计划,优化其生活方式,帮助其控制病情、降低疾病危险因素、避免和延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减少医疗保健费用的支出、提升健康水平。总之,健康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接受健康管理者的生活质量,使其达到身心健康的生活状态。

在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中,创立现代健康管理创新体系,创新服务模式与技术手段,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在实现大幅提高国民健康素质与健康人口构成比例、提高国民平均期望寿命和健康寿命中发挥重要作用。

2.健康管理的内容

健康管理的内容是对个体和群体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和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三)健康管理的意义和特点

健康管理的宗旨是调动个体和群体及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

1.健康管理的意义

(1)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

通过健康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有2个或者更少健康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异常指标因素)的参与者数量从24%增加到了34%(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健康危险因素必然会增长);有3~5个健康危险因素的参与者数量从56%减少到了52%;有6个或者更多健康危险因素的参与者的数量从21%减少到了14%。

(2)可以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开支。

美国的健康管理诞生较早,发展日益迅速。2016年,有7700万美国人在约650个健康管理组织中享受医疗服务,超过9000万的美国人成为健康管理计划的享用者。美国的权威专家预言:“二十一世纪是健康管理的世纪!”

健康管理参与者与未参与者平均每年人均少支出200美元,这表明健康管理参与者每年可以节约440万美元的医疗费用。在住院病人中,健康管理参与者住院时间比未参与者平均减少两天,参与者的平均住院医疗费用比未参与者平均少509美元。在4年的研究期内,健康管理的病人节约146万美元的住院费用。

(3)可以有效降低危险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通过自我行为(如不合理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改变,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有效降低危险行为。

(4)健康管理过程慢,回报快。

健康管理参与者在两年或者少于两年的时间内,投资回报为:参与者总的医疗费用净支出平均每年减少75美元。

2.健康管理的特点

健康管理的特点是标准化、量化、个体化和系统化。健康管理的具体服务内容和工作流程必须依据循证医学、公共卫生的标准以及学术界已经公认的预防和控制指南、规范等来确定和实施。

(四)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服务流程

健康管理的具体做法就是为个体和群体(包括政府)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康信息并创造条件采取行动来改善健康。

1.基本步骤

健康管理是一种前瞻性的卫生服务模式,一般有以下3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是了解你的健康,开展健康状况检测和信息收集。具体收集信息包括:个人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等),目前健康状况和疾病家族史,生活方式(膳食、体力活动、吸烟、饮酒等),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血压等)和血、尿实验室检查(血脂、血糖等)。

第二步是评价你的健康,开展健康和疾病风险性评估和健康评价。根据所收集的个人健康信息对个人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用数学模型进行量化评估。主要目的是帮助个体综合认识健康风险,鼓励和帮助人们纠正不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制订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患病危险性评估,也被称为疾病预测,是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技术核心,其特征是估计具有一定健康特征的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某种健康状况或疾病的可能性。

第三步是进行健康干预。改善和促进你的健康,开展健康危险干预和健康促进。在健康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为个体和群体制订健康计划,以多种形式来帮助个人采取行动,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实现个人健康管理计划的目标。与一般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不同的是,健康管理过程中的健康干预是个性化的,即根据个体的健康危险因素,由健康管理师进行个体指导,设定个人目标,并动态追踪效果。

2.常用服务流程

健康管理的常用服务流程由以下5个部分组成:

(1)健康体检。

健康体检是以人群的健康需求为基础,按照早发现、早干预的原则来选定体格检查项目。检查的结果对后期的健康干预活动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2)健康评估。

通过分析个人健康史、家族史、生活方式和有关精神压力等情况的问卷获取资料,为服务对象提供一系列评估报告,其中包括用来反映各项检查指标状况的个人健康体检报告、个人总体健康评估报告、精神压力评估报告等。

(3)个人健康管理咨询。

通过去健康管理服务中心咨询或通过电话向健康管理师咨询的方式进行。内容包括:解释个人健康信息和健康评估结果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制订个人健康管理计划,提供健康指导,制订随访跟踪计划等。

(4)个人健康管理后续服务。

可以根据个人及人群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其形式主要有:通过互联网查询个人健康信息和接受健康指导,定期寄送健康管理资讯和健康提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改善行动计划,监督、随访健康管理计划的实现状况、主要危险因素的变化情况,开展健康教育课堂等。

(5)专项的健康及疾病管理服务。

除了常规的健康管理服务外,还可根据具体情况为个体和群体提供专项的健康管理服务。这些服务的设计通常会按患者及健康人来划分。对已患有慢性病的个体,可选择针对特定疾病或疾病危险因素的服务,如糖尿病管理、心血管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管理、精神压力缓解、戒烟、运动、营养及膳食咨询等。对没有慢性病的个体,可选择的服务也很多,如个人健康教育、生活方式改善咨询、疾病高危人群的教育及维护项目等。

(五)健康管理的科学基础及学科

1.科学基础

疾病,特别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危险因素具有可干预性,这是健康管理的科学基础。每个人都会经历从健康到疾病的发展过程,一般来说,是从健康到低危险状态,再到高危险状态,然后发生早期病变,出现临床症状,最后形成疾病。这个过程可以很长,往往需要几年到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而且和遗传因素、社会和自然环境因素、医疗条件以及个人的生活方式等因素都有高度的相关性,其间变化的过程多不易察觉。但是,健康管理通过系统检测和评估可能发生疾病的危险因素,帮助人们在疾病形成之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性干预,可以成功地阻断、延缓,甚至逆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程,实现维护健康的目的。

(1)危险性。

存在于人生命中的危险性可分为以下3种。

相对危险性:与同年龄、同性别的人群平均水平相比,个人患病危险性的高低。

绝对危险性:个人在未来五年内患某些慢性病的可能性。

理想危险性:个人在完全健康的状态下得到的数值。

“绝对危险性”和“理想危险性”之间的差距就是个人可以改善而且应该努力摒弃的不良生活行为。

(2)疾病危险因素。

引起疾病的危险因素可以分为“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等。“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血压、血糖、运动水平等。

“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是随着“行为和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增加运动、戒烟等)的改变而改变的。例如,增加运动和合理膳食可以降低BMI水平和血压水平。这些危险因素水平的降低将降低患多种慢性病的风险,如糖尿病、冠心病、中风和乳腺癌等。通过有效地改善个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个人的“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的危险性就能得到控制并降低。这构成了健康管理的最基本的科学依据。

2.学科分类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健康管理学学科分类。

从研究维度分,可分为生理健康管理学、心理健康管理学、社会适应性健康管理学等;从研究层次分,可分为宏观健康管理、微观健康管理;从研究主体分,可分为慢性病风险管理、生活方式管理、健康保险、社区健康管理及劳动生产力管理等;从主要研究对象分,可分为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和慢性病人群等。

(2)健康管理学科体系。

宏观健康管理学科与服务体系,主要研究政府和社会层面的宏观健康促进与健康管理问题;微观健康管理学科与服务体系,主要研究个体或群体(包括家庭)的健康促进与健康维护改善和管理问题;健康风险控制管理学科与服务体系;健康信息技术学科体系;健康教育培训学科体系;中医治未病与特色养生保健学科与服务体系。

(3)健康管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健康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又不同于传统的医学,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与服务模式,从理论到实践都具有很大的创新性。

二、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发展

(一)我国健康管理的现状

健康管理这个概念传入我国已近十年,作为一个新兴学科,作为一个国家级的新职业,已被我国相关政府部门确认,并已开始进行职业审批、人才培养、技术开发,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出现了上百家健康管理注册公司,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问题开始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甚至成为一部分人的热门话题。但是从全国所有的地区和全体人群来看,健康管理应该说还只是在局部的。

①人们的健康意识还有差距,对健康管理的认识更是淡薄,绝大部分人还没听说或者根本不能接受此概念,所以在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现实的健康管理的需求市场。这主要是因为健康管理是外来概念,这些年还大多在社会上层酝酿和进行学术研究,在部分相关机构、团体中进行科研、实践和推广,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没能成为全国的主流思想和舆论,没能成为全国主流媒体的中心内容。

②社会的相关部门和团体对健康管理的认识还不到位。有些部门的工作和健康管理直接相关,甚至有些企业的发展能直接从健康管理中受益,但是其管理者对此不感兴趣;有的管理者从理论层面认识到了其重要性及意义,但不愿纳入具体实施,致使健康管理实践在一些地区和领域举步维艰。

③就健康管理自身而言,可以说一切都处于初始阶段。首先,从学术和理论层面讲,迄今在我国并没有一支从事健康管理研究的理论队伍,理论成果缺乏,没有构建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次,从实践层面讲,真正能够从事科学的健康管理工作的机构或企业实体甚少。这种实践活动大多还处于科研实践或探索阶段。最后,健康管理作为社会上的独立行业还没有形成。

(二)我国健康管理的发展前景

健康管理是基于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的个性化健康事务管理服务,是建立在现代生物医学和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模式上,从社会、心理、生物的角度来对每个人进行全面的健康保障服务,协助人们成功有效地把握与维护自身的健康。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较科学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它将“医院—医生—保险公司”等与医疗有关的机构组成一个医疗资源网络,健康管理组织会为医院、医生等医疗提供者支付一定的酬金,使其医疗收费标准比平常至少低20%。而这些方面将通过健康管理组织的庞大用户群来保证病员的数量与相对固定,以及医疗资源的优化组合而得到补偿。

所以我们应坚信,健康管理具有十分广泛的市场需求,在我国发展前景广阔。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福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业。

1.健康管理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

(1)健康管理是一项利国的事业。

其一,健康管理能促进人民的健康,人民是国家强大的社会资源,是宝贵的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有了健康的体质,人的社会功能才能更有效发挥。其二,健康管理能够促进劳动者的健康,使其能够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从而大大地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其三,健康管理旨在促进全民健康,这一工作的深入开展必将推动我国医学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类学等科学事业的发展,它能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综合实力和国家总体形象。

(2)健康管理是一项利民的事业。

首先,健康管理是为广大人民防治疾病,维护和促进全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其次,健康管理贯彻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用多学科知识与高科技手段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采用现代医学模式,科学又省时、省力、省钱,最终培养科学的生活方式,这对于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而言,不失为一种既经济便利又安全实惠的健康措施。最后,健康管理能给人们带来身心健康,使人们能始终以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心态和充沛的精力投入生活和工作,使每个人的潜能得以挖掘,创造力得以发挥、才华得以施展。

2.健康管理市场需求广泛,前景广阔

(1)健康管理的客观对象是所有人,因风险的客观性和不确定性,人人都难免遭受环境危险、生物危险、医药危险等不同健康危险因素的侵袭,都可能成为现实的健康管理的需求者。

(2)我国老年人口已达1.49亿人之多。人到老年就意味着体弱多病,各种疾病、症状相继出现,既需要生活照顾,更需要健康管理。

(3)我国慢性病发病率迅速上升,人数不断增多,慢性病病程长、难治愈、花费高,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给国家和患者家庭造成经济压力。慢性病病人成为健康管理的重点对象。

3.从我国社会的发展看,健康管理由潜在市场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

(1)需要强大的社会物质基础。健康管理的全面开展,要求必须有强大的社会物质基础。我国经济实力会不断地、快速地增强,这正是健康管理变为现实需求的强大物质基础。(2)健康管理是一项社会性的公益事业,它需要全社会来参与,特别是需要国家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现今我国已把市民健康或健康管理纳入到工作议程。相信国家层面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会日益关注人民健康问题,适时地制定相关的政策乃至法规,推动全民健康和健康管理的发展。

(3)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健康意识的进一步增强。人们健康意识的觉醒、增强是必须以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作为基础的。当吃穿不愁还有富余的资金和精力时,就会想到如何使自己生命更长寿、工作效率更高、创造更多社会财富,来提高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

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是通过评估和控制健康风险,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研究发现,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肿瘤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都与吸烟、饮酒、不健康饮食、缺少体力活动等几种健康危险因素有关。慢性病往往是“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互为因果”。各种危险因素之间及与慢性病之间的内在关系已非常明确,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一般遵循“正常健康人—低危人群—高危人群—疾病—并发症”的自然规律。从任何一个阶段实施干预,都将产生明显的健康效果,而且干预越早效果越好。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有以下6种,分别是生活方式管理、需求管理、疾病管理、灾难性病伤管理、残疾管理和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现分别进行介绍。

(一)生活方式管理

生活方式管理是指以个人或自我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活动,是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培养健康习惯,改掉不健康的坏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减少健康危险因素。目前,生活方式管理的重点有膳食、体力活动、吸烟、适度饮酒、精神压力等方面。

1.生活方式管理的特点

(1)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体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调动个体的积极性,帮助个体做出最佳的健康行为选择。评价个体的生活方式/行为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以及健康风险对个体医疗保健需求的影响。

(2)以预防为主,有效整合三级预防。

预防是生活方式管理的核心,其含义不仅是预防疾病的发生,还在于逆转或延缓疾病的发展历程。一级预防是在疾病还没有发生时进行的预防,属于病因预防,包括防止环境污染,开展健康教育,加强法制管理,预防接种,婚前、产前咨询,孕产妇、婴幼儿保健,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预防医源性疾病等。二级预防是在症状出现以前发现疾病或在疾病早期、可治愈的阶段发现疾病,包括人群筛检、定期体检、专科门诊等。三级预防是在疾病症状已经出现时,减慢疾病的进程并促进康复,通过治疗和康复,减少病人的痛苦,减轻病情、致残程度,恢复有效功能,防止并发症、残疾、死亡,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3)在实际应用中,生活方式的管理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出现,也可以融人健康管理的其他策略中去。例如,生活方式管理可以纳入疾病管理项目中,用于减少疾病的发生率,或降低疾病的损害;可以在需求管理项目中出现,帮助人们更好地选择食物,提醒人们进行预防性的医学检查等。不管应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技术,生活方式管理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即通过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疾病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或伤害的发生。

2.健康行为改变的技术

生活方式管理主要采用促进行为改变的干预技术。有四类促进行为改变的干预技术。

(1)教育。

教育是大部分生活方式管理策略的基本组成成分。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注重改变知识和态度而不关心改变个人的行为。

(2)激励。

通过应用理论学习中得到的知识去改变环境和某种行为之间的关系,行为可以被成功地矫正。激励的过程可以分为六类:正面强化作用、反面强化作用、反馈易化、惩罚、反馈消耗、消除。

(3)训练。

训练是鼓励健康行为的有效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参与式训练与体验,培训个体掌握行为矫正的技术。

(4)营销。

通过社会营销和健康交流帮助建立健康管理方案的知名度,增加健康管理方案的需求和帮助直接改变行为。

(二)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包括自我保健服务和人群就诊分流服务,帮助人们更好地使用医疗服务和管理自己的疾病。实质是通过帮助健康消费者维护自身健康和寻求恰当的卫生服务,控制卫生成本,促进卫生服务的合理利用。需求管理的目标是减少昂贵的、临床非必需的医疗服务,同时改善人群健康状况。需求管理常用的手段包括:寻找手术的替代疗法、帮助病人减少特定的危险因素并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自我保健/干预等。

1.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

以下4种因素明显影响人们的医疗消费需求:

(1)患病率。

反映了人群中疾病的发生水平。

(2)感知到的需要。

个人对疾病重要性的看法,是否需要寻求医疗服务是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主要包括:个人关于疾病危险和卫生服务益处的知识、个人感知到的推荐疗法的疗效、个人评估疾病问题的能力、个人感知到的疾病的严重性、个人独立处理疾病问题的能力,以及个人对自己处理好疾病问题的信心。

(3)患者偏好。

强调患者在医疗服务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医生的职责是帮患者了解这种治疗的益处和风险。

(4)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

如个人请病假的能力、残疾补贴、保险中的自付比例、疾病补助等都能影响人们寻求医疗服务的决定。

2.需求预测方法与技术

①以问卷调查为基础的健康评估。

②以医疗卫生花费为基础的评估。

(三)疾病管理

疾病管理是一个协调医疗保健干预和为病人(慢性病)提供特定患者咨询的系统,它强调保健服务,主要是在患者自我保健的每个医疗服务系统中为患者协调医疗资源。

1.疾病管理内容

疾病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人群识别;循证医学的指导;医生与服务提供者协调运作;患者自我管理教育;过程与结果的预测和管理;定期报告/反馈。

2.疾病管理特点

(1)目标人群是患有特定疾病的个体。

(2)不以单个病例和(或)其单次就诊事件为中心,而关注个体或群体连续性的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

(3)医疗卫生服务及干预措施的综合协调至关重要。

(四)灾难性病伤管理

灾难性病伤管理是疾病管理的一个特殊类型,顾名思义,它关注的是“灾难性”的疾病或伤害。这里的“灾难性”可以是指对健康的危害十分严重,也可以是指其造成的医疗卫生花费巨大,常见于肿瘤、肾衰、严重外伤等情形。

优秀的灾难性病伤管理的特征是:

①转诊及时。

②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制订出适宜的医疗服务计划。

③具备一支包含各种医学专科及综合业务能力的队伍,能够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多种医疗服务需要。

④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⑤尽可能使患者及其家人满意。

(五)残疾管理

残疾管理的目的是降低工作地点发生残疾事故的频率和费用。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根据伤残程度分别处理,尽量减少因残疾造成的劳动和生活能力下降。对于雇主来说,残疾的真正代价包括失去生产力的损失。生产力损失的计算是以全部替代职员的所有花费来估算的,必须用这些职工替代那些由于短期残疾而缺勤的员工。

1.造成残疾时间长短不同的原因

造成残疾时间长短不同的原因包括医学因素和非医学因素。

医学因素包括:疾病或损伤的严重程度;个人选择的治疗方案;康复过程;疾病或损伤的发现和治疗时期(早、中、晚);接受有效治疗的容易程度;药物与手术治疗的比较;年龄影响治愈和康复需要的时间(年龄大的时间更长),也影响返回工作岗位的可能性;并发症的存在,依赖于疾病或损伤的性质;药物效应,特别是副作用(如镇静)。

非医学因素包括社会心理问题;职业因素;工人与同事、主管之间的关系;工作压力;对工作任务的满意度;工作政策和程序;即时报告和管理受伤、事故、旷工和残疾;诉讼;心理因素(包括压抑和焦虑);过渡性工作的信息通道是否通畅。

2.残疾管理的主要目标

①防止残疾恶化。

②注重功能性能力而不是疼痛。

③设定实际康复和返工的期望值。

④详细说明限制事项和可行事项。

⑤评估医学和社会心理学因素。

⑥与患者和雇主进行有效沟通。

⑦有需要时考虑复职情况。

⑧实行循环管理。

(六)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

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模式通过协调以上5种健康管理策略来对人群中的个体提供更为全面的健康和福利管理。健康管理实践中基本上都应该考虑采取综合的人群健康管理模式。

四、健康管理产业实施和发展

(一)健康管理兴起的背景及发展趋势

健康管理学源于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医学学科,主要包括健康监测与评估、健康教育与健康干预、慢性病与生活方式管理、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健康与生产力管理、健康管理与卫生技术评估等。同时,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和实践与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可以互为补充和促进,是符合我国特色的健康管理。健康管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对新医改形势下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尤其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以及社会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监督评价,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已受到国内各领域专家的关注和业内人士的重视。

2000年以后我国逐渐兴起以健康体检为主要形式的健康管理行业,健康管理(体检)及相关服务机构明显增多,并逐步成为健康服务领域的一个新兴朝阳产业。自2005年以来,有关学会、协会申请成立了健康管理相关学术机构,如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等;《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也于2007年创刊发行;多本健康管理学教材编写出版。国内也有高校成立了健康管理专业,为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2013年10月,在《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中,国家首次明确提出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把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和水平作为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落脚点,这是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包括健康管理在内的健康服务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广阔前景。

(二)健康管理产业的实施原则与策略

1.健康管理服务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

健康管理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和交叉学科,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种形式,它本身也遵循了产业的基本规律,按照产业链,健康管理产业的上游指的是健康体检和评估;中游指的是健康干预和管理,包括健康人群的健康教育,以及按病种的干预手段,疾病管理就包含在这一类的服务中,也包括人群的管理;下游指的是医疗的资源管理,包括导医,以及日常医疗服务的管理。

2.健康管理产业的实施原则

①应该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健康管理学科与产业体系。

②坚持需求牵引与产业推动相结合,以学术引领产业,依托政府的支持,以产业推动学术和学科发展。

③坚持体系构建与功能重组相结合,构建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新模式和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新体系。

④坚持技术标准与服务规范相结合,努力规范健康管理服务流程,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

⑤坚持成果示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加大健康管理科技投入与成果转化的步伐,努力满足国人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

⑥坚持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充分吸收和利用各国先进的健康管理经验和技术,努力构建国际化的健康管理技术合作与服务平台。

⑦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

3.发展健康管理服务的策略

(1)培育高品质的健康生活。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即通过健康管理,个人学习自主管理,当存在疾病风险时,医生帮助干预,个体和医生共同努力之下的健康管理结果是延长了个体的健康寿命,延迟发病年龄,让个体晚发病、晚生重病,最终延长了个体的寿命。

(2)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健康管理服务。

我国的健康管理还处在初始发展阶段,完整的健康管理医学服务模式还没形成。目前,国内5000多家的健康管理机构,主要分为三类:三级甲等医院成立的体检中心;社会民营投资的体检中心,民营投资的健康管理中心(公司运作);三级甲等医院体检中心设立的健康管理中心。应该说今后健康管理的重点在社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贴近居民,面对的是大量的健康人群,以及亚健康人群和慢性疾病患者,开展以健康为中心、以预防为主的健康管理之后,社区患病人群的比例会随着健康管理的实施而降低,从而体现出健康管理的突出作用。

(3)大力发展健康文化。

一个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在没有经历过疾病痛苦之前,体会不到健康的重要,往往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若将其置于有健康管理文化氛围的团体中,就会受到群体的影响,而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企业可通过自主或服务外包的方式来开展健康管理,以达到提高生产力和提高员工的健康水平,控制医疗保险费用开支,同时也可以体现对员工的人文与健康关怀,企业开展全员健康管理项目更容易促进个人改变生活行为。

(三)健康管理产业发展趋势

健康管理服务作为一种新的卫生服务模式在我国刚刚起步,但它却迅速成为我国应对重大疾病患病率快速上升和医疗卫生费用急剧增长的重要措施,健康管理服务的普及将对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健康管理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①尊重:应尊重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的个体和群体服务对象。

②知情同意:应当让个体或群体了解健康管理工作的性质、特点,以及个体或群体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③沟通:与客户进行重点沟通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取某些干预措施)应与个体或群体签订书面协议。

④保密:健康管理人员应始终遵循保密原则。

【技能训练】

一、案例分析

分析提示:从健康管理的原因、健康管理作用和意义来讨论。

二、能力拓展

1.中国人的健康现状特点是什么?

2.健康管理从业人员未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过程性考核:

一、选择题(10题)

1.需求管理的目标是(A)。

A.改善人群健康状况 B.寻找手术的替代疗法

C.鼓励自我保健 D.重视术后康复

2.健康体检是健康管理的(D)。

A.服务流程 B.基本策略 C.基本步骤 D.健康干预

3.健康管理特点(ABC)。

A.标准化 B.个体化 C.系统化 D.群体化

4.健康管理产业的实施策略是(C)。

A.健康方式 B.健康品质 C.健康服务 D.健康体检

5.存在于人生命中的危险性可分为以下(ABC)3种。

A.相对危险性 B.绝对危险性 C.理想危险性 D.非理想危险性

6.健康管理的意义有(ABCD)。

A.降低医疗费用开支 B.减少住院时间

C.健康管理过程慢,回报快 D.减少了被管理者的健康危险因素

7.影响管理需求的主要因素有(ABCD)。

A.患病率 B.感知到的需要 C.患者偏好 D.健康因素以外的动机

8.残疾管理主要目标有(ABC)。

A.设定实际康复和返工的期望值

B.评估医学和社会心理学因素

C.实行循环管理

D.注重疼痛而不是功能性

9.生活方式管理主要采用促进行为改变的干预技术。促进行为改变的干预技术指(ABCD)。

A.教育 B.激励 C.训练 D.营销

10.健康管理产业的实施原则有(ABCD)。

A.以产业推动学术和学科发展 B.努力规范健康管理服务流程

C.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新体系 D.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

二、简答题(5题)

1.优秀的灾难性病伤管理的特征是什么?

2.简述残疾管理主要目标。

3.简述疾病管理内容和特征。

4.简述健康管理产业的实施原则。

5.简述健康管理产业服务需求现状和趋势。 /uWmq+D145tRnULCnkAgfeOGEWnVVj4HYGzMu2d8aq8shX1ZN5S5/QIpfozO2uC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