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人,还是房间,
都会随着心情而发生变化。
体验到物品减少带来的整洁与舒适感之后,有些人会陷入一种类似于“强迫”的状态:不允许家里的环境变得杂乱,甚至稍微有些不干净,就会心烦意乱,逼迫着自己和家人去收拾,力求时刻保持一种干净的状态。
无论是网络上还是杂志上,谈到极简或整理术时,往往会附加精美的图片,让人不自觉地产生一种认知:擅长整理的人,或是极简的生活状态,就应该时刻保持干净整洁的状态!
不得不说,“家里总是很干净”是一种令人憧憬的理想状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被这一执念禁锢,因为生活不只有“保持家庭环境整洁”这一件事。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工作、家庭关系、人际交往,以及其他的社会活动。
如果抱着“家里必须时刻都是干净状态”的执念,会徒增很多的心理压力;我们应当追求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即“家里偶尔不够干净”也是可以的,允许这样的状态存在。
假设你刚刚换了一份新工作,有许多新的内容要学习。原本,你每天都要在晚饭后打扫房间、整理家务,可这一个月内,你需要把这些时间用来学习工作资料。如此,自然就不能指望家庭环境和之前保持同样的整洁程度。
在这样的处境之下,如果你被“家里必须时刻保持干净”的想法禁锢,那你就要在学习完工作资料之后,再花费时间、精力和体力去收拾家务。也许,你可以完成这样的安排,但这番全力以赴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呢?你能够保证每天如此吗?能保证第二天还可以精力充沛地应对工作事务吗?
极简生活的本质,不是在空间形式上保持干净整洁,而是减少不必要的资源耗损,以求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无论是人还是生活,总会不时地出现变化,这就意味着,不同时期、不同状态之下,要关注的侧重点也不一样,不能指望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完美。把精力留给最重要的事,在完成要事之前,其他的事情可以暂时放一放。
偶尔,我们可能还会产生这样的感受:不知道怎么了,就是提不起精神来收拾整理。此时,不必苛责自己,人在有烦恼和压力的时候,大脑和心思会不自觉地往那些事情上集中,即便身体不累,心也会很累。在这样的状态之下,想保持和之前一样的精神状态,着实不易。
孩子们的房间,也不能够保证“总是很干净”。如果孩子平时有规整物品的良好习惯,房间也一向比较整洁,可是某一天,你发现他的东西随意乱放着,甚至连床铺都没有收拾,这可能表示他的状态不佳,正在为一些问题烦恼,内心处于混乱的状态。房间的状态,往往是心情变化的外在表现。
干净整洁的家居,固然能带给人美好舒适的感受,但我们也不该让自己和家人被“总是很干净”的想法捆绑,要放轻松一点,允许“偶尔不是很干净”的状态存在。况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散乱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家人所处的状态,思考当下的“我们”正在为哪些事情耗散精力,及时地进行调整,作出最有益于当下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