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与无限制的欲望保持距离

当物质的欲望不再成为生活的全部,

精神的价值与追求便会凸显出来,成为生命的灯塔。

一百多年前,一位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美国人在湖边搭建了一个小屋。

他抛弃了自己当时所有的东西,独自一人,安静地思考、生活。两年后,他把这种生活写成了一本自然朴素主义的书——《瓦尔登湖》,这个人就是梭罗。

在瓦尔登湖,梭罗悟出了一个道理:“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生活所需,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一个人放下得越多,越富有。”

普通人很难做到离群索居,也没有必要这样做。但梭罗传递出的生活观,却是值得深思的。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如果总是试图抓住更多东西,害怕错过和失去,会让自己被物欲包围,与真正的生活渐行渐远。

陈炜很有上进心,对自己要求甚严,总希望每件事都做到最好,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精进技能。当他的工作业绩越来越出色,职位也越升越高时,接触的圈层和过去有了明显的不同。看到那些人的穿戴装扮、举止风范,他的内心充满了羡慕。于是,他又开始给自己设立新的目标,要买更好的车、更贵的表、更新款的手机。

物质需要金钱来堆砌,为此陈炜变得更加拼命。在精力和体能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下,身体很快就给陈炜拉响了警钟。30岁出头的他,竟然患了急性心肌梗死,幸好发现得及时,才免于生命危险。

根据麦肯锡发布的《中国奢侈品报告2019》显示,在中国奢侈品消费者中,“80后”与“90后”占据了71%。同时,尼尔森在2019年发布的《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显示,中国年轻人实质负债人群约占整体年轻人的44.5%。欲望是前进的动力,但过分的欲望却是生活的负担。虚荣是无底洞,也是所有欲望中最可怕的,没有终止和尽头。以透支去追求虚荣,过着不属于自己的生活,只会把人困在痛苦的旋涡里。

物品是一面映照人的镜子,它所照出来的往往是那个我们不愿意承认的自己。换言之,炫耀什么,强调什么,往往是缺乏什么。那些为了虚荣甘愿负债累累,沦为物质奴隶的年轻人,很大程度上都是想要借助外物去提升自信,获得他人的认同和欣赏。正因为要面对那个自卑的自己太难了,才无法从繁杂昂贵的物品中解脱出来。

物欲一旦操纵了生活,人就变成了物质的奴隶。想不被物欲绑架,就要学会“离”,即脱离对物品的执着,放下“多就是好”的执念。当我们把关注的焦点放到自己身上,把自己当成生活的主角,就会发现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且多也并不意味着好。

去某寺院简短修行的人,经常需要穿上僧服,这样做不是为了追求形式上的统一,而是为了减少外物对内心的影响,把所有的精力都专注在修心上。

康德说过,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我也曾扪心自问:怎样才能脱离对物欲的执念,成为物品与生活的主人?很惭愧,没有总结出一针见血的答案,结合个人的体验,我的感受是:做好“断”与“舍”,把物品减少到自己可以掌控的量,让它们全都在自己的支配下,基本上就可以实现“先有自己,后有物品”的状态。

在避免囤积、精筛细选、敢于舍弃的过程中,我们对物质的欲望也会变得淡薄。减少了外物的束缚与困扰,内在世界就会日渐丰富,让我们慢慢长成一个从心底生出自信的真实自我,不用依赖昂贵的、大量的物品来给自己“贴金”。 Fx5+DL2mSDzaTydx7ECdmI5XZieEZiHFJvm4GVdus2IerVwT5bD+6mYDq3onayk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