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弃物品的过程,
往往要经历与内在自我对话的过程。
日本有一档综艺节目名叫《我家进行断舍离》,真实地展示了一个人的家究竟可以乱到什么地步。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居住在别墅里的老奶奶,她的家足足有12间屋子,却没有一处可以下脚的地方。每个房间都堆满了物品,卧室、地板、沙发、床上全都是衣服,厨房里连一个切菜的地方都腾不出来。这位老奶奶十分恋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老物件的依恋愈发严重。女儿曾偷偷扔过屋里的东西,老奶奶震怒并要和女儿断绝往来。
扔东西,看似是一个很简单的行为,可对很多人来说,却很难做到。
对于不舍得丢弃物品的人,法国心理学家弗朗西斯科·维耶罗是这样解释的:“对未来可能的匮乏感到忧心忡忡,大多是基于当事人曾经的真实经历,但也可能仅仅是从身边无意习得的思维惯性。比如,今天的我们多数都没有真的经历过饥饿,但还是有些人从父辈们身上习得了大量‘生怕哪天再出事’的焦虑和危机感。”
妈妈有一个老旧的箱子,里面规规矩矩地叠放着一件外衣。两年前搬家时,我打开过一次,并询问过妈妈,那件衣服要怎么处理。妈妈不想扔掉,说打扫房子的时候,还可以当工作服用。然而,时隔两年后,再次打开那个箱子,被妈妈预留为工作服的衣服,仍然在原来的地方规规矩矩地放着。这也显示,妈妈在过去的两年里,应该没有碰过这个箱子,可打扫房间这件事,她却每天都在做。
妈妈不肯丢弃旧物,是因为她已经把感情转移到了物品上。早年,她经历过艰难的生活,那样的日子太刻骨铭心了。在艰苦的条件下,能够拥有一件在当时还算比较好的外衣,是何等的珍贵!尽管那样的日子已经结束了,可那些物品对于妈妈的意义,还一直存在。她不肯丢弃的,是她人生的那一段旅途。
留着过去的物品,似乎是为了证明自己曾经的存在,或是某些情感与价值,那是一种对自我肯定的方式。如果丢弃了那件衣服,就如同丢弃了自己的一段人生,以及在艰难岁月里送给她这件外衣的人——我的爸爸,以及他们的感情。
每一件不想舍弃的物品背后,都藏着一个深入了解内在自我的机会。
如果你认为,丢弃任何物品都是不可原谅的浪费,那么请你思考一下:
——当物品被藏在被遗忘的角落,这算不算是一种辜负呢?
如果你觉得,有纪念意义的物品不能丢弃,那么请你思考一下:
——18岁时的生日蛋糕被吃掉了,那份仪式感是否还萦绕于心?
如果你担心,扔掉的物品万一将来会用到,那么请你思考一下:
——为小概率的事件忧心,牺牲日常的舒适,真的值得吗?
如果你总是为了“想扔掉某些物品,却总是扔不掉”的问题困扰,希望上述的内容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无论是极简生活还是断舍离,内在的精神都是相通的,就是重新审视自我与人、事、物之间的关系,把生活的重心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放在物品身上。
时间不会停止,生活也在继续,物品的交替更新,也是自我成长的标识。不敢舍弃无用的物品,总是怀念过去或是忧心未来,很难过得轻松。我们需要的东西,应当以“当下”为时间轴,满足当下所需,把脚下的每一步都走好、走踏实,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