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及时强化的美妙就像“嗑瓜子”

睡前打算看10分钟的短视频,却一不留神刷到了半夜;本想吃两口炸鸡解解馋,吃完又忍不住加单了薯条、汉堡和甜品;暗自发誓只要通过第23关就退出游戏,结果越玩越“上头”,连续通了10关还意犹未尽……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我一边享受着低成本、无价值的快乐,一边憧憬着丰盈自律的人生,感觉自己就是一个“骗子”。

——手机上瘾者Lee

许多人有过和Lee一样的感触:不是故意要浪费时间、沉迷手机、暴饮暴食,只是想稍稍缓释一下“心痒难耐”的欲望,预想着可以按照头脑中的“计划”及时叫停,结果却是高估了意志力,变成“上了贼船下不来”。接着,懊恼自责,发誓“下次不会了”“必须管住自己”,可真的到了“下一次”,往往还是重蹈覆辙。

为什么会这样呢?现在,恳请你放下自责,先来了解一下“嗑瓜子效应”。

打开一袋瓜子,只要嗑了第一颗,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忍不住嗑第二颗、第三颗,哪怕中途去做一点儿其他事,也会在回来后接着嗑,不知不觉就把瓜子嗑光了。如果换成一包现成的瓜子仁,往往吃上几口就腻了。

同样的瓜子,一颗一颗嗑着吃,为什么比吃现成的瓜子仁要“香”呢?

原因就在于,一颗瓜子从嗑、咀嚼到吃进去,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也就是说,只要短短几秒钟,就能够得到嗑瓜子这一行为带来的奖励。嗑瓜子的行为激活了大脑中的奖赏系统,使其释放出让我们感到愉悦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可惜,多巴胺带来的快感很难持续,想要持续获得满足感,就需要不断地密集刺激——不停地嗑下去。

我们之所以会掉进“廉价娱乐”的陷阱,变成快感的奴隶,正是源于“嗑瓜子效应”。打开手机,轻松一滑,就能翻阅各类图文、短视频,快速收获奖励。从行为心理学角度阐释,这一原理的核心是“即时强化”。

划重点

人们通过联结学习,掌握获益的方法,从而得到对自己有利的结果。当令自己满意的结果出现时,大脑中的奖赏回路就会启动,从而让这个行为得到强化。如果强化及时,会促进联结的建立;如果强化不及时,联结就无法建立。


正强化总是和有利的结果联结在一起,且伴随着愉悦感;负强化能够避免痛苦的体验,做出行为之后能够防止糟糕的事情发生。无论是哪一种,最终的目的都是趋乐避苦,很多时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界限。

划重点

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想要促进联结的建立,都必须满足一个重要的条件——即时反馈!如果反馈延迟,不能及时给予奖励,强化的作用就会减弱,联结就难以建立。


心理学家赫洛克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把被试者分成4个小组,在4种不同的诱因之下完成任务,给予不同的反馈,观察被试者的反应。

第1组(激励组):每次完成任务后,给予鼓励和表扬。

第2组(受训组):每次完成任务后,对存在的问题严加批评和训斥。

第3组(忽视组):每次完成任务后,不给予任何评价,只让他们旁观第1组和第2组受表扬与批评的情景。

第4组(控制组):与前3组隔离,每次完成任务后,也不给予任何评价。

实验结果显示:成绩最差的是第4组(控制组),第1组(激励组)和第2组(受训组)的成绩明显高于第3组(忽视组)。第1组(激励组)的成绩不断提升,学习积极性较高;相比而言,第2组(受训组)的成绩不太稳定,有一定的波动。

这一实验表明,人有渴望获得即时反馈的需求,即使是负面的反馈,也好过没有反馈。正所谓:“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

纽约大学游戏中心执教游戏设计的本尼特·福迪也说过:“游戏必须遵守反馈规则,如果没有稳定的反馈奖励,玩家们就有可能停止玩耍。有些奖励可以很微妙,比如‘叮’的声音,或是游戏角色跑过草坪时,草应该稍稍弯曲。”细想想,何止是游戏如此呢? yIGZ3KOPwni6+pSrN7+wGG5KkghVtCuUHHAQJbKjVmy2Sc7iCc4urBjKcx7z0tA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