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内伤的来源:人际关系的互动模式及日常相处问题

人的生活离不开人际关系,即使长大后并不恐惧一个人独自生活,我们的生活仍然需要其他人存在,才能建立互助、互相供应的生活网络;人类的生物本能让我们仍然渴望与群体产生联结,希望在群体中体会到情感上的交流与生活上的相互支持。

然而,人际关系的往来不是只有美好的体验,有更多的部分会让人体验到既复杂又不舒服的暗潮汹涌,令人着实烦闷难受。

人际关系是最能让我们体验内在安全感的一面镜子。当内心的守护力变得越薄弱,我们对外的警戒感就越强,甚至一刻不得松懈。

在一刻也不能放松警戒心的情况下,人际关系中的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让我们更加敏感、警铃大作,使我们坚信,这个世界充满不安全及威胁。

有时候,由于内在安全感的不足及薄弱,我们不自觉地想要依赖他人、获得保护,于是固执地幻想着——该如何从外在找到某个强大的人来保护自己,包容自己的依附及寄生状况呢?不这么做的话,自己便完全是个无助者,抵挡不了外界的挑战和任何来自周遭的挫折。

内在没有安全感的人,必须常常紧闭心门,但只要有任何一个看起来很强、可让他依赖的对象出现,就会让他失去人我关系界线的把握和判断力,义无反顾、冲动、无法控制地朝那人奔去,他们强烈渴求一份高度保护和依恋的关系。

这些人要么就紧闭心门、封锁自我,不和外界沟通和接触;要么就飞蛾扑火,不顾一切地奔向自认为的照顾者、保护者,任性地要求对方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渴望。这两种方式都会埋下人际关系冲突和问题的不定时炸弹。只要引信一点燃,或是人际冲突陷入白热化阶段,双方就会被炸得粉身碎骨。

拿捏不好的人际界线及心理距离,还有无法沟通和协调的相处问题与冲突,正是形成内心一道道撕裂伤和与人相处的恐慌经验的原因。

可是,那些因为人际界线拿捏不定,以及心理距离若即若离产生的不安和焦虑,究竟从何而来?塑造这些模式的源头究竟是什么?又是什么原因,让我们要不就是封闭自我、害怕沟通,要不就是与人发生激烈的高冲突互动?为什么平稳、平衡的互动及相处这么难? xLTf1Q7pUcqSWVzJPVCWGPIOdvfwmunjKlIL8YxLSOEAMkajlvWuug45+KHosTo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