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己体内产生的不舒服和痛苦的情绪,若只想以否认、压抑及切割的方式应对,不仅不会如愿,反而无法获得真正的平缓、安稳,还可能因为这般强烈的自我攻击与情感忽视,让情绪始终像龙卷风般侵蚀着内心、扰乱心理秩序,让自己处于痛苦情绪的侵扰中,不停受伤。
情绪,是我们的呼救机制,让我们知道内心和外界之间有状况发生了。当情绪越是不安、混乱,我们所感受到的外界,就越有可能正在让我们经历威胁和危及生存安全的伤害。
当然,情绪是真实的,但未必是事实。当情绪以“不安全感”的方式来敲门,它在试着提醒我们,可能但未必真的有不安全的事实发生;更有可能的是,那些自动引发的、自童年以来反复累积的受伤情绪,被投射到生活的各个层面中,让我们小心谨慎、防范伤害,却不是根据客观事实来判断;使我们陷落在情绪洪水中,不可自救。
于是,太害怕被自己的情绪淹没的人,会极端地以切割和压抑的方式,避免接触它,对自己更加疏离和冷漠。由此可见,若是过度害怕感受情绪、过度担忧情绪的发生,个体将给自己招来致命的危险。这种自我忽视,也就是对自己不理不睬的态度将导致这种情况:即使有很糟糕的事发生或处于错误的关系中,自己却可能还是反复处于受伤、受虐的情形中,麻木以对。
也有些人会以自我攻击的方式,即无视自己的痛苦感受,用反复戳痛伤口的做法,加深心理伤痛的损害程度,以趋向自我毁灭。
为什么会错把自己当成攻击的目标呢?
就心理防御机制来说,这种攻击的欲望来自童年时期并未获得的安稳接纳感,同时,个体又感受到来自环境的排斥与拒绝。因为年龄尚幼,个体仍需仰赖环境的供应及喂养才得以生存;为了在照顾者身边待下来,个体只能认同照顾者的攻击及否定行为,把自己视为一个糟糕、不乖的孩子,并合理地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错——“是我不够好”,这样才能避免照顾者如此激烈的情绪攻击及责骂。
因此,个体在不知不觉中视自己为敌,认定自己为一切问题的罪魁祸首,将原因单一地归咎在自己身上,也就失去了培养客观了解现实的辨识能力的机会,落入了不澄清便自动引发强烈自责、自我贬抑的情绪旋涡中。
当我们无法停止使用错误的方式对待自己时,就会自动、无觉察、反复地以自伤的方式,让原本就难受且痛苦的情绪状况变得雪上加霜。受伤的情绪和受损的自我,在需要疗伤止痛的修复期中,不但未得到实时急救、治愈,个体还因为习性的制约而刻意忽视自己的需要,产生了难以处理的情绪阴影和永难平复的痛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