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你要自己无害与善良,却让自己很受伤?

只要是人类,必然会在成长过程中经历情感上的失落和情绪创伤,其中包含了一种对世界美好与天真想象的落空和挫败。

这种想象“世界应当美好”的潜藏信念,多属于不合理的、非理性逻辑的信念,像是“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应该是好人,他们都会爱我、喜欢我”“这个世界是温暖和充满关怀的,人们一定会相互帮助、相互理解”,或是“这世界不会有恶意和欺骗,至少遇到这种事的一定不是我”等。

这些偏颇的单方面想象——觉得世界应该如伊甸园般,既纯真又美好,既良善又充满温暖——是生命一开始如白纸时,对这世界一厢情愿的认定。但是,毕竟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里,即使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不同,这份幻想的破灭,也必然会因为现实所存在的严苛及残酷属性而发生。

因欲望和需求不同,这个世界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人格样貌。而彼此之间的冲突和对立,从有人类以来便一直存在,从未歇息或终止;人的一生,也自然免不了遭受现实的打击、领受幻灭的洗礼。

在所谓“幻灭,是成长的开始”中道出的人生真相,正说明人若想真正体悟出个体生命的蜕变力量,必须从离开自我中心的位置、松开对这世界理想、完美的想象开始。让自己真实地认识这个世界,也真实地接触他人并认识自己,如此才能在活着的时时刻刻里,通过与这世界的冲撞及相处,淬炼出属于自己的内在领悟和智慧力量。

然而,有些人却在成长的过程中停滞不前。他们以一种仪式般的自我暗示及自我设限,让自己不断存在于某种情境中,重复上演着某种人生情节,不停地加深对人生的无能为力感,以及对自身生命的沮丧和厌恶感。同时,他们还会视自己为“没有资格参与这世界的人”,或是认定自己在这世上只能扮演某些卑微、不幸的人物角色。

这是值得探讨的主题:是什么样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心理模式,让生活像无止境的轮回,总是重复着“可恶的他人”和“可怜的自己”呢?

为何一个人无法停止将自己设定在“善良却可怜的我”的位置呢?

为何在他的所言所行中,这世界完全化身为一个够凶狠、够心机、够不良及实在肮脏、恶心的存在呢?

为何他对应的别人,全都变成了没良心、恶劣、嫉妒、霸道、强势、欺压他的恶棍呢?

通过对心理学观点的凝视和探讨,我们可以知道,这一切正显示个体的内在生命存在着分裂,且他曾经历的失落和创伤情绪难以整合。为了确保感受到的自己是“好”和“善良”的,就必须切割和去除他不想经历的、不想承认的那些内在的“恶”与“坏”。于是,“恶”与“坏”必须投射于外在世界及他人,而不是自己身上。

至于那些自己对“好”与“善良”的定义,则是以有限认知(几近偏执的心理状态)歪曲、认定的。像是:

“对他人抱持慷慨及情义相挺,这就是善良”

“不拒绝别人,就是好人的表现”

“人家有需要,就该帮忙,不顾一切地对别人好”

“不要反驳、不要冲突,做个乖顺的人就是孝顺的表现”……

这些认定要求自己极力维护这些信条与道德需求,并在生活中毫无选择地执行这些待人处事的方法的观念,都是为了确保自己在别人心中,是获得认同的好人、善良的人。

然而,这些对“好人”与“善良”的定义,往往来自幼年时期,是从孩童的眼光和角度所见的世界及他人,我们却将其作为以自己的标准而做出的认定与判断。

这些认定及判断,可能来自幼童时期的某些情绪冲击事件,或是某些人际关系的情感创伤及失落所设下的结论;也可能是因为生活环境的灌输与塑造,因而形成了自己的生命信念和生存自保机制。为了证明自己能挽救并避免幼年时经历的伤害或痛苦,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人们沿用了这些信念和防御机制,并将其植入人际关系中,不得不重复着某些人际关系的互动情节。

可是,往往那些“自以为”或“一厢情愿”,才是让我们受困、反复受伤的原因所在。

这本书,就是要和你谈谈这件事。到目前为止,你是否曾反思过:自己在家中是怎样的处境,有怎样的成长历程,建立了怎样习以为常的生存模式,形成了怎样的性格、组成了怎样的内在系统(情绪模式及思考模式),以面对自己生存的世界?如果你常常感觉自己内心受伤、受挫又苦不堪言,那么,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埋怨这个世界和他人或怨恨自己的生命际遇是很容易的,但这些方式并不能让你停止“觉得心里很受伤”,也无法让你从受伤的情境中强壮起来。

当然,埋怨的方式更不会让你因此寻得一位拯救你的英雄,成为你永不惧怕再度受伤的靠山。如果你真想消解自己的内伤情绪,你最需要的,是清楚地看见,是怎样的人际互动模式和情绪反应模式,让你轮回般不断跌落内心阴郁的深谷,并觉察出这些模式如何让你的伤口反复恶化,始终结不了痂、无法愈合。

我们都知道,人体的伤口(如皮肤发炎)若是反复溃烂,或总是有愈合不了的问题,可能是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一是自身的免疫力和复原力太弱,以致细胞没有足够的修复力作为愈合的后盾;二是个人行为,例如,伤口护理过于粗心大意或根本不以为意;更糟糕的情况是,反复刺激伤口,甚至是撕裂它。

人的心理情绪伤口亦然,若自己的修复力及照料能力不够,又反复地打击自己、让自己受挫,便会雪上加霜,累积更庞大、更纠结的痛苦情绪。那么,心理伤害将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在这本书中,我希望带给读者两个重要的观念,也是对待自己的受伤情绪或面对挫败打击时,应该试着学习的两件事:

一是学习正确照护内心的情绪伤痛,调节及释放你的情绪痛苦;同时,避免进入情绪伤害的恶性循环中。

二是避免用旧有的习惯模式,让自己反复受伤,并无意识地使自己受伤的情绪扩大、失控,以致扰乱并击溃自我,让自己陷入无明黑暗中,迷失人生方向。

实时救护,是我们对生命维护最普遍的观念;对人的心理而言,实时救护也同样重要。所有的生命救援都着重于“黄金时刻”,对于内心那些受伤的情感,及早采取正确的救护方法,建构完善的健康概念,同样是爱惜生命、妥善照顾自己的重要生存之道。

阅读须知

本书所有人物皆为化名,故事情节都经过改编,并不指向任何人的隐私及经历。 Ma1RfDMKFyitBX+sCteusnGCHYEeQZKcYuh9YQSLddcu5rVZytfnmSS8RllyA+d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