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痰厥

痰厥是厥证之一,指痰涎壅盛、阻闭气机所致的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喉中痰鸣,四肢厥冷的急重病症。本证发病前多有先兆症状,如头晕目眩,动则眩晕更剧,恶心呕吐,头重如裹,继而昏厥,后渐苏醒,醒后如常人,一般无后遗症,但易反复发作。但也有一厥不复而导致死亡的。从现代医学看,凡昏厥、精神性疾病(如癔症性昏迷等)出现上述症候特征者,均可参考本章内容进行辨证施治。

根据中医“急则治标”的原则,凡一时性痰涎壅塞,气闭晕厥,药食俱不能进。当先用盐汤探吐以急去其痰,或用稀涎散适量鼻饲或灌服,以涌吐痰涎;同时还可配合针灸治疗,先在合谷、内关、丰隆、足三里(双侧)针刺,强刺激手法,约隔1分钟捻转一次,留针至苏醒后出针,以祛痰开窍、疏通经脉、调和阴阳营卫,使痰浊去,正气复,而昏厥得苏。晕厥复苏,再按辨证要求,分别予以顺气豁痰开郁,行气燥湿豁痰,豁痰清热降火等法治之。

(1)气滞痰蒙型

【主症】 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呼吸气粗,喉间痰声辘辘,痰多气塞,多由情志因素而激发,舌苔白腻,脉沉弦滑。

【治法】 顺气豁痰开郁。

【处方】 五磨饮子合导痰汤加减。乌药、沉香、槟榔、枳实、木香、紫苏子、贝母、橘红、竹沥、胆南星。

(2)痰浊中阻型

【主症】 突然晕仆,不知人事,四肢逆冷,喉中痰涎壅盛,鼾声如锯,或呕吐痰涎,呼吸气粗,舌苔白腻,脉象沉滑。

【治法】 行气燥湿豁痰。

【处方】 导痰汤。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枳实、天南星。

(3)痰火上扰型

【主症】 突然昏厥,喉中痰鸣,伴有胸闷脘痞,口苦而黏,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豁痰清热降火。

【处方】 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竹茹、石菖蒲、郁金、远志、甘草。

1.调理枢机,化痰止咳法治疗痰厥(畅达医案)

薛某,女,22岁,2014年10月8日就诊。

主诉: 咳嗽晕厥3天。病史:患者自幼易患咳喘,3天前与家人争吵后出现咳嗽,继则呼之不应,意识丧失,头歪向一侧,喉中痰鸣,面白汗出,家人掐人中约1分钟后苏醒,此后每遇异味刺激即诱发咳嗽,呈连续性,甚则晕厥不知人。院外心电图、头颅CT、脑电图等检查排除心源性、脑源性晕厥。诊断考虑咳嗽晕厥综合征。西医止咳、化痰治疗效果欠佳,故来寻求治疗。患者情绪低落,善太息,口干苦,舌淡、苔薄白,脉弦。

辨证: 柴胡证。

治法: 调理枢机,化痰止咳。

处方: 柴胡、陈皮、茯苓各15g,黄芩12g,白芍25g,炙甘草9g,姜半夏、紫苏子、桔梗、枳壳各10g。3剂,每日1剂,水煎服。

药后未再出现咳嗽晕厥症状,但觉精神差,咽喉不利有痰,夜寐梦多,舌淡、苔薄白,脉弦细。畅达言邪气已去,当健脾化痰,益气扶正,方用六君子汤加柴胡、黄芩善后。2周后因月经不调来诊,告知咳嗽亦愈。

[王亚丽,王金成,畅达.畅达治疗咳嗽性晕厥验案举隅[J].山西中医,2015,31(12):9-10.]

【评析】七情刺激,肝气犯肺,木火刑金,而致咳嗽。咳嗽剧烈时气火夹痰上蒙清窍,而致晕厥。《伤寒论》谓:“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本案患者以咳嗽、口干苦、晕厥为主症,其善太息、口苦、脉弦符合柴胡证,方中加芍药甘草汤入肝缓急止咳,桔梗、枳壳增强理气止咳之效,方证对应,药证相符,故能获效。

2.豁痰降气,回阳救逆法治疗痰厥(杨德钱医案)

张某,男,65岁,2005年5月23日就诊。

病史: 患者2日前因受凉体倦不适,继而卧床不起。经门诊中西药治疗无效而邀余诊治。刻下症见:目闭面黄,牙关紧闭,口唇嘬动,呼吸急促,目光无神,角膜浑浊呈紫绿色,神志不清,肢体时时抽动,手足逆冷,苔厚腻白滑,脉散数浮大,唯右寸口脉沉滑有力。

辨证: 痰涎壅塞,胸阳被遏,肺失肃降,痰蒙清窍,气血阻滞,精不养神。

治法: 豁痰降气,回阳救逆。

处方: 半夏12g,胆南星10g,陈皮15g,茯苓12g,川贝母12g,杏仁10g,紫苏子12g,枳实10g,制附子12g,党参15g,黄芪30g,干姜6g,甘草6g。

水煎服1剂后,次晨开始口流痰涎,并用手取出数块黏稠痰,神志逐渐清楚,呼吸通畅,言语自如,唯胸部稍有胀闷。拟生脉散加味:党参15g,麦冬15g,五味子10g,桔梗20g,陈皮15g,知母10g,白芍12g,生地黄20g,厚朴15g,甘草5g。服用1剂后康复如初。

[杨德钱.痰厥治验[J].中国中医急症,2007(7):887.]

【评析】此例属风寒湿痰之痰厥证。患者年迈气衰,平素多湿多痰,加之外感,寒湿相搏,气机逆乱,痰随气升,上蒙清窍,发而为厥。综观此病,虽与阴盛阳微有关,但痰涎实为致病之主。因此,用导痰汤加川贝母、杏仁、紫苏子以宣肺下气,豁痰开郁;合四逆汤以温阳救逆;更用黄芪、党参助其排痰之力,增其回阳之效;且用紫苏子之降以制黄芪之升,使痰去正复。

3.温肾暖脾,祛痰化浊法治疗痰厥(杨德钱医案)

刘某,男,52岁,2000年2月10日就诊。

病史: 患者5年来每在工作时,或与人谈话时,或晚间看电视时,或在澡堂洗澡时,突然出现眩晕,视物天旋地转,伴恶心呕吐,随之迅急昏倒,不省人事。昏倒时伴有喉间痰鸣,呼吸气粗,口角流涎,2~3分钟后苏醒。曾在本市多家医院求医,做过TCD、CT、MRI等检查,仅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结论。某专科医院诊断为梅尼埃病,用过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口服活血通脉胶囊等治疗,未见明显效果,仍时常发作晕厥,近年来发作更加频繁,每周2~3次或3次以上,已不能正常参加工作。形体稍胖,头重身困,四肢不温,口中黏腻,食欲不振,腰膝酸软,大便溏薄,夜尿频数。舌质胖嫩,苔白厚腻,脉弦滑。测血压为18.6/11.9kPa,查心电图、肝胆B超,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均在正常范围。

辨证: 脾肾阳虚,痰浊上扰。

治法: 温肾暖脾,祛痰化浊。

处方: 党参、炒苍术、茯苓各20g,炒白术、香附、厚朴、天麻、姜半夏、川芎、杜仲、桑寄生各15g,炮附子、淡干姜、炙甘草、陈皮、石菖蒲、炙远志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3次,每次150mL,共服7剂。

二诊: 患者精神稍见好转,食欲略有改善,但仍觉四肢不温,头重身困不减,晕厥仍发作3次。视舌苔仍白厚腻,仅舌尖部腻苔减退少许,脉弦滑。此乃病重药轻,宜重剂治之。处方:炒苍术50g,炮附子(开水先煎1小时)、姜半夏、茯苓各30g,党参、炒白术、厚朴各20g,天麻、陈皮、石菖蒲、香附、川芎、杜仲、桑寄生各15g,淡干姜、炙甘草、炙远志各10g,砂仁(后下)4g。服7剂,精神明显好转,头重身困大减,四肢转温,食欲增进,大便基本成形,夜尿减少。

三诊: 晕厥发作2次。舌面前半部分腻苔已退,后半部分仍白腻,但已变薄,脉弦。予二诊方续服7剂,头重身困基本消失,仍感腰酸,晕厥未发作。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守二诊方再服7剂,晕厥未发作,诸症全部消失,精神爽朗。为巩固疗效,药用天麻、姜半夏、炒苍术、炒白术、厚朴、茯苓、党参、枸杞子、菟丝子各15g,淡干姜、石菖蒲、炙远志、炙甘草、红花各10g。调治1个月收功,随访1年,未见发作。

[顾文忠.痰厥治验1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8):436.]

【评析】本例晕厥病机为阳衰阴盛,痰湿内蕴,上蒙清窍,故称为痰厥。治病必求其本,故组方以附子、干姜温阳散寒,陈皮、苍术、半夏燥湿化痰,石菖蒲、炙远志化浊开窍,香附、厚朴疏肝降气,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杜仲、桑寄生、枸杞子、菟丝子壮腰健肾,天麻平肝息风,川芎、红花活血通脉。诸药合用,共奏温阳散寒,燥湿祛痰,化浊开窍之功。由于方证合拍,故疗效显著。必须指出的是,由于患者痰浊甚为严重、顽固,故苍术重用至50g,半夏重用至30g方才较快见效。有医者畏苍术量大易致衄血,故不敢重用,其实只要痰湿壅盛辨证正确,且常规剂量不效,患者无衄血宿疾,重用苍术非但无虞,反能立起沉疴!

4.平肝潜阳,化痰开窍法治疗痰厥(颜亦鲁医案)

万某,女,52岁。

病史: 痰厥时常萌发,发则闭厥无知,喉间痰声辘辘,须臾即醒,平素心情郁闷不舒,胃纳不充,经事如常;舌淡、苔白腻,脉细滑。

辨证: 肝阳夹痰浊上蒙清窍。

治法: 平肝潜阳,化痰开窍。

处方: 明天麻6g,青龙齿(先煎)9g,远志4.5g,茯神9g,竹沥半夏9g,矾水炒郁金6g,陈胆南星6g,陈皮6g,天竺黄6g,白芍12g,白蒺藜12g,九节菖蒲9g。

[孙春霞,颜乾麟.颜亦鲁治疗厥证的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55(12):8-9.]

【评析】痰厥之证,多系脾失健运,聚湿生痰,湿痰上蒙所致。女子以肝为先天,患者已逾七七,素有肝郁,失于条达,久而动风,风痰相搏,痰随气逆,遏塞气机,蒙闭心窍,故而突发闭厥,不省人事。故以导痰汤出入行气豁痰;并用天麻、龙齿、白芍、蒺藜以平肝息风;取菖蒲、远志、茯神安神开窍,乃治疗厥证不可缺少之品。痰厥未发时宜常服健脾化痰之药,有固本清源之功。

5.开胸结,化痰瘀法治疗痰厥(汪履秋医案)

黄某,男,71岁,1997年12月2日就诊。

病史: 患者慢性咳喘、气逆反复发作20年,病情加重伴发热1天,胸闷,痰多色白黏腻,纳谷欠佳,二便正常,舌淡、苔白腻,脉滑。中医辨证属痰浊壅肺。治拟化痰降气。方选紫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服药3剂后体温正常,病程中出现面色青紫,胸闷如窒,喉有痰鸣,不能咳出,舌苔白腻,脉沉滑。

辨证: 痰瘀搏结,阻塞气道。

治法: 开胸结,化痰瘀。

处方: 香附旋覆花汤加减。拟方如下:香附10g,旋覆花(包煎)10g,紫苏子10g,杏仁10g,陈皮5g,法半夏10g,川厚朴10g,瓜蒌皮10g,郁金10g,石菖蒲5g。水煎,每日1剂,分2次口服。

服药2天后症状缓解,继续治疗10天,痰瘀渐去,肺肾阴虚之象突出,治从养肺阴、益肾气立法,选用生脉散合人参胡桃饮加减,以善其后。

[王冠华,汪悦.汪履秋运用香附旋覆花汤治疗肺系疾病验案举隅[J].江苏中医药,2006(6):37-38.]

【评析】肺源性心脏病病程中若出现面色青紫,胸闷如窒,喉有痰鸣,不能咳出之症,汪履秋认为此属“痰厥”,乃病久不愈所致,不仅损伤肺肾之气,而且势必导致瘀血阻滞,盖“气不煦则血不濡”,终成气滞痰瘀相结之危候。当急用开胸结、化痰浊之法。 JBBDqwrHKruBsrG+vBxd6UQ64YiW4L7G2ygkdfeHpsVsA/mlY+bg501vMia2AZZ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