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各地豪杰纷纷揭竿而起,起初大家都还有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大家所有人的主子隋炀帝杨广。李渊占领长安后,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天子(恭帝),遥尊炀帝为太上皇,自己则做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式老把戏。618年,杨广被自己的臣子宇文化及杀了,估计他做梦都没想到有这么一天。
杨广死后,杨侑知道自己的皇帝也做到头了,还是主动把位置让出来吧,没准新皇帝一高兴就让自己多活两年。于是一场禅让与退让的闹剧上演了,三推三让之后,李渊理所当然地成了新帝国的皇帝,也理所当然地成了各路豪杰的众矢之的。接下来,各地英雄纷纷登上擂台,与李家争夺天下。不过不同的是,这场赛事没有规矩,也没有场地、场数限制,自由发挥。首先登上擂台的是甘肃的薛举。薛举自称西秦霸王,曾打得李家军丢盔弃甲,李世民的至交刘弘基、大将慕容罗睺都做了他的阶下囚。不过可惜的是,在战争的紧要关头,这位颇具项羽风格的霸王不幸去世,把打擂这项光荣的任务交给了儿子薛仁杲。薛仁杲是典型的有勇无谋型的人物,生来只有给别人打工的命。这薛家小子好的不学,却学了一身残暴的脾气,这脾气直接导致他的部下将来纷纷倒戈。面对“四面唐歌”的薛仁杲,只有开门投降了。只不过他没有料到,李渊不顾李世民的反对执意要杀了他,早知如此,那还降个什么劲儿啊!
摆平了薛家父子后,还没喘上一口气,第二个打擂的又来了。看来这种没有赛制的冠军争夺赛问题不少,起码先上的一方都明里暗里吃了点亏。若是体力不足,这样的车轮战下来,就是铁人也会累趴下。不过这李家军虽非铁人,却有一位胜似铁人的统帅,在那个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年代,李家军的胜利就很合乎常理了。
接下来几个上场的都是赫赫有名的豪杰。他们的名字都足以撑起一片星空。他们是第二位挑战者——河东刘武周,第三位挑战者——洛阳王世充,以及应邀出战的河北夏政权的窦建德。刘武周原是隋朝官员,他依靠突厥的势力不断发展壮大,其部下宋金刚勇猛无比,在与唐政权打擂的第一个回合中,把唐军将领裴寂打得摸不着北。无可奈何之下,李渊只得起用不愿起用的王牌——秦王李世民。秦王出山,几个回合下来,宋金刚就扛不住了,想回家吃顿饱饭,不料却被唐军偷袭。此战宋金刚全军覆没,刘武周主力消失殆尽,刘宋二人只身逃到突厥,但突厥人也比较现实,直接杀了他们二人。失去了谈判资本的刘宋二人,到死也不会明白这曾经的盟友为何会背信弃义。
李世民和刘武周在西北鏖战时,王世充也正和李密打得火热。刘武周败亡后,王世充也刚好灭了瓦岗军,在洛阳做起了皇帝梦。这天下出现了两个皇帝之后自然就热闹了。于是李世民来到了洛阳,两人的单挑开始了。很快王世充便扛不住了,看来单挑是赢不了了,于是他向河北的窦建德求助,窦建德这个人很讲兄弟义气,于是带领十万家当开始了二打一。不过可惜这位身经百战的豪杰遇到了千年难遇的英雄,也就注定了他一生的悲剧。只能感叹生不逢时啊!
虎牢关,历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理优势,著名的“三英战吕布”就发生在这里。在这样一座雄关面前,李世民亲自率领的三千五百名唐军竟然让窦建德的十万大军寸步难行,最后窦建德本人还被俘虏,这样的结果无论是谁也料想不到,一世英雄的窦建德就这样血本无归,还离奇地成了俘虏。讲义气的窦建德生性宽厚,是个名副其实的好人,但多疑的李渊岂会容忍曾经是自己死对头的人留在身边?窦建德的死,也为刚建立的唐王朝埋下了隐患。
窦建德死了,洛阳城内的王世充也彻底傻了眼,算了,还是投降吧,打是彻底没信心了,投降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毕竟自己曾和李渊同事一场。可他想不到李渊也是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人,薛仁杲因此而死,窦建德也因此而死。王世充还以为自己与众不同,但他没想到李渊骨子里早已把他划入了和窦建德一类的人,因此他也注定了以悲剧结束。
消灭了王世充后,唐王朝基本统一全国。李世民骑着高头大马,身后是他的精兵猛将,耀武扬威地回到了长安。可让他没想到的是,长安城里另一场腥风血雨也正在酝酿和发酵之中。
李渊对裴寂那是掏心窝子,可对他的几个儿子却都不放心,可能在他心里还有炀帝弑父的阴影吧,毕竟为了权力有些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平心而论,李渊对太子李建成显得更为宽宏大量一些。可能是为了避免隋朝废长立幼带来的横祸,李渊为保存李建成的太子位出了不少力,可对于李世民,则多了些不信任,少了些温情,让人怎么看都不像父子。李渊对于自己能干的二儿子从来就没有真正信任过,可能是因为二儿子太能干了,他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步了隋文帝的后尘。老二打了胜仗,李渊自然高兴得跳起来。可打胜仗后老二的威望和地位就会更高,势必对自己造成更大的威胁,因此除非万不得已,李渊也不会亮出自己手中的这枚王牌,因为他不希望这枚王牌会强大到可以铲除自己的那一天。于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攻打薛举,李世民主动请战;攻打刘武周,李世民主动请战;攻打王世充,李世民主动请战。也就是说,如果李世民不主动请战的话,李渊可能就不会让他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