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洪广祥医案

喻某,男,63岁。

初诊: 1990年12月11日。主诉:反复咳喘10余年。病史:患者缘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痰、咳甚则喘。后受寒易发,冬季较甚。近2年来咳喘明显加重,在某医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4天前,因气候骤变寒冷,咳嗽夜间加重,痰白而黏稠,气喘,气短,某医务所给服乙酰螺旋霉素、必嗽平、氨茶碱等,症状稍减。就诊时,仍咳喘,且背部怯寒,唇黯,口干,二便正常。舌脉:舌质黯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诊断: 中医:喘证;

西医: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辨证: 阳气虚弱,痰瘀化热。

治法: 温补阳气,涤痰化瘀,佐以宣肺气。

处方:

生黄芪15g 青皮15g 蔓荆子15g 葶苈子(包煎)15g

熟附子15g 广陈皮10g 生麻黄10g 杏仁10g

紫菀10g 款冬花10g

7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 咳嗽、气喘减轻,痰量明显减少,但仍感背部怯寒,肢冷,舌偏黯红,苔薄黄,脉弦滑。续用上法加强温补阳气之品。处方:生黄芪15g,茯苓15g,葶苈子(包煎)15g,蔓荆子15g,熟附子10g,桂枝10g,白术10g,炙甘草6g。7剂。

三诊: 咳喘控制,背怯寒减轻,肢末转温。此乃阳气渐复之象,续服上方20余剂,阳虚症状明显改善,仅活动后感气短,后续以温补阳气治之,配合复方参蛤片,每次5片,每日2次,巩固疗效,咳喘年余未发。

【评析】本案为慢性咳喘疾患的缓解期,表现为阳气虚弱、痰瘀伏肺证并见,属中医“虚喘”范围,虚中抉实,缓解期补虚不忘实,洪广祥以温补阳气以散痰瘀,虚实同治,待阳气渐复,痰瘀症状改善,继以温补肺肾之阳为主,缓收其功。阳虚之因,除与先天禀赋不足有关外,还与痰瘀伏肺伤及阳气和咳喘反复发作重伤阳气有关。阳气不足,无力温散痰瘀,痰瘀不去,重伤阳气形成恶性循环。临床呈现阳虚证与痰瘀化热证并见时,而阳虚为其根本,故在温阳的基础上以散痰瘀,即收效甚捷。

[2]赵凤达.洪广祥治疗慢支、肺气肿的经验[J].新中医,1995(2):1-3. HiXPPQLnTiivFlGmok3+m+xxOyMYHAspimvr25qTXUgGIoKGpzvxMUbA4L3tCln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