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周仲瑛医案

医案一

虞某,男,51岁。

初诊: 2021年12月26日。主诉:咳嗽10余天。病史:患者10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怕冷等症状,检查胸部考虑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可能。曾用多种抗生素内服、静脉输液治疗,均未起效。刻下症见:咳嗽加重,咳痰不多,质黏色白,咯吐不利,咽干,口有异味,大便日一行。舌脉:苔薄黄,质黯红,脉细弦滑。

诊断: 中医:咳嗽;

西医:急性支气管炎。

辨证: 风寒犯肺,痰热内蕴。

治法: 祛邪利肺,止咳化痰,兼以清泻肺热。

处方: 宣肺止嗽汤加减。

炙麻黄5g 桔梗3g 生甘草3g 杏仁(后下)10g

法半夏10g 浙贝母10g 前胡10g 炙款冬花10g

鼠曲草12g 炒黄芩10g 炙桑白皮10g 南北沙参各12g

鱼腥草15g 陈皮6g 佩兰10g 竹茹6g

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 2013年1月3日。咳嗽基本向愈,晨起有一两声咳嗽,痰不多,余症均明显改善,舌苔淡黄薄腻,脉弦兼滑。上方加潞党参10g,焦白术10g,茯苓10g。7剂,常法煎服。药尽诸症消失,半年后随访,情况一直较好。

【评析】患者发病季节是冬天,又有感寒邪病史,以咳嗽为主症,表现为咳嗽、咳痰、痰少色白、怕冷等症状,提示为风寒郁肺,肺气失宣之外感标实之证,故用宣肺止嗽汤为基本方治疗。但本病患者又有痰黏,咯吐不利,咽干,口有异味,苔薄黄质黯红等肺有郁热,内蕴痰湿之征象,故在宣肺止嗽汤原方基础上加入清肺泻热之黄芩、桑白皮、鱼腥草、竹茹,滋养肺胃之阴、止咳化痰之南北沙参,芳香化浊、清新口气之佩兰,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陈皮。本案中必须用蜜炙麻黄,一则可使其专主温肺散寒、止咳平喘,二则防生麻黄发汗耗气之弊。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患者咳嗽得缓后,表邪去,痰饮减,再配以党参、白术、茯苓以补气健脾,固本善后。

[1]赵惠,王志英.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经验[J].四川中医,2014,32(5):1-2.

医案二

患者,女,39岁。

初诊: 2013年4月18日。主诉:咳喘10余天。病史:2012年因冒暴雨,致患咳喘,虽经治疗,迁延40余天方愈。2013年4月7日因沐浴受寒,次日咳喘大作,经用抗生素、止咳药,中药宣肺化痰、温肺化饮剂均未控制,于4月18日入院。刻下症见:咳嗽气急,痰淡黄而稠,兼有泡沫,胸闷不畅,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口干饮水不多,溲黄。舌脉:舌尖红,舌苔中根腻、上罩淡黄,脉小滑数。查体:体温38.7℃,白细胞11.1×10 9 /L,中性粒细胞0.82,淋巴细胞0.15,胸部X线透视(-)。

诊断: 中医:咳嗽;

西医:急性支气管炎。

辨证: 风寒外束,痰热内郁,肺失宣降。

治法: 解表清里,宣肺化痰。

处方: 麻杏石甘汤加减。

炙麻黄3g 生石膏(先煎)30g 苦杏仁(后下)10g 甘草2g

薄荷(后下)3g 前胡6g 桔梗5g 橘红5g

枇杷叶10g

服1剂,午后体温降至38℃,夜半热平寒罢,微有汗出,头痛已。翌日治守原意,下午体温降至37.5℃,上方去薄荷,加法半夏6g,射干3g再服。咳嗽气急减轻;第3日痰转黏白,量不多,微有痰鸣,寒热未作,舌苔白腻,原方去生石膏,加紫苏子10g,药后咳喘俱轻,原方巩固,诸症平息,于4月23日出院。

【评析】风寒外束,肺卫不和,则见寒热、无汗、头痛;痰浊壅肺,内外相引,肺气失于清肃,则咳嗽咳痰、气急胸闷;痰热内蕴则咳痰黄稠、口干、苔中根腻罩黄、舌尖红、脉小滑数,治宜解表清里。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原治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周老师指出,临证应用本方时,不必拘于“汗出而喘”,只要组方得当,加减有度,即用之。方中麻黄辛温,宣肺平喘,解表散邪,诚如《神农本草经》所言:“麻黄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石膏辛寒凉,清泄肺热生津。二药相伍,辛凉又具有透表的功能,肺热之喘,可资清解。苦杏仁宣利肺气,平喘止咳,与麻黄相配升降相因,与石膏相伍又可协同清肃。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方中增用薄荷助麻黄宣散外邪;又加桔梗、橘红、枇杷叶等加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配前胡作用有二,一可散风清热,二能降气化痰。诸药合用,既能相制为用,又可协同增效,各有所司,药证相当。

[2]赵惠,王志英,朱垚,等.周仲瑛经方活用治疗疑难病验案[J].中医杂志,2014,55(5):373-375. ukZFdgHqfg+PToHfdVxD58rvy3T9Dg6EmPf3l3yPnTr+w8qcLkJINWwOhfJ8zWc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