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在小事中重塑孩子

5月10日学校开学,小李如期调到实验班,为了给老师、同学留一个好印象,他努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又像以前一样每天表现得很积极、很高调,比如通过演讲、唱英文歌等方式博取他人的关注。看到儿子略显浮躁的表现,李妈妈有些慌,但又不敢打击儿子的积极性,只是提醒他不要太过高调,但儿子并不以为然。

没过几天,英语老师在课堂上抽查单词听写,他没达到标准,被老师狠狠批评了一顿。

小李虽然觉得很丢人,但是也知道老师批评得没有错。李妈妈想,遇到这么认真负责的老师,是儿子的幸运,应该让儿子认识到老师的批评是可以帮助他进步的。

于是,李妈妈先同理他的感受,说:“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被老师批评的确不舒服,妈妈去年上课时,姚老师在课堂上指出妈妈的问题——不思考不琢磨,妈妈当时也觉得很丢人。但是回过头来看,接受批评对自己的成长非常有利,能遇到一个批评自己的老师真的是一种幸运!”还告诉他,“现在老师批评学生是要担风险的,因为大部分学生都喜欢被夸奖,有的学生承受不住批评,很容易走极端,如果真的出了这样的事,老师如何负起责任?所以一般老师是不敢批评学生的。你能遇到这样的老师,妈妈很高兴。老师会批评你,一来说明你是受教的,二来批评你,你才会印象深刻。就像现在,你以后一定会注意背英语单词,这样不就进步了?”

李妈妈说完,小李的情绪平复了很多。

第二天小李放学回家,一进门就大声喊:“哎呀,妈妈,我这回可出名了,大家都知道我被批评了17分钟,创纪录了,真的丢死人了!”李妈妈笑着说:“那多好呀,同学和老师都监督你,你是不是再也不敢懈怠了?”小李笑着点了点头。

从那以后,小李回家后经常说自己又被叫上讲台听写英语单词,还说挨批评后学习效率特别高,进步特别快。但是他在说到被老师批评时,都是用调侃的语气,心情明显是愉快的。

心理专家话你知

李妈妈的做法有效,是因为她真心觉得有人监督、有人教导是对自己有益的。所以同样是被老师批评,在小李看来是一种他律和修正自己的机会,但在有些孩子看来却是伤害性事件,这就是因为父母的反应决定了孩子的认知。很多孩子之所以容易受伤,就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存在“受害者心理”。

不久后,班里调座位,小李被安排到教室最后挨门的角落,独自成排。这令他很沮丧。

以前李妈妈总是下意识地维护儿子,当儿子对老师和学校不满时,她会对老师和学校产生诸多抱怨。但是随着在督导小组学习的深入,李妈妈发现自己一直在以一个评判者的身份来评判老师,而不是以一个家长的身份来协助老师。这导致儿子对老师没有敬畏之心,经常我行我素,不遵守规则。

现在李妈妈开始有意识地纠正孩子的这些问题,于是问儿子:“你觉得老师为什么这样安排?”

小李沮丧地回答:“老师肯定嫌我闹呗,怕我把这个班的风气带坏。我是个能说能闹的人,而这个班的其他同学都不这样。”

听到他这么回答,李妈妈说:“其实妈妈最近也有点慌,你那么高调,我怕你把别人带坏了,老师跟我的担心应该是一样的。老师得为整个班的氛围考虑。你那么闹,容易带动其他人也不好好学习,这是老师不想看到的。”

这时,李爸爸说:“你是男人,想要什么就自己去争取。你静下来思考一下,老师为什么这样安排你。”

第二天上午,小李向班主任老师表达了自己的疑惑。老师告诉他,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和其他课任老师的反馈,觉得他太闹了,自律性不强。如果不约束他,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如果被约束住,外力推动一下,进步会很大。

小李听了老师的解释,坦然了许多,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而且受到很大的鼓舞。这样,他不再纠结座位在哪儿,心情好了很多,慢慢地对座位越来越不在意,也开始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再次调座位时,小李又回到了前排。

心理专家话你知

当孩子在学校发生某些事情时,家长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孩子受委屈了,一定要从孩子身上找原因。要以拜师求学的心态来受教于老师,而不是以“消费者”的心态来消费教育。

小李逐渐踏实下来,遵守学校规则,努力学习,这让李妈妈以为儿子马上就会像从前那般闪耀。那个时候,她追求的依然是闪耀。

但是儿子两次月考原地踏步的状态,以及高考季的来临,重新点燃李妈妈的焦虑,对儿子的不满、嫌弃时不时流露出来。

和督导小组的助教交流后,李妈妈看到,儿子自从决定调班后,一直是有内动力的,但十几年来养成的投机取巧、功利学习、不脚踏实地、不敢迎难而上、不敢直面现实等习性才是问题的根源。

心理专家话你知

李妈妈能看到孩子的核心问题是不容易的,很多妈妈调整完孩子的共性问题后,就不愿面对孩子特异性的核心问题,因为这往往也是妈妈特异性的核心问题,改起来既慢又痛苦。

儿子的这些问题让李妈妈很痛苦,但她没有一直陷在痛苦里无法自拔,而是在生活中努力对峙、解决问题,突破自己不敢看到真相的点。

她到学校和儿子的各科老师交流,将儿子从小到大的学习情况、状态向老师讲清楚,特别介绍了他的浮躁、注重形式、做事三分钟热度等特性,希望老师以后能严格要求他,协助监督、纠正他的行为、关注他的作业,帮助他逐步消除这些错误思想,养成良好的习惯,端正学习态度。

老师们看到李妈妈态度真诚,后来对孩子要求很是严格。李妈妈也同步协助做通儿子的思想工作,让他看到老师们对他的付出,愿意主动接受老师们的监督。

在老师们的严格要求下,小李的行为逐渐规范起来。但李妈妈内心深处依然觉得儿子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再也不能给自己争面子了。这让她感觉未来没有了希望。

我告诉李妈妈,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对孩子成绩焦虑的背后是把挫败看得很严重,功利的三观还没有完全扭转;应该让自己努力,让自己更卓越;要对孩子有期待,希望他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男子汉,这样才能带领孩子去到更高远的地方。

而李妈妈的问题在于,一直在“自己很差”这个圈里打转,生怕被别人嘲笑,被别人看不起,所以一直拼命努力证明自己。有时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就很恐慌。

小李现在也是这样,身处竞争激烈的班级,他需要父母不嫌弃、不嘲笑,能看到他的努力,能给他力量。

由于李妈妈比较功利、不敢直面问题,不愿接受儿子不好的方面,导致儿子也只想着如何展现好的一面,获得他人的夸赞,把不好的方面隐藏起来,这就导致做事浮于表面。他学习只是为了考个好分数、好名次,所以每到考试时就特别紧张,特别在意成绩。他的情绪、想法、努力值一直随着他的成绩而波动,李妈妈也是如此。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引导李妈妈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思考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说,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有一天,小李因为忘记带数学试卷,被数学老师批评了一顿。回到家,了解到情况的李妈妈同样没给他好脸色。这让小李很生气,喊道:“还让不让人活了?老师在课堂上批评,又单独叫到办公室批评,回到家您又这样!我的脸还要不要?我就这么差吗?”

李妈妈这才意识到,自己又乱了阵脚,马上走进儿子的卧室,握着他的手说:“妈妈知道,你在这个班的确很难,你一直努力跟着老师走,妈妈觉得你已经很不错了。但是你一定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你来这个班就是希望好的氛围可以带动你。你不用跟别人比,你也没有多差。你看姚老师曾经也一心求学,他在路灯下学习,还出国留学,但最后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这个时候,姚老师就接受了现状,接受了自己的普通,踏踏实实做好每件事情,走好每一步,现在姚老师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你现在要认识到,自己确实落下了,一步一步地走就可以了。”

小李默默地点了点头。

李妈妈又说:“你想想为什么全班只有你一个人忘带试卷,你问问自己为什么忘了。”

小李平静地听妈妈说完,不再说什么,自己静静地思考。从那以后,这种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

慢慢地,小李月考成绩进步了,数学老师特别开心,对他说:“你看,只要努力你就会有进步。”

就这样,在每一次日常互动中,李妈妈都有意识地调整孩子的情绪,调整他的学习态度。 ccUkXpnQKrb3Gi929oSagJ/wnbKu0nHjiEEvFsOzA6ofMO8n++OWo/vWbotJ+oG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