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小李问题的起因,还要从李妈妈的童年说起。
李妈妈有一个姐姐。小时候,父亲一直不喜欢姐姐,觉得姐姐什么都不好;而母亲对此很不满意,便用打压小女儿的方式来让大女儿宽心。而在当时年幼的李妈妈看来,母亲就是不喜欢自己。
而生活中的种种,好像也证明了她的这个猜想。她从小身体协调能力差,人笨笨的,长得不好看,身材也不好,时常被周围的人取笑。只有在父亲面前她才觉得自己是不差的,是被关注的。
所以,一方面,她需要在母亲面前证明自己不比姐姐差;另一方面,父亲只要看到她趴在书桌前学习,就会夸她有出息。为了博取父亲的夸奖,她经常假装认真学习、假装努力。
与此同时,她的内心深处却非常自卑。这种一边假装努力,一边偷偷自卑的心理几乎贯穿了李妈妈的前半生,当然也影响了她的孩子。
她之所以如此功利地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皆是因为自己高考失利。而回看那段往事,李妈妈终于明白,自己之所以落榜,是因为自己一直以来对待学习都是应付的态度,一直装作很努力,却从未真正认真学习过。遇到不会的问题,也不敢向老师请教,而是装作很懂;学习力不从心时,身体会有反应,比如胃痛、失眠——这当然也是心理作用导致的。因为身体不舒服,父亲就会在意她的健康,不再关注她的成绩,她也就不用绞尽脑汁地装了。
拥有这样的底层逻辑,高考失利就是必然的。
但李妈妈并不承认自己不行,而是抱着“高考失利”这个伤痛遗憾的假象,让它梗在自己心里几十年。
后来走上工作岗位,李妈妈依然假装自己很努力,每天忙忙碌碌。但一直假装,内心是虚的,不敢面对真相,不敢承担责任,只希望别人能够认可自己。在这种思想的作用下,李妈妈在有了儿子以后,便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希望借由儿子的优秀成绩来获得众人的艳羡和赞美,却没有真实地享受过生活,没有追求过自己的人生价值。
李妈妈的虚假和功利也直接影响到她的人际关系。她表面上和别人相处得很好,却不敢深入推进关系,害怕别人发现她的不好而看不起她。
在婚姻中,与爱人相处时也很紧张,内心深处怕爱人看不起她,所以有时爱人给她提意见,她会非常生气。
加上她的功利,没有自我,对爱人感受丰富、享受自然、享受与人互动的生活态度自然看不懂,也体验不到,反而坚定地认为他没有追求。她如此看不起爱人,儿子又怎么会对爸爸有向往呢?一个内心没有向往的孩子,哪里知道该模仿谁,成为谁?青春期的迷茫就是必然的了!
所有这些,都是她在儿子成长路上挖下的坑,底层逻辑都和她的“假装”、不敢直面自己密切相关。
心理专家话你知
任何人都无法通过肯定、假装来扭转自卑,只能用自己的改变、自己的成长去击溃自卑的幻象,因为真实的存在才让我们更踏实。
父母最好的教育就是成为孩子的榜样。我们要把力用在自己身上,让自己持续地学习,持续地给孩子精神引领。只有父母喜欢自己的状态、向往自己的状态、满意自己的状态、塑造自己的状态,孩子才会佩服父母、向往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