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多疑、脆弱,都是对高敏感的偏见

提到敏感,多数人总是不自觉地将其与多疑、脆弱、矫情等联系起来,故而在看到“高敏感”时,就有了先入为主的看法。在此,我们有必要澄清一个观点:在同样的情形和刺激下,每个人神经系统的受刺激程度存在差异,具有高敏感特征的人群,能够感受到被他人忽略掉的微妙事物,自然而然地处于一种被激发的状态,这是一种生理特征!

划重点

敏感是人的一种正常的人格特征维度,它并不是两个简单的极值——敏感或不敏感,而更像是一个变化的区间。所谓高敏感,其实就是一种敏感程度较高的体现。

根据伊莱恩·阿伦博士的研究,任何国家都有15%~20%的人生来就感情细腻,对外界的刺激会反应过度。与其说这种特质是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不如说它是先天的生理结构决定的。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杰罗姆·卡根是最早研究敏感程度与大脑差异的专家之一,他在研究中发现,有些婴儿对强烈的气味和噪声等刺激反应强烈,对陌生人的闯入也显得更加紧张不安。这些婴儿的反应有生物化学基础,他们的大脑分泌出更高水平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应激激素(如皮质醇)。他们更容易发现威胁,这种特质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进化优势,但也让他们在面对良性压力源时比常人产生更快速、更强烈的反应。

为什么高敏感者很容易反应过度呢?他们在生理机制上与普通人有何差异?

我们每天要从外部环境接收到数百万的信息,既有感官层面和认知层面的,也有情感维度方面的。在我们意识到这些信息之前,大脑为了保护认知资源被过度消耗,会自动对这些信息进行过滤,以免铺天盖地的信息像海啸一样将我们吞没。

然而,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如果把大脑中的过滤器比作筛子的话,有些人的筛网比较精细,过滤能力很强,可以把很多信息挡在外面,免受干扰和影响,大部分人都处于这种状态;但也有些人的筛网比较稀疏,多数人难以觉察的那些信息都会涌入他们的大脑(图1-2)。他们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表现出与常人不太一样的过度反应,这就是高敏感人群。

图1-2 外部信息的逐级加工

这种处理和加工信息的模式,对于高敏感人群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答案不难猜测,高敏感者的信息中转站很容易囤积大量的信息,而一旦中转站满了,就没办法再存放重要的信息了。许多高敏感者在中转站发出“已满”的信号后,任何其他的刺激(如重复性的噪声、吵闹的音乐等)都让他们感觉难以忍受,恨不得赶紧逃离现场;与此同时,他们也会感到疲惫不堪,没有精力再去处理重要的事宜。

很多人认为高敏感是一种弱点或缺陷,且认为有高敏感特质的男性优柔寡断、懦弱不堪、缺少男子气概。实际上,这都是对高敏感人群的误解和偏见。高敏感是大脑的运转程序决定的,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人格特质。既然是人格特质,就不存在绝对的好坏之分,因为人类在各个特质表现上的多样性受到进化选择的影响,每一种特质在不同的情境下都有其适应性。

曾经读到过一段话:“敏感的人是透过滤镜看世界的,在这个滤镜的作用下,他们看到的世界有着更高的对比度与饱和度。因此,他们一直是用一种更生动、更激烈的方式感受着这个世界。”对所有的高敏感者来说,这种激烈的方式不是他们主动选择的,恰恰相反,他们是被选择的一方。世间万物都有两面性的,而他们注定会看到更多的丑陋,体验到更多的痛苦,但他们同样也会看到更多的美好,感受到更深刻的喜悦。 TXdWVFXYI8jHNfJjQkGl3kFNhF1B8lyQCLnjMJusf6Yp2fGe63XJqGjyVEXt6FQ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