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2 天才与疯子,只有一步之遥

提到天才,你可能会想到梵高;提到疯子,你可能还会想到梵高。

文森特·梵高是璀璨群星中无比闪耀的一颗,犹如他的画作《星月夜》,神秘、炫目、令人着迷。梵高一生痴迷于绘画,在短短37年的生命里创作了无数经典的作品。他笔下的画作绚丽夺目、色彩斑斓、充满激情,可他的人生却暗淡无光,他总是在穷困潦倒中度日,屡屡出入精神病院。

梵高一生中最大的幸事,就是拥有一个深爱他的弟弟。弟弟一直给予梵高无条件的支持,也是他的关爱激发了梵高的内在潜能,让他可以无所顾忌地投入狂热的绘画创作中。同时,也是因为弟弟的存在,梵高压抑在癫狂之下的惊人才华,才有机会被世人所知晓和领略。

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让梵高成了“天才与疯子”的合体?为什么与他出自同一家庭,在同样环境里长大的弟弟,性格、命运与梵高截然不同呢?

划重点

美国儿科医生W.托马斯·博伊斯认为:几乎所有人的品性、生理特征和心理疾病,都是凭借基因这个内部因素和成长环境这个外部因素之间错综复杂的交互作用才得以生根发芽。简言之,是基因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使得儿童的成长发育差别迥异。

博伊斯的家庭经历与梵高有重叠之处,只不过悲剧的主角不是博伊斯,而是他的妹妹。他们成长在同一个家庭环境下,获得了父母几乎同等的对待,也都考上了常春藤的名校。可是,兄妹两人的结局却大相径庭:博伊斯成了令人敬仰的教授,拥有40年稳定幸福的婚姻;妹妹却度过了一段痛苦的人生,未婚生子,在50岁那年死于药物过量。

身为儿科医生的博伊斯,一直致力于儿童成长方面的研究,而妹妹的悲剧进一步促使他去探究:为什么同一个家庭长大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性格、气质和命运?后来,他提出了“兰花与蒲公英”理论,用两种不同的花比喻不同儿童在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之下的特质。

在自然界中,兰花美丽且稀少,因为它对外界环境的要求很严苛,需要人为地对温度、湿度、风速和肥料进行控制和调整,稍有疏忽就会枯萎,培育过程十分不易。相比之下,蒲公英遍布世界各地,无论土壤贫瘠与否,气候是否恶劣,它们都可以蓬勃生长。哪怕是在荒野之中,它们也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

划重点

生性敏感的儿童如同“兰花”,对成长环境有苛刻的要求。如果得到了适宜的、足够的照料,他们可以发挥出独特的天赋与潜能;如果被忽视,其成长过程会比普通人面临更多的困难。敏感度较低的孩子更像是田野里“蒲公英”,风吹到哪里,他们就在哪里生根。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虽然平凡,却拥有顽强的生命力。

兰花型的孩子,天生就带有易感的倾向,早期的不良环境因素更会加重他们的敏感和脆弱,梵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梵高出生的前一年,他的母亲产下了一个男婴,取名为文森特·梵高。可惜,这个孩子出生后不久便夭折了,母亲很伤心。巧合的是,在第二年的忌日,她又生了一个男婴,为了纪念失去的那个孩子,母亲给他取了和哥哥一样的名字——梵高。

童年的梵高,经常跟随母亲到墓地去纪念那个叫“梵高”的男孩。母亲在墓地跟前的悲痛与思念,让年幼的梵高产生了一连串的怀疑:我是谁?我是妈妈最爱的孩子吗?被忽视的梵高,在家里活得小心翼翼。到了适学的年纪,他就被送去了寄宿学校。后来,梵高去亲戚家的公司工作,结果被开除,饱受冷眼和偏见。

许多年来,梵高一直都在讨父母的欢心,却从未得到过父母发自内心的爱与关注。这让梵高逐渐形成了自卑、冷漠和孤独的个性,加之他生活在一个牧师家庭,高道德感的要求让他的期望值与低落的自尊心形成巨大的反差,使得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这一系列内外因素的交互影响,最终为梵高的人生涂上了悲剧的底色。

在同一个家庭中,兰花型儿童更容易受到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蒲公英型儿童则不太受这方面的影响,即使父母养育技巧不足,他们也能安然地度过童年。这是梵高与弟弟之间最大的差别,也是博伊斯与妹妹命运迥异的决定性因素。

不少人认为,高敏感的人都长着一颗玻璃心,十分脆弱。博伊斯却认为,兰花型儿童的显著特点并不是脆弱,而是敏感。他说:“兰花的挣扎与脆弱之下,蕴含的是惊人的力量与救赎之美。”如果兰花型儿童没能得到足够的理解与支持,可能会形成惊人的破坏力量,给家庭、学校和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如果精心照拂,给予适当的支持,这种敏感也能让他们的人生开出别样的花朵。

在博伊斯的研究对象中,许多兰花型的儿童长大后都很优秀,他们聪明慷慨,在不同领域做出了成就,并且成为出色的父母。这也是“兰花与蒲公英”的研究最带给人希望之处,它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高敏感本身不是一件坏事,它只是在成长过程中要应对较高的“风险”,但若能恰当处理,也会带来较高的“潜在回报”。 acM28PaiJB+WHNqjQHwaLKkz6kLlbvetM8b+eRxVgcwlg675yRASbmd6O1AEZQJ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