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业生涯中,因为术业有专攻,我们真的鲜有机会接触逻辑学。因此,提及这一领域的内容时,很多人都是一脸茫然,无法说出逻辑学究竟是什么,又有何用,甚至有的人脑子里完全是一片空白,没有任何有关逻辑学的概念。
说不出、道不明,不代表用不着、不在用。事实上,无论能否准确地指出逻辑学是什么,它都从来不曾远离我们,甚至无时无刻不围绕在你我身边。
走进超市,醒目的牌子上写着“买一送一”的标语,你以为这是超市在做减价促销的活动,正准备入手两件完全一样的产品时,却发现人家说的“买一送一”和你想得完全不一样:买一条裤子,原来只送一双袜子;买两支牙膏,原来只送一个刷牙杯。
其实,在“买一送一”的问题上,商家所用的策略就是故意混淆概念,而这正是逻辑学。
打开微信,你看到一位长辈又给你转发了文章——“如果你有孩子,不懂这一点很可能耽误孩子一生”。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原本就存在育儿焦虑的你,看到这样的内容时很纠结,屏蔽不看怕留遗憾,可之前阅读了几次却发现全是“标题党”!你想不明白,为什么长辈们会对这样的文章深信不疑,更想不明白,为什么这样的文章会让你既厌恶又想看。
你可能没有想到,这依然和逻辑学有关。恐惧是人类最原始的情感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一种直觉反应。人在感到恐惧的时候,经常会做出一些可怕的或不寻常的事情。正是由于这种天性,恐惧经常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以此强化自己的观点。
孩子向母亲开口诉说委屈:“她们在学校孤立我,没有人跟我一起玩。”母亲听后,没有给孩子所需要的情感回应,而是反过来给孩子“补刀”:“为什么她们偏偏孤立你,不孤立别人?肯定是你不会跟人相处!”面对母亲的回应,孩子无言以对。她的沉默,让母亲认为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其实在孩子眼里,母亲的回答与“杠精”没什么分别。
我们之所以不喜欢“杠精”,是因为不讲理的是他们,最后有理的还是他们!与“杠精”争辩——吵个脸红脖子粗,试图证明自己是对的,最后只会在无形中变得和他们一样。“杠精”的回答通常是不合逻辑的,想要让“杠精”闭嘴,破斥逻辑谬误才是唯一的可行之道。
说到这里,你可能意识到了,逻辑是思维的规律、规则,但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深莫测、晦涩难懂,也不全是黑格尔哲学中的大逻辑、小逻辑,它就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我们的沟通、判断和决策。
奥斯卡·王尔德说过:“逻辑没有爱情的一半重要,但它能证明事情。”
生活中的问题从来都不像1+1=2那么简单,真相与假象之间的差异也不总是那么容易区分。特别是在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中,各种信息如海啸般袭来,冲击着眼球,争夺着注意力。想要不被鱼目混珠的信息裹挟,不被夸张的、错误的言论误导和迷惑,不被别有用心之人操控和利用,我们必须有识别信息真伪、判断命题真假、直击问题本质、批判歪理和谬误的能力,而这一切都有赖于逻辑思维。
这本小小的逻辑书,从最简单、最生活化的问题入手,让我们了解逻辑学原理,认识逻辑规律,脱离日常思维的浅薄和粗糙,不断地洞穿思维对象的深层和本质,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它也引导我们养成批判性思维,识别语言陷阱,在听到或看到一个观点和意见时追问一句:这件事是不是真的?有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它是真的?让我们借助清晰的思考,理性的分析,识别出语言陷阱,拆穿谎言、辨识谬误,发现事情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