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这个词语是从英语“coach”翻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最早跟马车相关。
15世纪70年代,匈牙利考克斯地区把四轮大马车叫coach。当时,马车的功能是按照客户的要求,沿着既定路线,把客户带到想要去的地方。也就是说,教练的功能就是一对一地以最适合的方式,帮助需要者实现目标。
与教练相关的还有一个词语——培训。培训的英文单词是“train”,也有“火车”的意思。不同于马车的地方在于,火车的功能不是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服务,它面对的客户有很多人,按照既有的路线把人们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从本质上来说,培训是一对多地教授知识,让人们从不知道到知道。
因此,管理者如果想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可以采用培训的方式让员工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通过一对一辅导的办法,让员工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自身成长,继而带来团队的成长。
(一)教练技术的起源
要想了解教练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企业教练技术的鼻祖——添·高威。他毕业于哈佛大学,曾是美国著名的网球教练,退役后开办了一家体育训练学校,主要教授滑雪和网球。
有一次,网球教练临时有事不能来学校给学员上课,只好临时请来另一位教练教网球课。这位教练原本是教滑雪的,想到自己没有专业的网球知识,一时犹豫不决,担心自己会在学员面前出洋相。
添·高威安慰他说:“不要担心,你不用告诉学员自己不会打网球,也别教授技巧,不要做示范动作,只要让学员多尝试,多提开放式问题,让学员把关注点放在网球上而不是标准动作上。只要有学员打中了,你就说这是标准动作。”
这位教练想了想,只能照做了。结果,不到一个小时,添·高威就惊喜地发现,学员们网球打得又快又好,这位滑雪教练甚至比专业的网球教练教得好。
添·高威成名之后,收到AT&T公司的邀请,希望他为公司的市场销售人员上一堂管理课。他直言不讳地说,自己对企业内部管理一无所知,却可以把销售人员当作运动员来看,把客户当作网球对待。结果,课程结束后,销售经理的笔记本上没有任何与网球有关的字眼,全是企业管理的内容——AT&T的管理者已经将运动场上的教练方式转移到企业管理上。于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技术——教练技术,就这样诞生了。
之后,IBM、通用电气、苹果电脑、可口可乐、南加州大学、福特、日本丰田等巨型企业纷纷引入教练技术。添·高威被誉为“企业教练”的先驱。
1995年,美国成立了第一个教练协会PPCA,全球最权威的教练认证机构国际教练联合会(ICF)也在这一年成立,开启了教练行业成熟规范的发展旅程。教练技术在之后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融合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包括最前沿的脑神经科学。目前,教练技术已逐渐成为一个新的行业和专业。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教练是一种对话,强调由客户选择话题,教练运用倾听、观察和提问等专业教练技巧,帮助客户更好地思考,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对话方式可以是一对一的约谈,也可以是团队教练,即由教练创造一个多人对话的场景。
(二)教练技术的意义
教练技术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觉察与提示。教练的主要作用是促使任务的执行者对任务执行度本身的觉察。教练的主要工作是激活学员身体里的自然学习系统。
举个例子,如果你特别喜欢打高尔夫球,就可以把内心博弈方程式应用其中,进行清晰的自我觉察。比如,每个动作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动作和结果会给自己带来哪些影响?如果觉察的结果特别清晰,那么你的身体就会自动做出调整,经过重复练习就能逐渐提升打球水平。
如果自己无法完全觉察,就需要教练在旁边给出一些提示。但是,教练不会告诉你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只会引导你如何运用自己的身体感知不同的效果,继而做出调整与提高。
另一方面是成就员工。教练的存在可以让学习者变得更好。
在学习教练技术之前,多数人没有专门学习与训练过让别人变得更好的能力。人们之所以要不断地学习,归根结底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更强、更优秀。但作为管理者、创业者、经理人,随着职务级别的提高,责任就越来越大,其中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让员工发挥得更好、成长得更快。
这就要求教练,不仅自己要具备一定的能力,更要让学习者变得更好、更强。
用一句话来概括,教练式领导就是要让员工登上更高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