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内向的“老好人”,“不”字总是说不出口

在生活中,许多内向者总是被人们贴上“老好人”的标签。“老好人”是人们对一个人人格的赞许,因为他们对别人总是有求必应,哪怕自己会因此感到痛苦,他们也不会拒绝。

有一个典型案例:

王女士的亲友有问题就爱向她求助,一个侄女每天给她打电话,声泪俱下地控诉丈夫,而且一说就是数小时。王女士的其他朋友也是遇到问题就找她帮忙,她从来都不知该如何拒绝。私下里,王女士说,她已经身心俱疲了。有一次,一位同事向她倾诉,她放下自己的事情安慰同事。“我当时真想让她闭嘴或滚走开,但不知如何开口。”

人们不懂拒绝的原因其实是取悦别人,当然,这些人的心态存在逻辑上的缺陷和错误。一旦拒绝了对方,无法取悦对方,他们就会产生沮丧、焦虑、自责和内疚等消极情感,结果自己就会在适得其反的紧张循环中难以自拔。

2001年,布莱柯的《讨好的毛病:治疗讨好他人的综合症》一经问世,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美国社会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不但一下子成为畅销书,而且在著名电视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的电视节目中成为讨论的专题,直到今天,这依然是一个大众心理学不可错过的话题。

在书中,布莱柯认为,一心当好人原来并非没有问题,而是一种有害的心理疾病,它源自“好人”对自己个体价值的信心匮乏,渴望用对他人做好事来赢得外界的肯定与赞美,这样的渴望一旦成为心理定势,就会严重降低行为者的判断力和自控力,成为一种习惯和依赖。

快来测一测,你是否是老好人吧!

请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进行一次“体验”,请回答“是”或“否”。

A.与其协商分歧之处,我更愿意强调我们的共同之处。

B.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试图找到一个妥协性的解决方法。

C.我会努力缓和他人的情感,从而维持我们的关系。

D.我有时会牺牲自己的利益,而成全他人的愿望。

E.为避免不利的紧张状态,我会做一些必要的努力。

F.我试图推迟对问题的处理,使自己有时间做一番周全的考虑。

G.我试图不伤害对方的情感。

H.感到意见分歧总是令我担心。

I.我会以放弃某些目标作为交换,来获得其他的目标。

J.我避免站在可能产生矛盾的立场。

如果你的回答中“是”超过半数,你就是个十足的老好人。

如港剧中的台词,安慰别人时说:“做人呢,最重要的是开心”,遇到别人吵架时,来一句“都别吵了,喝碗糖水先”等,你善于缓和气氛,也会没原则地和稀泥。你缺乏创造力,工作效率不高,生活中没有特别偏激的观点,也不喜欢处处与人交恶,总是一副“温良恭俭让”的低调姿态。

在美国,有一个叫“好人综合征”的说法,所谓的“好人”,是那些对别人十分亲切友善、特别好说话、有求必应、想方设法帮助别人、从来不考虑自己,并以此为荣的人。对这些所谓的“好人”而言,当好人不但是一种习惯或行为方式,而且更是一种与他人建立的特殊人际关系。“老好人”所做的都是对别人有利,讨别人喜欢的事情,所以他们都收到了别人颁发的“好人卡”。实际上,接受“好人”助人为乐行为的其他人,都有意无意带有自私的目的,但“老好人”却乐在其中,甚至并不觉得自己这样做有什么问题。

“老好人”一般都存在以下问题。

1.“老好人”是一种行为偏差

“老好人”是一种行为偏差,严重时可引发生活或工作危机。“老好人”通常都是很普通的职员,他们工作十分努力,但成就却相当有限,于是,做好事成为他们博得他人另眼相待或赞扬的补偿方式。这样的人通常在家庭或家庭关系中可能有所欠缺,如童年得不到父母或兄弟姐妹的关爱,这会使他们更加在意关系疏远者对自己的好感,不惜为之付出自己的百倍努力,甚至也有人对家人态度恶劣,对外人特别和蔼可亲。

2.缺乏健康界限

“老好人”做派,往往会带给身边人困扰,甚至给他们带来跟着受罪的感觉,而且“老好人”的亲疏不辨还会给家人带来伤害。对此,心理学家指出,一个人要保持健康的心理,有合乎常理的行为,就必须保持一定的“健康界线”。也就是说,每个人都生活在某种身体、情感和思想的健康界线内,这个界线帮助他判断和决定谁可以接纳,接纳到什么程度;为谁可以付出什么,付出到什么程度等。

3.有时候会带来坏情绪

有时候,“老好人”的思想意识会给人带来负面情绪。例如,当朋友需要你帮助,或者要求你周末陪她逛街,如果你做不到,就会感到内疚;假如领导需要你在工作时间做一些烦琐的事情,你若做不到,则很可能会担心领导不高兴。

心理启示

“老好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思想,毕竟总想取悦对方的心态是不正常的。“老好人”思想会促使自己为取悦于人的习惯找理由,从而让这些习惯根深蒂固。甚至,这样的思想还会纵容自己继续逃避及产生可怕的情感。 ec4k7mZJ+bQ7zCGAkdBBpkVDDPO0+8q0Nl8Lbm4UTqta1KTh2nmxyUkoRIBFPqr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