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在一些内向者的眼里,面子是非常重要的,它总是与一个人的人格、自尊、荣誉、威信、影响、体面等联系在一起。当一个人的面子受到损害时,他就会下不来台,就会生气。因为爱面子,也怕丢面子,因此有些人总是千方百计地维护自己的面子,而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失去了很多更加有价值的东西。“死要面子活受罪”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对于那些死要面子的人,真正到了自己的正当利益受到损害或面临威胁时,却因为害怕丢面子,不敢站出来据理力争,最后只能看着本该属于自己的那份利益被他人拿走,可谓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鲁迅在《“要面子”与“不要脸”》这篇文章里面说,“要面子”与“不要脸”实在也有很难分辨的时候。例如,一个绅士,叫他四大人吧,有钱有势,人们都以能和他攀谈为荣。有一个专爱夸耀自己的叫花子,有一天突然高兴地对大家说:“四大人和我说话了!”大家既惊奇,又羡慕,问他:“说了什么呢?”叫花子回答说:“我站在他门口,四大人出来了,对我说:‘滚开去!’”所以,有些自以为有了面子的人,实际上是“不要脸”的人。在生活中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看看自己是否要了不该要的面子。
有个书生家里很穷,却很爱面子。一天晚上,小偷来到他家中,一番搜寻之后,却没有发现值得一偷的东西,便跺脚叹道:“晦气,我算碰到了真正的穷鬼!”书生听了,赶紧从床头摸出仅有的几文钱,塞给小偷,说:“您来得不巧,请您就把这点钱带上。但在他人面前,希望您不要张扬,给我留点面子啊!”
这个书生就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其实这样的人在生活中有很多。这些都是自己的虚荣心在作怪。无论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地,都要警惕自己的虚荣心。
齐国有一个人,娶了两个老婆。这个齐国人很爱面子,经常在两个老婆面前炫耀自己在外面跟大人物来往。他常常喝得醉醺醺地回家。大老婆问他:“你跟什么人喝酒?”他得意扬扬地回答:“都是些有钱有势的大官人!”
大老婆便告诉小老婆,说:“丈夫外出,总是饭饱酒醉后回来,问他同一些什么人吃喝,他说全都是一些有钱有势的人,但是,我从来没有见过什么显贵人物到我们家来,我准备偷偷地跟踪他,看他究竟到了些什么地方。”
第二天清早起来,大老婆便偷偷地跟在丈夫后面,走了很久,几乎走遍了全城,也没发现有任何显贵的人物同她丈夫说话。最后,来到了东郊外的墓地,看见丈夫走向一些祭扫坟墓的人,讨些残菜剩饭;此处不够,又东张西望地跑到别处去乞讨。
大老婆回到家里,便把情况告诉小老婆,悲痛地说:“丈夫是我们仰望而终身倚靠的人,现在他竟然这样欺骗我们,我们还有什么指望呢!”两人便在家里一起哭起来,咒骂着自己的丈夫。但丈夫还不知道,高高兴兴地从外面回来,又向他的两个老婆摆起威风来。
或许有人说,男子汉大丈夫,怎么可以不要面子呢?那么到底什么是面子呢?难道大丈夫的面子就是在妻儿面前发号施令、颐指气使?难道大丈夫的风度就是当众喝酒赌博、狂言乱语的样子?俗话说得好:“大丈夫能屈能伸。”假如大丈夫连一点小事都觉得丢了面子,那他还算是一个大丈夫吗?
聪明的人在遇到面子问题时会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不要为了面子把自己逼疯
在生活中,有的人原本很穷,却死要面子,勒紧裤腰带,与人比阔;有的人,为要面子,四处吹嘘自己怎么“有能耐”“能办事”,无限夸大自己所谓的“后台”是如何“硬”;也有的人明明意外成功,自己明明“喜出望外”,激动异常,却死要面子,假装深沉,装作没事一样。其实,很多事情是可以把自己逼疯的。对于那些爱面子的人,他们总是采取一种务虚而不务实的态度,把面子放在绝对不可动摇的位置,自动承受由此带来的利益上的巨大损失。
2.不要得了面子,丢了里子
面子是表面的,是虚浮的,要面子就是虚荣心的表现。里子是深层的,是实实在在的。面子华而不实,里子却是表里如一。里子真实的人,虽然没有外表美,但是却有内心美,最终会得到人们的理解和尊重。一个人假如没有灵魂,那么这具躯壳还有什么用。
在对待面子的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学会放下,面子既不能不要,也不能死要面子,让自己活受罪。但面子应该留多少,什么样的面子值得维护,什么样的面子该舍弃,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否则,自认为要了面子,而其实往往就是丢了面子,丢了面子还算是小事,如果是让自己白白吃了哑巴亏就太不划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