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蛋鸡产业已经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以商品蛋鸡养殖为中心,上游连接种鸡繁育、种蛋孵化、育雏育成环节,下游连接鸡蛋加工与流通销售环节,配套饲料生产、设备供应、防疫服务等环节,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20世纪80年代国营机械化养鸡场出现时,市场上的鸡蛋还实行配给制,种鸡和养殖设备都需要进口,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蛋鸡养殖主要靠人力完成,当时大型国营鸡场饲养20万只产蛋鸡需要职工近千人。
经过近四十年发展,蛋鸡养殖设备设施不断改进提升,从简易的2层A型笼具到12层H型笼具,从人工加料、捡蛋、除粪到自动化饲喂、集蛋、清粪,从开窗通风到环境自动控制,标准化密闭鸡舍、自动化饲养及环控设施已经普及,商品蛋鸡规模化养殖水平有了较大提升,现在的智能化蛋鸡场,一个有经验的工人可以管理15万只蛋鸡。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调研数据显示,我国蛋鸡规模化养殖比例已达70%以上,而且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从国外引进和国内培育的良种蛋鸡全面推广。2008年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成立后,有效推动了技术进步,使得我国蛋鸡业总体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农业部对11个省100个县1500个养殖户的监测结果显示:国产蛋鸡品种年产蛋量已经超过17.5kg/只,遗传潜力得到广泛证实。如今,随着蛋鸡行业的转型升级不断深入,一些企业开始尝试蛋鸡的智能化养殖模式,在政策加持下和设备技术支撑下,蛋鸡养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不断深入,智能化养鸡方式通过温湿度控制器、气体探测器、烟雾报警器等传感器采集鸡舍环境数据,实时上传至智慧养殖云平台,工人通过电脑、手机就可以远程查看鸡舍各项环境数据,通过物联网远程控制系统自动控制风机和加温、加湿等设备,从而保持鸡舍环境稳定、鸡群健康。
近年来我国蛋鸡产业进入了深度调整期,以前明显的产销区界限不断弱化,新的产销格局正在形成,东北三省、河北、山东、河南、江苏等传统主产区的鸡蛋供应半径不断缩小。今后传统的主产区、非主产区都将以本地化产销为主,有望形成以首都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三大主销区为核心的环经济带养殖布局,即主销区的周边就是蛋鸡的养殖密集区,整个鸡蛋市场流通格局将会改变,价格风向标作用会更加明显。近年来西北区域蛋鸡产业成长迅速,宁夏晓鸣、山西晋龙、宁夏顺宝、山西国青、宁夏九三零、新疆北疆禽业、新疆满都娜、陕西黄马甲等大企业的不断崛起,不仅改变了以往从外省区调运鸡蛋的历史,本地产的鸡蛋还可以远销其他区域。以前不被大家重视的广东、广西、海南市场也在兴起,如壹号蛋品、广东绿杨等公司,正在成为潜力巨大的行业新军。
随着高产蛋鸡品种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以及养殖技术进步和设备设施配套完善,可以实现全国范围内常年均衡养鸡。另外,蛋鸡饲料中玉米和豆粕等主要原料大量依靠进口,不同港口的进口价格相差不大,拉近了南北方饲料成本的差距,养殖成本的界限正在被打破。如今,传统产区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西北、华南区域蛋鸡养殖业日渐兴起,国内正在围绕首都经济圈、长三角、珠三角三个经济群形成400千米范围内的蛋鸡养殖圈。这些新趋势的出现,使蛋鸡行业旧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正在建立,蛋鸡生产的边界效应不再明显,新的业态逐渐形成。
在我国蛋鸡业发展进程中,北养南销的格局持续了很长时间,其间涌现出辽宁省黑山县、河北省馆陶县、江苏省海安县等全国知名的蛋鸡养殖大县,为全国市场的鸡蛋供应做出了时代贡献。由于当时蛋鸡养殖是企业和农户自行组织经营,只是形成了可观的规模效应,但是整体生产水平并不高。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和环保、疫病防控要求的提高,有些传统的蛋鸡主产区养殖规模开始锐减,市场影响力变小,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规模更大、功能更强的现代养殖集群正在形成,例如江苏东台蛋鸡产业集群、山西稷山蛋鸡产业集群、湖北浠水蛋鸡产业集群等。
为了提高蛋鸡产业集群效应和区域市场影响力,推动蛋鸡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目前湖北省浠水县正在实施蛋鸡产业链“七大工程”,即蛋鸡绿色养殖提升工程、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创建工程、蛋鸡粪污处理资源化利用工程、蛋品冷链保鲜和废弃物处理破零工程、老母鸡精深加工产能倍增工程、华中蛋品交易市场运营工程、浠水鸡蛋品牌提升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今,浠水县已经形成涵盖良种繁育、蛋鸡养殖、饲料生产、老母鸡加工、资源利用、配套服务、销售流通等的产业链条,2022年蛋鸡产业链总产值约83亿元,带动15万人就业。未来浠水将通过举办中国浠水鸡蛋产业论坛、浠水鸡蛋节等活动,全面提升浠水蛋鸡产业活力,进一步唱响“浠水鸡蛋”品牌。新型蛋鸡产业集群的出现,有利于提高蛋鸡养殖企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实现个体生产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有效衔接,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把蛋鸡业产前、产中、产后融为一体,实现区域资源共享,不断完善现代蛋鸡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步伐日益加快,农业人口就业机会增加、收入稳定增长,整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解决就业和脱贫致富为目的进入蛋鸡养殖业的农户越来越少,蛋鸡养殖业已经从农村家庭副业升级为专业化生产经营的现代产业。自动化设备在生产中的应用,使蛋鸡养殖的工业化和标准化水平稳步提高,对生产者的资金实力、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再加上近年来各地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加大,小规模蛋鸡养殖主体效益下降,正在加速退出市场,蛋鸡行业的整合发展进一步加速。近年来,全国蛋鸡养殖场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商品蛋鸡企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正大集团、四川圣迪乐、北京德青源、山西晋龙等公司的养殖总量已经突破1000万只,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种鸡和商品鸡企业开始重视品牌建设,在品牌塑造和品牌经营方面不断增加投入。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于2022年6月10日印发的《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培育推介一批产品优、信誉好、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品牌和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政策推动和企业的精心培育下,蛋鸡企业的品牌战略、品牌经营理念以及品牌化产品逐渐得到市场认可。《品牌观察》杂志社联合其他部门对17个国家地理标志鸡蛋产品的品牌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见表1-3。由此可见,鸡蛋产品的品牌价值很大,而且有进一步挖掘的空间。
表1-3 国家地理标志鸡蛋产品品牌价值
2023年,“稷山鸡蛋”区域公共品牌正式发布,山西晋龙养殖股份有限公司、稷山县联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稷山县昌宏饲料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稷山县张嘎养殖专业合作社、稷山县均和凤歌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稷山县昊鑫养殖专业合作社获颁“稷山鸡蛋”区域公共品牌授权证书,有助于推动稷山蛋鸡产业高质量发展。
除产业自身发展外,鸡蛋期货、蛋鸡保险等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的介入,为蛋鸡产业升级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2013年9月,鸡蛋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这是我国鲜活农产品中首个期货品种,从十多年的市场运营情况看,鸡蛋期货的推出不但丰富了国内期货市场品种体系,而且为蛋鸡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价格保障工具,很好地起到了价格发现和规避市场风险的作用。蛋鸡保险是国内推出较早的家禽险种,目前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安华农业保险、国元农业保险等相继在湖北、河南、河北、山东、辽宁、吉林等地推出蛋鸡养殖保险。蛋鸡保险在所有畜禽产品保险中表现活跃,不仅品种丰富,而且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蛋鸡养殖保险、鸡蛋价格保险、鸡蛋价格指数保险、鸡农小额贷款履约保证保险、鸡蛋食品安全责任险等险种渐渐被养殖企业熟知,可以为蛋鸡产业链前端融资、中端养殖、后端销售等环节提供全方位风险保障服务。
除此之外,养殖设备融资租赁、企业相互保险、“期货+保险”“互联网+保险”等产品也纷纷进入蛋鸡养殖业,而且形式更加灵活,可操作性强,期货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提供的产品种类和配套服务越来越丰富,保险范围也从此前的养殖风险扩大到市场价格风险。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场外期权交易等金融手段的组合应用,可以很好地规避企业生产经营风险,从而真正起到为蛋鸡业保驾护航的作用。这一系列产品的推出,充分发挥了金融工具对蛋鸡行业发展的“助推器”和“稳定器”作用,对实现蛋鸡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受传统消费习惯影响,目前我国鸡蛋消费仍以家庭和机构“壳蛋”消费为主,加工所占比例不足5%,蛋品加工成为蛋鸡产业链薄弱环节,产业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目前鸡蛋大部分是加工成卤蛋、皮蛋、咸蛋、糟蛋等传统蛋制品,深加工产品蛋粉、蛋液、冰冻蛋品、蛋白片以及高附加值生物活性物质溶菌酶、蛋清肽、卵磷脂、蛋黄油、钙素等,仅占总产蛋量的1%左右,而欧美发达国家的蛋品深加工比例高达30%~40%。近年来,很多企业在品牌鸡蛋市场开发方面取得很大进步,但是蛋品深加工进程缓慢。随着西式餐饮、烘焙等行业快速发展,液蛋、蛋粉等加工产品受到越来越多企业青睐;同时,随着消费群体年轻化和消费持续升级,各种即拆即食的便捷蛋制品和具备创新性的休闲蛋制品也逐渐受到消费者喜爱。提高鸡蛋产品加工比例,大力开发能够满足餐饮、烘焙、家庭消费、生物医药、美容保健等行业需求的深加工蛋制品,有望进一步扩大鸡蛋消费市场空间,促进蛋鸡养殖规模和效益提升,有利于推动整个产业做大做强。
此外,淘汰蛋鸡作为蛋鸡产业链的一环,以前并没有引起企业的重视,因为淘汰蛋鸡专门有商贩收购,只要是红羽鸡、黑羽鸡,市场售价都不错,蛋鸡企业对淘汰蛋鸡的衡量标准是把养殖成本分摊掉即可,并没有将其价值最大化。
如今,淘汰蛋鸡深加工的商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随着宁夏顺宝和山西国青等企业相继上马淘汰鸡屠宰线,以及兴芮农牧的烤鸡、北京德青源的老母鸡、百年栗园的北京油鸡、安徽荣达集团的“江南三好”老母鸡汤等深加工产品陆续推向市场,淘汰蛋鸡加工的增值空间被普遍看好。淘汰蛋鸡作为我国特有的禽产品类型,有其生存的土壤和空间。在蛋鸡产业链其他环节的竞争已经日趋明朗、增值空间受限后,作为蛋鸡养殖重要的利润来源渠道,淘汰蛋鸡加工是很好的发展方向,可以为养殖者稳定地输出利润,这也是一些大企业争相进军淘汰鸡加工领域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蛋鸡行业的一个新变化是一些企业不再单打独斗,开始走联合发展道路,各种不同形式的蛋鸡产业联合体不断出现,一些由企业自发成立的民间组织相继问世,例如,以青年鸡养殖企业为纽带,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有效组织在一起的“吉蛋堂”“鹊桥会”,以及区域性蛋鸡行业组织京津冀蛋鸡产业协同发展联盟、苏浙沪规模蛋鸡联合会等,已经成为家禽行业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在联合体的组织运营下,企业的产销变得更加有序,以前的竞争对手变成了合作伙伴。
2016年8月31日,农业部研究制定了《实施农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工作方案》,方案拟定的蛋鸡产业联合体包括: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地方创新团队+地方农技推广和培训机构+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圣迪乐村生态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等,这是我国蛋鸡产业联合体的一次提档升级,对于提升蛋鸡产业质量效益、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将发挥重要作用。新型产业联合体的出现,既是行业发展所需,也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2017年10月13日,国家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指导意见》,目的是让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结成一体化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实现农业快速发展。2021年,湖北省7家蛋鸡养殖及蛋制品加工领军企业签约成立联合体,目的是抱团发展、资源共享、实现优势最大化。此外,北京德青源与光明集团上海农场的携手合作,华裕农科与韩伟集团的强强联合,正大集团与晋龙集团的合作探讨,开创了大企业走向联合的良好局面。组建蛋鸡产业联合体,可以充分整合各方资源,龙头企业强化基地建设,家庭农场实现节本增效,合作社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规避经营风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营主体的联合发展,为我国蛋鸡业组织化运营和提质增效提供重要的方向指引。
在蛋鸡产业升级过程中,虽然一些规模和影响力较大的企业正在践行蛋鸡产业链全覆盖的纵向一体化经营模式,但是,在市场主体多元化情况下,专业分工、单一业务环节经营模式仍然是主流。从全国范围来看,蛋鸡市场正在进一步细分,产业链分工、专业化生产趋势越来越明显,行业内出现了很多配套服务商,专门为养殖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例如育成鸡公司、一体化设备公司、防疫服务商、屠宰加工公司、数据管理公司、耗材供应公司、电商服务公司、金融保险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这些专业化公司在自身领域深耕细作,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逐渐得到市场认可,可以为养殖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在生产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能够减轻养殖企业的投资压力。早期商品蛋鸡养殖是育雏、育成、产蛋全程在商品鸡场完成,随着行业发展进步,蛋鸡养殖业组织运营模式也在发生变化,其中一个重要标志是专业养殖青年鸡的群体正在崛起。2008年以后,青年鸡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起到了蛋鸡行业蓄水池和储备库作用,而且有效推动了蛋鸡养殖的专业化分工,商品蛋鸡场可以专注产蛋鸡养殖,减少育雏育成环节的设备投资,合理规避技术风险,同时也改变了蛋鸡产业利益分配格局,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和市场前景。
在行业高质量发展趋势引领下,蛋鸡企业开始向生态化方向发展,纷纷在合理使用投入品、减少废气排放、有效处理鸡粪等方面做文章,尽量减少蛋鸡生产对环境的危害,实现生态健康养殖。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兽用抗菌药综合治理,先后启动了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行动、规范用药宣教行动以及兽药残留监控、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等。在行业加强监管和政策宣传引导下,企业积极践行蛋鸡养殖减抗理念,通过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推动蛋鸡养殖过程更加生态化,有利于保障鸡蛋产品质量安全。在生产中企业注重精细化管理,饲料配制更加精准,合理添加微量元素,防止营养物质浪费和鸡粪中重金属元素超标。此外,为了减少臭气产生和排放,企业通常会在鸡舍内喷洒除臭剂,有的企业在鸡舍排气口安装设备对臭气进行收集处理,以减少臭气对环境的影响。在环保要求下,规模养殖场的鸡粪一般都经过发酵处理生产有机肥,整个过程在密闭式发酵罐中好氧状态下进行,添加除臭菌种后无臭气产生,无废水、废气排放,无二次污染,实现环保清洁生产,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生产的有机肥可用于粮食、蔬菜、经济作物种植,减少化肥使用量,实现种植业绿色化、生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