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华东医院的结缘是在十多年前,那时我家中有两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住在华东医院的不同病房。为了让他们能见上一面,这里的医护人员特地安排轮椅,帮我的老姑妈裹上棉被,小心翼翼推着她下楼,与她卧床不起的弟弟见面。两位老人当时神志还清,但都挂着输液滴灌,说不出话。医护人员把轮椅推到最近,他们彼此用力抬起枯瘦的手,我不记得他们最后是不是牵着手了,但我看见姑妈眼角淌下泪水,嘴角仍留有微笑。他们和周围的人都知道,这是他们的最后一面。我想,他们也很感激医护人员为他们带来人生最后的温情。
后来得知这里的医护人员十几年如一日,为老年病人解决疾病和护理上的疑难问题,兢兢业业。我想,上海医疗水平较高,一定与这种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关,这种传统就是靠许多他们这样爱岗敬业的医护人员传承着。
现在,王峥总护士长和洪维主任把她们长期医治、护理老人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编写成这本《动起来,防慢病:老年居家锻炼图文手册》。关于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特点,樊锦诗教授、保志军院长都已有精辟的论述,我就不重复了。我觉得特别可贵的是,从这些简洁的图片和文字中,可看到王峥总护士长和洪维主任等对老年人心理、情感的触摸。可想象这本书背后,有多少她们日常对患者关爱的场景。曾任我们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的施平同志今年已113岁,就长期住在华东医院老年科病房,对她们的工作高度认可和赞赏。
记得今年参加新闻奖评选,上海广播电视台推荐了一篇作品,题目是《就要排她的队!医院“明星挂号员”人气高》,原来这名普通挂号员不仅动作快,且态度和蔼,对听力不好的老人会用手比画,告诉他们在几楼看病;找零钱时一元、一角地把硬币数到老人手里,所以老人们宁可排队也要找她挂号。稿子不长,细节生动,评委们最后投票使报道获奖。这让我们知道,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人们最渴望的是什么?社会最需要“动起来”的又是什么?谢谢王峥总护士长、洪维主任和她们的编写团队,真正“动起来”,给了我们许多父母、祖父母辈一本实用的图书,一本充满人文关怀的好教材。
资深媒体人
202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