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医院王峥主任护师、洪维主任组织编写了《动起来,防慢病:老年居家锻炼图文手册》,邀我作序,我有幸先睹为快。
老年人往往因行动不便、视力或听力下降、害怕跌倒等因素不愿活动,因此,如何帮助老年人居家自我健康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本书以老年人居家自我锻炼为主线,内容从介绍老年人生理和心理衰老特征开始,概述了老年人居家康复的功能评估和注意事项,把对老年人伤害最大也是最常见的跌倒单独列出,专门推荐有针对性的脚踝锻炼、踏步、重心转移、肩髋拉伸、抬臀行走等多种简单易行的锻炼方法,以预防为先;还有防误吸的吞咽锻炼、防肌少症的水瓶锻炼和毛巾锻炼、防痴呆的脑力锻炼、助睡眠的方法,以及更衣、淋浴、如厕等日常生活能力的锻炼,通过通俗易懂的图文表述清楚地展示给读者。而且,本书还介绍了日常可能会用到的急救和生活质量评估方法,实用性非常强。
整本书以图为主,简洁明了,生动活泼,非常适合居家的老年人自我锻炼,书中的锻炼动作基本没有门槛,只要老年人有主观愿望就能随时随地动起来。本书为健康老龄化赋予了新的内涵,也为老年人的家属、照护者及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了一本有价值的参考书。
当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不断攀升,庞大的老年人群给整个社会的医疗保健带来巨大负担。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老年人的医疗模式应由“被动就医”转变为“主动预防”。其实,人体的衰老是一个贯穿全生命周期的过程,任何时候开始提前预防都不为过,本书在老年人居家自我健康管理方面有独到之处,因其更侧重疾病的预防,完全符合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对促进中国老年人的健康具有重大意义。
我极力向大家推荐本书,希望能为每一位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增光添彩。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院长
中国医师协会老年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上海市老年学学会副会长
2024年6月
和华东医院的结缘是在十多年前,那时我家中有两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住在华东医院的不同病房。为了让他们能见上一面,这里的医护人员特地安排轮椅,帮我的老姑妈裹上棉被,小心翼翼推着她下楼,与她卧床不起的弟弟见面。两位老人当时神志还清,但都挂着输液滴灌,说不出话。医护人员把轮椅推到最近,他们彼此用力抬起枯瘦的手,我不记得他们最后是不是牵着手了,但我看见姑妈眼角淌下泪水,嘴角仍留有微笑。他们和周围的人都知道,这是他们的最后一面。我想,他们也很感激医护人员为他们带来人生最后的温情。
后来得知这里的医护人员十几年如一日,为老年病人解决疾病和护理上的疑难问题,兢兢业业。我想,上海医疗水平较高,一定与这种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关,这种传统就是靠许多他们这样爱岗敬业的医护人员传承着。
现在,王峥总护士长和洪维主任把她们长期医治、护理老人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编写成这本《动起来,防慢病:老年居家锻炼图文手册》。关于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特点,樊锦诗教授、保志军院长都已有精辟的论述,我就不重复了。我觉得特别可贵的是,从这些简洁的图片和文字中,可看到王峥总护士长和洪维主任等对老年人心理、情感的触摸。可想象这本书背后,有多少她们日常对患者关爱的场景。曾任我们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的施平同志今年已113岁,就长期住在华东医院老年科病房,对她们的工作高度认可和赞赏。
记得今年参加新闻奖评选,上海广播电视台推荐了一篇作品,题目是《就要排她的队!医院“明星挂号员”人气高》,原来这名普通挂号员不仅动作快,且态度和蔼,对听力不好的老人会用手比画,告诉他们在几楼看病;找零钱时一元、一角地把硬币数到老人手里,所以老人们宁可排队也要找她挂号。稿子不长,细节生动,评委们最后投票使报道获奖。这让我们知道,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人们最渴望的是什么?社会最需要“动起来”的又是什么?谢谢王峥总护士长、洪维主任和她们的编写团队,真正“动起来”,给了我们许多父母、祖父母辈一本实用的图书,一本充满人文关怀的好教材。
资深媒体人
202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