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产后,当以百日为期。百日以后,若非老弱痼疾,宜以常法治之。若漫无限制,不知新旧之时期,治病转无把握。且产妇之气血由渐而复,需之时日,乃能复原。昔余先祖眉谷公教余诊治产妇,分五级时期。以新产七日内为第一级,十五日内为第二级,一月内为第三级,五十日内为第四级,一百日内为第五级,所用诸药,变通尽善,故能手到回春,确有见地。若笼统以产后名之,笼统以产后治法治之,则时日之久暂已有不同,气血之还原不无差别。此中之轩轾,辨之只在几微耳。前人所论产后之症大都蒙混立言,毫无鉴别。试问产后七日内与产后百日内同等视之,一则为去血大多元气大弱,一则为瘀去新生荣卫将复,体质已有不同,诊治岂无岐异,此我同道诸君所极当研究者也。至若单纯产后之症,因产而得者,如胎衣不下也,子宫不收也,产门不闭也,血晕腹痛也,恶露不尽也,乳汁不通也,子肠脱出也,自无久暂之不同,随症治之,自无不可。余所以划分五级者,或由于内伤,或由于外感,不关于生产受病,诊治之法必当损益,咸宜斟酌尽善,方无遗憾耳。昔朱丹溪谓:产后以大补气血为主,虽有他病以末治之,诚哉是言,可为产后良法,然亦当以意为鉴别。在第一级时期中所谓大补气血者占十之九,在第二级时期中则占十之八,在第三级时期中则占十之七,在第四级时期中则占十之六,在第五级时期中则占十之五,以次增减,分时之久暂为治病之准绳。尤当分轻重治法,为产后之规则,故其中有二种之关系焉。其一种为气血两虚,病乘而入,由产后牵连而为受病原因也,放虚弱之人,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感其中,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侵其外,自易受病者。何也?盖由内而言,则五脏衰弱、六腑空虚、七情易感而成病,由外而言则皮肤薄劣、筋脉弛纵、六气易染而为灾。其在平时,荣、卫二气充足壮实,可以抵制病魔者。当此时期自无能为力,所以百病之侵皆由于气血之弱,其在第一级时期至为危急,二级、三级次之,四级、五级又次之。此等受病缘由,较之平人有天渊之隔,执治平人之成法治之,自有大谬。不然者,惟以养补元气为主,治病为辅,权其轻重,分其缓急,审症用药,斟酌时宜,乃无顾此失彼之患,而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耳。此所谓以元气为重,以病症为轻者,此一种也。其一种为年少气盛,生产后素无疾病,弥月以后经水即来,体质未亏,气血未惫,猝然得病。苦在第一级、第二级时期尚无妨,攻补并用,倘在第三级时期以后,苟泥守成规,大补气血,转致补住邪气,发生危险,故补正祛邪之说施于壮盛之人,诚恐南辕北辙,祸患有不可胜言者,能弗慎哉!夫好补而恶攻者,人之常情也。谓产后必当调补者,世俗之惯例也,不知宜补者虽十居八九,不宜补者亦居十之二三,未必绝无而仅有也。予诊病多年,遇不宜峻补者,投以高丽及四君、四物,一剂重而二剂危者,比比矣。奈何今世医生,多执成见,以补为能,谓幸而济彼之福也。吾任受德不幸,而不济则为普通治法,彼此皆然。吾不任受,怨嗟乎?自为计,则得矣。其如生命何哉。此以病症为重,元气为轻者,又一种也。忆前二十年,读书多而临症少,每谓产后不过大补气血,即有他病,亦止于补剂中用一二味对症之药便可痊愈。及临症日久,方知产后之病,变幻多端,殊有非口舌所能尽,笔墨所能罄者。惟分出五级时期,此中之加减乘除,在临症时神而明之,变而通之,何者为虚,何者为实,何者宜补,何者宜攻,审其病候,察其病情,见不囿于一隅,于望、闻、问、切四诊中求其确凿证据,以为用药之南针,或者可告无罪于自己之良心也矣。
(《神州医药学报》192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