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的时候,大地上虽然有成百上千种动物,可是都不能说话,只有女娲会说话。女娲感到好孤独啊!她想教会这些动物说话,可是它们又听不懂,怎么办好呢?
一天,女娲独自来到河边,坐在河边捏泥巴。她捏了各式各样的泥巴坨,先捏成圆的,后又捏成长的。最后,她用泥巴捏成了一个个像她自己一样的人。没想到,她捏成的这些泥巴人一放到地上,一个个蹦蹦跳跳,吵吵嚷嚷,都能说话,都会走路。女娲十分高兴,带着这些孩子们走进森林,当见到白兔、蜜蜂时,女娲告诉孩子们说:“这是朋友,可以跟它们玩。”当遇到老虎、豹子时,她又对孩子们说:“这是凶恶的敌人,不能跟它们在一起。”孩子们听了,便跟着白兔、蜜蜂跑到远处的森林里玩耍去了。
不知过了多少年,女娲想念孩子们了,就到远处的森林里去看他们。见到一个小姑娘呆呆地坐在箐沟边,女娲便问她:“你一个人坐在这里干什么呀?”小姑娘回答:“我在听河水唱歌呢。”女娲心想:这些孩子们准是没有什么玩耍的,我得让他们又唱又跳才行。于是,女娲就给他们做了葫芦笙、葫芦箫一类的乐器。从此,人间才兴吹葫芦笙,边唱边跳,尽情欢乐。
可是,不幸的事出现了。一天,有一个小姑娘正在玩耍时,突然倒下去就死了。女娲见了心里想:如果这样的事多了,孩子们就会死光,得让男的和女的匹配成对,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才好。于是,女娲把孩子们叫拢来,让他们成双成对,然后叫他们愿意去东边过日子的就去东边,愿意去西边过日子的就去西边。也不知过了多少年,大地上便到处都是人了。当他们见到女娲时,都亲热地叫她“妈妈”或“奶奶”。
又过了不知多少年,人间遭了大难:天塌地陷,洪水滔天,怪龙吃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水神和火神在争斗。一天,水神与火神在路上相遇,谁也不愿相让,争执不下,便厮打起来。水神被火神打败了,他怒气冲冲,一头撞在不周山上,将山撞倒了。塌倒下来的不周山压在天河上,使天塌了一角,天河的水倾泻下来,大地到处洪水翻滚。有一条怪龙,也乘机跑来作乱吃人。女娲的子孙后代遭此大难,都跑来请求女娲制服怪龙,消除水患,拯救人类。
女娲心疼儿孙,和怪龙恶战了三天三夜,终于将它打败了,接着就去补天。最初,她用泥巴去补天,可是天河仍旧漏水;她用木头去撑天,照样被大水冲垮。女娲正着急时,在海边遇到一只大虾。大虾问女娲:“你碰到什么不高兴的事?为什么发愁呢?”女娲叹了口气说:“撑天的不周山垮啦,天河在漏水,我正想办法撑天补天呢。”她把自己怎样用泥巴、木头撑天补天,但都无济于事的经过告诉了大虾。大虾听了就说:“你砍去我的四只脚,用它去撑天吧。”女娲不忍心这样做,谢绝了大虾的好意。大虾看出了女娲的心事,便悄悄地咬断了自己的四只脚,让女娲拿去撑天。女娲见了,十分感激大虾。连忙从自己的裙子上撕下了四块布,为大虾包扎好伤口。接着女娲用大虾的两只稍长的脚撑住东边的天,用稍短的两只脚撑住西边的天,总算把天给撑稳当了。因为撑东边天的两只大虾脚长些,所以东边的天才高一些,太阳才从东往西落。
女娲把天撑好以后,就到大山上、海底下找来许多五彩石,把它们炼过以后来补天。这种五彩石又结实,又光滑,又漂亮,所以,当女娲把天补好后,天空不仅光滑明朗,而且色彩斑斓。接着,女娲又用剩下的五彩石填地,把洪水排走。这回,她是从北边开始的,等填到南边时,五彩石用完了,就没有填。所以,现在大地总是北边高,南边低,河水不断地往南边流。
女娲把天补好,把洪水排走后,就死去了。据说,她的子孙们为了永远纪念这位始祖母,还特意为她造了一座女娲宫。
马龙祥、李子贤搜集整理。流传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选自《民间文学》198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