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正婚礼

(一)清代正婚礼

哈尔滨呼兰地区新人迎亲这一天,“备彩舆以迎,仍致猪、酒。先一日,行亲迎礼。婿冠带披红,乘马从骑,或六或八,谓之‘对子马’。至女家,拜其先祖,女家亦于是日以妆奁至。翌辰,女升舆,婿拜辞,乘马先归,俟于庭前。亦有不亲迎者。彩舆至门,迟数分钟始纳之。院中设香案一,案庋宝瓶壶、香斗,斗置弓矢、秤锤。香案之旁支木为棚,幕以彩布。女降舆,婿之姑姊辈导入帐房,去覆首巾,婿入行合卺礼,谓之‘交杯酒’。婿出,女开面梳发,作新妇装毕,女家备席宴婿于帐房,名称‘管饭’。宴毕,同诣香案前行三叩首礼,是为‘拜天地’。既入洞房,新妇坐床,撒帐幔,重理发,更新衣。是时,婿家食送亲者,名称‘下马饭’。饭罢,新妇装束竟,下床偕婿同面西墙拜先祖,谒见舅姑及戚友尊辈。日既夕,宴饮宾客及送亲者,名称‘正席’,洞房席,名称‘长寿面’。第三日,婿率妇同诣妇家行返马礼,名称‘回门’”

哈尔滨木兰一带吉期为正日子。新郎披红戴花,骑红马,偕同彩轿,配六、八骑对子马,与执事、娶亲婆、鼓乐一应人等,携红毡、灯笼到女方家迎娶,俗称“迎亲”。在女方家,内弟行迎接礼,将新郎让至客房,用茶点招待,等待新娘开脸、梳洗、打扮、蒙红盖头。新郎向新娘行迎婚礼,新娘踩红毡上轿,女方家亲友随同前往男方家,俗称“送亲”。当彩轿到达男方门首时,鞭炮齐鸣,新娘在五谷粮的抛撒中下轿,手持两瓶,内装高粱米,俗称“宝瓶壶”。新娘同新郎在香案前对天地、父母各行跪拜礼,后改为鞠躬礼,俗称“拜天地”。香案上放一斗一秤,斗蒙红纸,秤系青布,意为公平。拜毕,新娘脚踩红毡步入新房,进门先跨马鞍(以示平安),后跨高粱袋(以示步步高)上炕,坐在炕上,俗称“坐福”。在此前后,亲友各以银钱、物品为贺,俗称“随礼”。男方家对随礼人和送亲人均留宴。宴席丰盛程度随家境丰裕与否而定。入夜,同辈和晚辈亲友到新房同新人嬉笑打闹,俗称“闹洞房”。众人散去后,新郎、新娘喝交杯酒,吃宽心面,行合卺礼。

(二)民国时期正婚礼

民国时期,哈尔滨太平一带比较富裕的人家结婚时,男方搭帐篷,设账房收礼,新郎骑马或坐轿和迎亲的人一道去女方家迎亲。新娘子坐上轿带着嫁妆被抬到新郎家。如男女双方都在一个屯里,轿子也要绕屯子一周,以图吉祥,女方亲友随同轿子送亲。一路上唢呐、铜锣吹吹打打,热闹非凡。男方要热情地招待女方亲友。婚礼在鼓乐声、鞭炮声中进行,还要大请宾客。 同一时期,哈尔滨方正一带婚期这一天,男女双方都要操办酒席。女方家若距男方家较远,需提前到离男方家较近的亲属家住一宿,称为“打下处”,男方可来此迎亲。结婚典礼多在早晨进行。迎亲队列的前头是两面铜锣开道;其次是两盏提灯照路;接着是“对子马”;最后是迎亲花轿及送亲人(娘家人)和吹鼓手等。男方要备好“天地桌”,桌子上放一升斗,斗内装满高粱,上插一杆秤。在斗前摆好供果,并烧香点烛。新娘下轿后,同新郎到天地桌前共拜天地,再拜祖先,之后步入洞房,新郎为新娘揭去盖头,新娘上炕“坐福”,约一个时辰后下炕,给亲友装烟倒茶。接着大摆酒席,招待客人。客人都以现钱或衣物,金银首饰等赠送主人,以示祝贺。主家设账桌一一登记,账桌称“押宝处”。晚上,新郎、新娘要对坐,饮酒食面,入洞房。一些地方还有闹洞房的习俗,与新郎、新娘同辈的青年男女共聚新房,说笑歌舞,很是热闹,直至深夜方休。 方正一带城里一些官吏和有权势的人家的婚礼在仪式上有所变化,改“拜天地”为“文明结婚”,减少了一些迷信活动。但在广大农村仍保留着传统方式,只是把过去的以猪、酒、银子为彩礼,改为要现钱。将骑马抬轿娶亲,改为乘车娶亲。男女青年婚姻自主。提倡婚事新办,简办婚事。公职人员的婚礼,多在机关单位礼堂举行。一般都是以糖果、烟茶和瓜子等物招待客人。大操大办、请客送礼的旧风俗逐渐减少,但仍未根除。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正婚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婚事新办已成风气。但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婚事大操大办之风日盛。有些青年人结婚时,对新房的装修日渐豪华,家具、日用品、服装追求高档品,迎亲汽车要求轿车、大客车俱全,结婚筵席从几桌到十几桌、几十桌,贺礼从5元、10元提高到最少20元。除了结婚操办之外,追求吉利的迷信思想也流行起来。结婚要选双月、双日,且最好是公历、农历的日期都碰上双日。因此,哈尔滨市动力区少数几家较大的饭店,每逢这样的“吉日”总是应接不暇,有些喜主只好到外区找饭店。有的国营大厂由于逢此“吉日”大批职工赴筵而影响生产,不得不做出限制的决定。

20世纪80年代,哈尔滨市动力区针对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婚事大操大办、大宴宾客、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的不良风气,认真地抓了移风易俗工作,为维护社会治安,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婚事简办的新风做出了努力。1980年,区里成立树新风服务中心(红白事服务中心)。1989年,国家民政部门在动力区召开了“全国婚事新办现场会”。各大工厂、企事业单位和街道办事处成立树新风服务站。各车间、班组和居委会,普遍建立了树新风服务组。婚事新办通过“两条线”“三个层次”“一条龙服务”去实现。两条线是工厂、企事业单位和街道办事处这两条线,分别对职工和居民进行教育,并主动为其提供服务。“三个层次”是区、企事业单位、街道办事处和车间、班组、居委会,形成了三个管理服务层次。“一条龙服务”,就是通过街道和驻区单位的紧密配合,为新婚夫妇在婚前、婚礼中提供场地、乐队、礼服、摄影、服装加工、房屋修缮等方面的一条龙服务。全区各类服务站(组)有1150多个。服务内容从结婚登记起,由婚姻登记员开始宣传婚事新办的好处,并根据结婚青年的要求,开出服务“三联单”,为婚事简办提供服务。区服务中心提供结婚礼堂28处,服装加工点13处,婚事简办培训学校13处,婚事就餐食堂23处。厂街的服务站(组)都设有可享受九五折到七折优惠和优质服务的百货商店、理烫发店、摄影店、礼服出租部、喜字剪裁部、婚礼俱乐部、房屋修缮队、结婚礼堂部、婚礼乐队、录音录像机出租部以及各种劳务组等网点。全区有各种形式的服务网点100多个。 结婚仪式新颖别致,有集体婚礼、舞会婚礼、茶话婚礼、赏月赛诗婚礼、旅行婚礼等。

20世纪80年代,哈尔滨阿城地区新人婚礼当天清晨,新娘要在好友的陪伴下到美容院化妆,回家后换全新内衣、婚纱、扎红腰带,等待迎亲队伍。早饭由母亲煮一碗加鸡蛋的面条,新娘一般吃一半、留一半。男方迎亲车队一般在上午八时左右到达,乐队在女方家门外奏乐。女方家关闭屋门,称“别门”,新郎和迎亲人员到女方屋门外敲门,一般要等新郎在门外大声叫“妈”并给“别门”的新娘妹妹或弟弟红包后,女方家才开门。新郎进门后,先吃几口女方家准备的点心再进入新娘所在屋子。此时新娘在床上或炕上背面而坐,将婚礼所穿红色鞋子一只放婚纱下,另一只藏于屋内,藏的位置不能高于新郎头顶。床沿坐未婚姐妹、好友,称“坐床”,新郎要给她们行礼并按她们的要求表演节目等后她们才起身让位。新娘转身后,新郎要找到两只鞋子,给新娘戴花、穿鞋,抱其下床。随后向女方父母行礼告别,新郎要改口叫女方父母为“爸爸”“妈妈”,女方父母给新郎红包,即“改口钱”。在与亲友轮流合影后,新娘由新郎抱出门外,坐上花彩装饰的头车。新娘家亲属派一男童同坐头车,称“压车”,到新房后收红包方下车。近年也有用女孩儿或一男一女压车的现象,男方家也有压车的。送亲的亲友也坐到迎亲车里,迎亲仪式即告完成。2003年前,女方父母一般不参与送亲。迎亲车队从女方家出发后,一般先到新房进行“坐福”仪式,即新娘在新房床上坐一会儿。男方家准备装有硬币、葱、清水的水盆,由司仪指挥新人抢捞盆中的硬币,称“抓福”或“捞喜钱”,然后由新郎的弟弟(或相当于弟弟身份的亲友)把新娘拉起来。此后,由新娘的弟弟(或男性小辈亲属)将从娘家带来的灯泡拧到床前的台灯上,这灯要亮一夜,到次日早晨才能关闭,男方也要给“点灯”的人红包。举行完这一仪式,大家重新上车到举行典礼的酒店。如果新房较远,这些仪式也可在典礼后举行。到酒店后,司仪按预定好的时间宣布婚礼开始。燃放鞭炮、奏乐,新郎、新娘在傧相的陪伴下走进大厅,宾客向新人抛彩纸屑,近来逐渐改为喷射彩条,农村婚礼有用谷粒抛撒的。司仪向宾客介绍新人的情况,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介绍人讲话,男女双方的主婚人分别讲话,祝愿新人生活幸福美满。新人向证婚人、主婚人、宾客鞠躬,并互相鞠躬、交换纪念品。司仪要求新人抢结婚证或表演一些小节目,以活跃婚礼气氛。新娘在婚礼上改口称男方父母为“爸爸”“妈妈”,并为男方母亲头发上戴一朵花。婆婆要给媳妇一个装有101或1001元钱的红包,寓意这个媳妇是“百里(或千里)挑一”,近年也有给10001元红包或存折的。完成这一系列仪式,司仪宣布典礼结束,婚宴开始。新人在司仪的带领下从女方送亲亲友座席开始,向每桌宾客敬酒,来宾要等新人敬过酒后方可离席。男方家要准备带骨猪肉、粉条等交女方亲属带回,称“离娘肉”;同时女方亲属要拿几个杯子、勺子类的物品回去,称“偷亲”。婚宴后新人一般还要到公园等地照相、录像,在这类地方遇到其他新人,新娘间要互换手帕等小礼品。到晚上宾客散尽,婚礼才正式结束。 INVrUJ8TgzsBg6hoHrprVpW34El4wzuTmCjBrVBlCp1xacqorwSQVhdcQpExTSm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