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我这几年很少给新书作序了,年纪大了,精力有限,还要给博士生上课和写自己的论文。所以,邬大光教授最初提出希望我为他这本书写序时,我本是不想写的。但是,他跟我说,他也有几年没出新书了,这是他多年潜心高等教育研究的结晶,并半开玩笑地说,希望我的序能给他的书提升影响力。我不知道我的序是否有这个作用,但书中的部分文章我是看过的,虽然并不是严谨的学术论文,但对认识高等教育规律是有意义的。何况他又是我带的第一届博士生,我了解他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所以我只好勉为其难,为他作序。

大光教授的新书以“什么是好大学?”为题,题目选得很好。我们做高等教育研究的人,倾毕生之力就是要研究什么是好大学,如何建设好大学。他的这本书从国内大学、国外大学,大学校长、大学教师,大学文化、大学建筑等多个视角,呈现他对“什么是好大学”的思考。这些思考有感性的,也有理性的;有我赞同的,也有我不赞同的,但不管怎样,这些确实是他多年所行所思、所见所闻的记录,是用他自己的脚丈量出来的感悟,体现了他在高等教育研究方面的心得体会。

大光教授这些年这类文章写得比较多,这些文章并不是严谨的学术论文,不是按照论点、论据、论证等严谨的学术研究方式撰写的,但这些文章也不是一般的散文和杂文,它们和高等教育研究都紧密相关,所以应该算作是学术随笔。我曾问过他为什么要写这类文章。他说,担任学校管理职务以后,工作比较忙,很难有整块的时间做查阅文献资料、数据分析等耗时费力的事,但由于身在大学,所接触的每件事都跟高等教育有关,每天总能接触各种新鲜的事物,因此有很多感悟。他曾经分管学校的国际交流工作多年,去过不少国外的大学,这些经历也能启发他各种新的思考。开始他只是想把这些记录下来,但写着写着,就乐在其中了,甚至觉得这种“不正规”的学术随笔更能自由表达所思所想,而且这种学术随笔比他的学术论文传播得更快,更有影响力。我不赞同过分关注影响力,不能为了影响力而写文章,但他对高等教育研究的执着我是认可的。这些年他从事学校管理工作,虽然工作忙,但并没有因此丢下高等教育研究,对于高等教育中的各种现象也始终保持着敏感性,不断思考,并且记录下来,形成文章。他的这些思考有闪光点,有自己的见解,甚至还有一些批判精神,我觉得这主要是因为他的思考来源于实践。我常常会提醒我的学生,高等教育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能坐在书斋里闭门造车,一定要接触实践、深入实践。应该说,大光教授在这一点上做得比较好。

对于什么是好大学,我认为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现在很多人都用大学排行榜来判断什么是好大学,但排在前面的大学就一定是好大学吗?研究型大学就一定是好大学吗?我觉得不是这样。我们国家有一些地方大学,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上虽然默默无闻,但它们为国家发展尤其是地方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支持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建设,我觉得它们就是好大学。所以,“好”是一个相对标准,不能把“好”理解为精英,理解为顶尖,而应该是各有其好。大光教授的这本书在这方面体现得还不够,希望他继续挖掘!

大光教授虽然是我的学生,而且从1997年开始他就在厦门大学工作,但是他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大学历史与文化现象感兴趣,原因是什么,我已经记不清了,也没有问过他。我知道他近些年在做中国大学的迁徙研究,他也总会找我访谈一些大学旧事,有些事如果不是他问,真的已经淡忘了。有时候我还得替他查一些资料,才能完成他的访谈。但是很遗憾,这些访谈内容并没有体现在这本书里,我问他为啥?他说放在了另一本待出版的书里,看来他在大学历史与文化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多的计划和打算。

大光教授这些年的学术兴趣很广泛,对他来说好像没有什么学科边界,他是以大学、以高等教育为中心,不断向外拓展,什么现象和事物都能和高等教育研究联系在一起。比如说大学和建筑、大学和斯文等等,这些初看题目很难想象其内容的文章,他也能娓娓道来,洋洋万言。他的学术兴趣也转换得很快,一会是清考,一会是在线教学,一会是成绩单,一会又是大学迁徙。他有时会把他的论文打印出来拿给我看,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我现在已经很难跟上他的思路了。从大的方面看,这应该是好的现象,说明他还有学术热情和充沛精力,但我也希望在他从管理岗位退下来之后,慢慢地深深地沉下来,对一些高等教育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和重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中国高等教育理论方面贡献力量。中国需要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学。所以,我希望他能尽快写出一本新的《高等教育学》,届时我会继续为他的《高等教育学》作序。

是为序。


2022年4月6日 B6YF1RS+aBQEoV5RVq+rlyvnnf5rdXvkaf1SFKBT2kN2X4d3W5T7YWS29TegJcQ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