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自然保护地之主体
——国家公园

讲完自然保护地及自然保护地中的自然公园,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下自然保护地的主体——国家公园。什么是国家公园?国际上是怎么定义的?我国的国家公园又是怎样定义的?我国的国家公园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国家公园有什么样的特征和功能?

1832年,美国艺术家乔治·卡特林在探访美国西部时意识到,美国西部的原住民地区应该得到国家的妥善保护:“他们应该和这里的野生动植物一起保持着最为鲜活的原始状态,得到一个庞大的公园——国家公园——的庇护。”于是,他提出了国家公园的概念。1872年,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建立,《黄石国家公园保护法案》(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Protection Act )也随之诞生,在该法案中,美国将国家公园定义为:为人们受益和欣赏的大众公园或游憩地。

1974年,IUCN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国家公园的概念。之所以要介绍这个概念,是因为这一概念是继美国艺术家乔治·卡特林提出的国家公园概念之后被国际社会接受度最高的概念。它将国家公园定义为:具有优美景观、特殊生态或地形,有国家代表性,未经人类开采聚居或建设的场所;此处限制工业区、商业区及人类聚居开发,禁止伐木、采矿、设厂、农耕、放牧及狩猎等行为,以有效地维护自然景观及生态平衡;保护现有的自然状态,准许游人在一定条件下进入,可作为现代及未来的科研、教育、游览和启智的场所。

在2009年的《云南省国家公园地方标准》中,我国定义的国家公园为:由政府划定和管理且具有一定的国家或国际意义的保护地。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国家公园的概念被注入了科研、科普、教育、游憩、国家象征和享有最严格保护的自然保护地等因素,由此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概念,即 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

1.国家公园的准入条件和基本特征

国家公园的概念有了,那什么样的公园才能符合国家公园的条件呢?1974年,IUCN出版了《世界各国国家公园及同类保护区名录》。名录中规定了设立国家公园的基本条件:(1)面积不小于1000公顷,具有国家代表性的特殊生态系统或特殊地形地貌,景观优美,且未经人类开采、聚居或开发建设的自然区域;(2)为长期保护自然、原野景观、野生动植物、特殊生态体系而设置的保护区域;(3)由国家最高权力机构采取步骤和有效维护自然生态、自然景观,限制开发工业区、商业区及聚居之地区,并禁止伐林、采矿、设厂、农耕、放牧、狩猎等人为行为的区域;(4)维护原始自然状态,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作为当代及未来世代的科学、教育、游憩和启智的区域。

1994年,IUCN进一步提出了“保护地管理类别指南”,将保护区管制级别进一步划分为:严格的自然保护区(Ia)、自然保护区(Ib)、国家公园(II)、自然遗址(III)、生境 / 物种管制区(IV)、景观保护区(V)、资源保护区(VI)6个大类,并对其定义、管理目标和指导原则做出了具体和明确的规定,为世界各国保护地的计划编制、管理及监督提供了一个国际认可的概念与实践框架。

那么,我国的国家公园设立的标准是什么呢?

2021年10月25日,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标准”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林草调查规划院副院长唐小平高度概括了国家公园的准入条件,即需要同时满足国家代表性、生态重要性和管理可行性。他指出,“国家代表性”在国家公园遴选中极其重要,不仅强调国家公园应选择具有中国代表意义的自然生态系统,或中国特有和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的集聚区,且具有全国乃至全球意义的自然景观和自然文化遗产的区域,还要体现国家公园必须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由国家主导设立。“生态重要性”是国家公园最为核心的功能,其他任何功能都必须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展开,自然生态系统所承载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都必须完整地保存。“管理可行性”是国家公园设立的落脚点,既要能够体现国家事权、国家管理、国家立法、国家维护,又应该充分考虑到中国人多地少的现实条件,具备以较合理的成本实现有效管理的潜力,协调好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并提供国民素质教育机会,实现全民共享。

这一发言不仅总结概括了我国国家公园的准入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公园的基本特征,即国家性和国际性、天然性和原始性、多样性和脆弱性、生态重要性等。国家性是指国家公园是由国家规划、建设和管理,其生态系统具有国家代表性和典型性,是国家公园的基石。国际性是指国家公园“具有全球价值”,其生态系统所拥有的资源具有国际意义。天然性和原始性是指国家公园通常都是以天然形成的环境为基础,以天然景观为主要内容。多样性和脆弱性是指国家公园具有生物多样性和价值珍贵性的特征,且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是一个濒危的、脆弱的生态系统。

2.国家公园的管理机构和功能

根据以上解释和定义,国家公园应由国家投资建设和直接管理,那么,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国家公园都是由国家来管理的吗?

实际上,世界各国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并不完全相同。美国的国家公园是由内政部的公园管理局进行管理的中央集权制。德国是地方自治型,即中央政府负责政策发布、立法等层面工作,地方政府负责自然保护工作的具体开展和执行。英国是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相结合的综合管理型。澳大利亚的国家公园分为属地管理和联邦政府管理。我国的国家公园则是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的。

那么,国家公园有哪些功能呢?

首先,国家公园的设立是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初衷的,所以,它的首要功能就是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其次,国家公园还可以满足国民游憩的需求和繁荣地方经济。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优美独特,具有很高的观赏游憩价值,同时国家公园体制所配套的生态补偿机制可解决一定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最后,国家公园还具有学术研究和环境教育的功能。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是天然的“试验地”和“实验室”,不仅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主战场,也是青少年学习自然知识的好去处。

3.我国国家公园的发展历程

我国学术界对国家公园的关注始于1980年。当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汪松老师在《动物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哥斯达黎加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论文。文章对哥斯达黎加国家公园的基本情况进行了阐述,并对中国建设国家公园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对中国国家公园的建设具有启发和引导意义。自1980年之后,以“国家公园”为主题的论文呈逐年增加趋势,表明国内科技工作者和管理部门对国家公园的日益重视及其研究的逐步加深。截至2022年5月,以“国家公园”为主题的相关论文已经达到2060篇。

中国政府对国家公园建设的支持开始于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明确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标志着中国的国家公园建设之路开启并纳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潮中。2014年首次召开的“国家公园建设讨论会”明确了我国国家公园的定义:国家公园“是由政府划定和管理的保护区,以保护具有国家或国际重要意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及其景观为目的,兼具科研、教育、游憩和社区发展等功能,实现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区域”。这个定义既符合IUCN提出的国家公园的管理目标,又充分概括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应当发挥的多样化的功能。

随后,在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发〔2015〕25号)对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提出了具体要求。方案中强调:“加强对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永续利用,改革各部门分头设置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化自然遗产、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的体制……保护自然生态和自然文化遗产原真性、完整性。”

2016年3月5日,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启动——三江源国家公园。2016年4月13日,青海省委省政府正式启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建设。2018年9月14日,由中国科学院、青海省政府依托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共同建设的中国科学院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挂牌成立。2021年9月3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被列入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

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第一批国家公园。

4.三江源国家公园

三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于2016年3月5日。它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也是我国第一批正式设立的国家公园之一。

三江源国家公园包括三个园区,分别位于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即长江源园区、黄河源园区和澜沧江源园区。长江源园区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总面积9.03万平方公里;黄河源园区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总面积1.91万平方公里;澜沧江源园区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与长江源区接壤,总面积1.37万平方公里。

黄河源的藏野驴群

澜沧江昂赛大峡谷

长江源头的姜根迪如冰川

以上三张图片均为连新明 拍摄

同时,三江源国家公园还包括以前设立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5个分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西部,属于长江源园区;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索加—曲麻河保护分区属于长江源园区;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扎陵湖—鄂陵湖保护分区、星星海保护分区属于黄河源园区;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果宗木查保护分区和昂赛保护分区属于澜沧江源园区。

2021年10月,三江源国家公园在完成试点的基础上,完成范围和功能分区优化,将长江正源格拉丹东和南源当曲、黄河源约古宗列等区域纳入正式设立的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区划总面积由最初确定的12.31万平方公里,增加到19.07万平方公里,实现了三江源头的整体保护。

三江源国家公园之所以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并且进入了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序列,正是因为其具有国家性和国际性、生态重要性、天然性和原始性、多样性和脆弱性等特征。

国家性体现在长江、黄河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而澜沧江一江通六国,惠泽了亿万中南半岛人民。而国际性则体现在 “三江源”地区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生态屏障。2019年,王宗仁在《生态屏障在哪里》一文中就明确提到了这一点。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不仅严重影响着三江流域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关系着青海省、全国的生态安全,更是影响着世界的气候。三江源所在地青藏高原阻挡了西南季风和冷空气的南下,隔断了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北上,致使高原形成季风稳定出现的临界髙度,而这个巨大的环流季风在三江源上空涡旋,环流到遥远的地区,直接影响着亚太地区的大气环流。正如俗语所言:青藏高原天空的每一次喘息,都会让东南亚的天气变一次脸色。

生态重要性体现在三江源的中华水塔之地位。三江源地区不但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而且地处青藏高原的它还具有水塔自高而低自动送水的功能。蜿蜒的溪流,清澈的湖泊,美丽的雪山冰川以及星罗棋布的沼泽,还有草地灌丛和森林,构成了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系统,使之具有极其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三江源输出的水量占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三江流域覆盖了我国66%的地区(含南水北调工程覆盖地区),每年可为下游的18个省(市、区)和5个周边国家提供近600亿立方米的优质淡水资源,养育了6亿多人。

三江源地区的一些代表性动物  连新明 供图

三江源国家公园所处的青藏高原是经历了6000万年隆升才形成的,三江源内大量的石炭纪蜓类动物群化石是三江源国家公园原始性的见证。国家公园内生态资源丰富,无论是草地、湿地、森林、河流,还是湖泊、雪山、冰川,均为大自然所造,保存了大面积原真的原始风貌。而这正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天然性和原始性所在。

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多样性和脆弱性主要体现在它是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是珍贵的种质资源和高原基因库,所孕育的特有高寒生物物种,是全人类的动植物及自然种质资源库的瑰宝,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价值。 LL4YweYhgmTW6R+UWkIkkdRvjr+xh6Z+7APdMzvUB4W5E2yly25ZLD+dzs2HJsa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