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新中国七十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与启示

中国共产党是一贯重视理论指导和勇于进行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求解放、谋幸福的真理,但任何真理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就会误导实践。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中国共产党从遵义会议之前的多次严重挫折中深刻总结出来的根本经验,也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经验。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说到底是只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正是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70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复兴作出了卓越历史贡献。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开展了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进行了改革开放第二次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并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70年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性贡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两次伟大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第一次伟大结合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伟大结合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际相结合,再次飞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第一次伟大结合是由两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构成: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一是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毛泽东同志领导开启了第一次伟大结合,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完成了第一次伟大结合。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之初,提出并探索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第二次伟大结合的时代任务。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第二次伟大结合是由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构成: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酝酿准备阶段。从1956年党的八大开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提出并形成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观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前提。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大幕,在40多年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以创立和不断发展。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创新阶段。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继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发展和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历史依据,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系统回答了在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21世纪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新中国成立70年上溯至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归根到底,是科学回答了在具体时代和特殊国情下,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核心问题。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中,我们党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启示。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党在理论上的重大发展,在政策上的成功调整,在体制改革、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上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一方面,没有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实现理论上的突破,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就不可能实现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以新的眼光和视野观察新实践中的新问题;就不可能积极全面推进改革,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路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的大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本本上找不到。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各自的经历也不同,实践在发展,情况在变化,只有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创造新理论,才能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向新高度。另一方面,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一旦偏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再好的理论也会成为僵化空洞的教条,在实践中就会犯主观主义错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正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我们党坚决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逐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列宁曾明确表示,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现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马克思主义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它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在实践中发挥改造客观世界的巨大力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不断通过实践检验真理、发展真理,并运用真理指导实践的进程。社会实践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也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是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的结果。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适应实践的发展,自觉从思想、体制等多个层面入手,纠正革除那些错误的、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打破过时的僵化体制和习惯做法,消除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破除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只有既坚定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又勇于在实践中探索真理、发现真理、发展真理,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对我们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重大问题给予符合实际的科学回答,才能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才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保持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同时,又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思考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在实践创新中不断充实、丰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永续推进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创新。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学风问题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问题。是从本本出发,还是从实际出发,是对待马克思主义根本态度的分歧点,是采取什么样学风的分水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如果学风不正,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态度出了问题,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变成教条,使之脱离实际,以致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带来灾难性危害。永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始终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联系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实际,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紧密联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使各方面工作更符合客观规律、科学规律的要求,不断提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能力”。

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群众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立场。联系群众还是脱离群众,依靠群众还是依靠少数人,是能否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联系实际与联系群众是一致的,联系实际最根本的就是联系群众实际;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最重要的是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为主体,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 C90qqqh1BKINFGOG/IuzvfbnBLVQPupniUHZ4rIyqOH31bii9s8IlAFYpgB+5TJ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