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八、奇妙惊险观高台

高台,又叫铁芯子、高芯子、车芯子,是社火中集戏剧、绘画、雕塑、纸扎、焊接、装饰等各种工艺于一身的民间“空中立体艺术”。我国云南、广东、江西、湖南、河南、陕西、山西的一些地方,都有这一民间工艺传承。西和高台与全国各地高台相比,虽然外在形式大同小异,但展示形式却奇妙惊险、绚丽多彩,多见于社火场所和一些特大庆典活动,依然保持着表演程式方面的“原生态”,有着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

提到甘肃陇南一带的高台社火,人们总是毫无疑义地说,礼县红河镇的高台社火历史最悠久,知名度也最高。对此,我曾先后两次专程到红河作过此方面的田野调查。另外,应邀出席秦文化研讨会期间,礼县特自安排专家学者到大堡子山、祁山堡、盐官、红河等地参观考察,我在红河镇停留约两小时,有幸欣赏了村民组织演出的一些乡土节目,尤其是独具特色的花秆舞令人耳目一新,四架造型奇异的高台更是震撼全场,连外来专家也赞不绝口。高台行进的惊险场面,当时有的人还被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地域资料显示,西和高台源于民间祭祀活动,早期由人装扮成神,先在庙内表演,然后走街串巷供人观赏。要说创新发展有规模,应该是明末清初。每年春节期间,村民们齐心协力承袭古俗闹社火,以村民地缘体为单位组队,人人展示才艺,各村有绝活,一闹至少就是多半个正月,甚至有的过了二月初二还乐此不疲。人与人比,村与村赛,各显神通,争先恐后。“大哉神圣,与时回簿”,作为传承发展的民间大众艺术,格外抢眼的高台(也称高抬)艺术,便成了社火场上的一道独特风景。

说到长道高台历史悠久有名气,也是有据可考的。据陕西省《澄城县志·节俗志》中记载,明代万历年间,澄城县有一位叫王宠的人调到甘肃巩昌府西和县担任教谕,目睹了长道高台社火的宏大场面。卸任后,便从西和请了几位民间老艺人和他一起回到家乡,专门给父老乡亲传授高台绑扎技艺。从此,长道的高台就以其“创意独特、造型美观、设计奇巧”而根植澄城,享誉陕西。

长道高台也受邻县礼县红河高台、盐官高台影响,造型别致,景中有景,是当地民众的最爱。早期,他们就地取材,通常以农家大团桌或连板桌当底盘,用彩纸花草装饰,扮成各类人物的角色少年分别站在桌面上,由多人轮换抬着先在庙内表演,以酬神恩,然后走街串巷游走,供人观赏。塑造的人物形象多为神话、传说或戏剧中的人物。有的还临场发挥,不时来一点亮相造型或简单的说唱表演。此为一种,呆板古朴,谓之平台(亦称平台),是最古老的传承形式。还有一种,比较复杂、奇妙也较为惊险,仍以大团桌和连板桌为底座,上置高约四五尺长的一根或数根粗木棒或粗铁杆,和桌面横棒牢靠地绑扎固定在一起,用白纸、彩纸糊底,精心装饰,再配以假山、树木、花鸟及相关谐调图案,与人物造型有机组合。同时,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夸张手法,用竹篾和柳枝编造巧饰,加以陪衬,吸引观众。此谓之高台(亦称高抬)。每架高台为一个主题,人物造型组合全部由男女儿童装扮,少则二三人,多则七八人不等。

纵横境内城乡各地社火形式,有常规却无定规。高台这一社火形式一出现,就有着极其旺盛的生命力。自古以来,黑社火和明社火表演离不开较为宽阔的场地,由于围观的人一层又一层,靠内的观众挤来挤去犹可,靠外的观众要尽兴欣赏那就有点难了,甚至只闻锣鼓人喧闹,推搡踮脚干着急。于是,人们把扮演者设法固定在桌子上,既增加了表演高度和主动性,又方便了外围观众欣赏,实在是皆大欢喜。是平台还是高台,先抬着走街串巷吸引观众,到了预定的表演场地,便放置在宽展的平地上,桌下借用磨盘石或大石头压底以确保平稳安全。随着时光的推移,高台也在不断革新。到了民国时期,陇南各地社火中大多数有了这种民间艺术,除盐官、长道、红河高台最为红火见长之外,其余各地的表现形式各有千秋。看这个节目时,主要看剪纸、花草、绘画、塑造工艺和人物造型艺术,以精巧、离奇、惊险、壮观取胜,从而达到神乐人开心。

有传承就有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农村有了零星机动车辆,除由原来人力抬着高台行走而被小型机动车代替之外,表演方面仍然基本沿袭“原生态”模式。到了 90 年代,高台社火表演可谓鸟枪换炮、别开生面,大多数改为富有时代气息的机动彩车,愈加显得构思新巧,气魄壮观。表演时仍继承传统,先由锣鼓队在前开道,不同造型的高台则一辆接一辆紧随其后,一队连一队集中展现,一较高下优劣。譬如当时西和二轻工业系统职工继传统而大胆创新,充分利用现代机动车辆,融传统高台艺术与现代电力、灯光、科技于一体,塑造的“扛龙”形象高大雄威,浪漫夸张,工艺精湛,别具一格。龙胫和龙尾骑着两个装扮威武的青年男子,手撑两个硕大的彩球尽情嬉戏,伴随着裹装巧扮的机动车的徐徐移动,起如腾云驾雾,伏如游水戏珠,使好多观众拍手叫绝。此后,每逢新春灯节,皆有高台彩车展示,数量在不断递增,造型也各具魅力。

近年来的高台虽源于传统,但又不拘泥于传统,大胆创新,年年都有新面孔。铁拐和木桩充分运用力学原理,现代科技含量极大增强。有的是一个演角伸出手臂,上面站着另一个演角;有的是演角两臂伸开,两手各抓一孩童小辫,在虚空一动不动;有的是一小孩站在高空盛开的荷花中央,人随着荷花在凌空旋转;还有更惊险的,如赤面长须、身着绿袍的关公,骑在狂奔的红鬃烈马上,被周仓用长柄大刀高高扛在肩头,让人感受到既有舞蹈之美,又有杂技之险。为减轻重量,高空演角全以男、女孩童为主,个别高危险处有时还用仿真纸偶来替代真人,以假乱真,如果知情者不向外人道破,观众是察觉不出任何破绽的。在传统黑社火中,船姑娘、车媳妇也皆盘坐假腿,那也是造假,已属公开的秘密,若与此相比,纯属“小巫见大巫”。不过,我推测,高台之“假”受车船之“假”的启示和影响是巨大的。

高台经民间艺人一代接一代传承,已成为新时代社火场上的一道独特而亮眼的风景。据几位民间老艺人综合介绍,一架上档次的高台从设计到制作成功,需用大量人力、物力,前后得要花费十余天的时间,确实不容易。制作之前,艺人们要集思广益,反复筹划方案,选择主题,构思造型,拟定表演方案,对外做好保密工作,才能取得出奇制胜的良好效果。制作时,按设计要求先将钢筋切割、弯曲、焊接,牢牢地绑上硬木板棒,错落有致,造成大的支架。接下来,用木、草、泥、绳、布、纸等多种材料,经过扎、塑、画、刻、剪、贴等工序,制成龙、马、鸟、鱼等所需动物和云、树、石、花、草等景物道具。最后,选择机灵胆大的孩童扮成不同角色,分别置于预设的架位上,外加巧妙装饰;台架四周用三合板、五合板或各色布缦、彩纸、花束等围裹严实,加以描画和粘贴,具有古朴、粗犷、鲜活、雄宏的民间艺术特色。

显而易见,高台经民间艺人世世代代相传,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其制作工艺更加精细,程序也越来越复杂。这纯属于民间集体创作。就民间艺人来说,他们一年四季长期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岁尾年头好不容易才聚集在一起装扮高台,既要讲求造型奇、险、秀、美,又要把握重心支撑要害,上轻下重,不能左右摇晃,更不能中途倾翻。玩高台,是在玩惊险刺激,但更注重一路平安。高台出行,台杆上不离角色,生命大于天,来不得半点马虎。要做到万无一失,全凭借艺人们过硬的技术和多年的实践经验。一支社火队有几架高台,通常一架高台为一个独立组合,主要角色以神话人物为主,有《封神演义》人物、《西游记》人物、道教八仙人物、财神、仙女等,同时也有一些历史、戏剧人物和吉祥动物造型,其整体视觉效果和高跷、平台相比,显得更加壮观精彩,给人以强烈震撼。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特别是近二十年来,陇南高台社火传承、创新发展,越来越引人注目。眼下,彩车高台表演中,人们把现代时尚文化元素大胆巧妙地融入民间传统社火,明显地已走出了祭祀、娱神的藩篱,显得确实更加好玩好看。尤其是在县、市多次春节社火汇演场上,数十上百架高台游动,有序展示,空前盛况,让观众耳目一新。不过,沿袭了数百年的比较古老的传统高台社火表演,以它划时代的独有的地域特色,仍不失为乡下老百姓的痴爱。

刊于《仇池》2011 年第四期;原题为《西和城乡社火》,有删节。

收入《首届中国白马人民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3 年 10 月第1 版。 NJtfBSoHp6w6zZHWXmXPBECkv4YCMxnfj2zNraFp9JvPRJLb1T0/vifX9mrMY5f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