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黑社火 明社火

黑社火,也叫夜社火,是专指晚上表演的社火;顾名思义,而明社火也就是专指白天表演的社火。自打社火盛行城乡,当地以耍黑社火为主。近三十年来变化较大,不分城镇和乡村,明社火占主流。

不论黑社火还是明社火,每年出灯后的第一场表演,必先进入村庙举行隆重的集体“迎神”仪式,正月十五晚上要例行扮神角全民“圆庄”祛邪,最后一场演出结束仍要去村庙举行集体“谢神”仪式,然后才算圆满“倒灯”。这些现象表明,社火似乎是以祭神为目的的,但也并不完全是祭神。在本村表演观场,再到别的村社巡回表演,一切都显得比较自由灵活,事实上已经和神事无太多关联,其实质是借“娱神”之名,在行娱己娱人、充实精神生活之实,只是人们痴迷于传统起因,加上又视其神秘庄严,则不敢轻易一语道破。

夜幕一旦降临,村子里首先亮起万盏灯火,那确实是一道最壮观最起眼也最震撼人心的风景。牛角号催人汇聚,三眼铳、鞭炮、花炮声不绝于耳,五彩缤纷的焰火映彻夜空。灯火集结完毕,伴随着欢快的响锣与鼓点,花灯队与龙灯、狮灯、船灯、牌灯、竹马灯、动物灯皆有序排列,合为整体,单溜款款步入表演场地。龙灯周身通明,喜气绕身;狮灯双目炯炯,呈祥赐瑞;秧歌兼容大气,喜气洋洋;高灯与低灯连成一片,人动灯移,灯随人转。开场锣鼓一响,各类节目依次登场:马排子跑营,龙灯劲耍,狮子吃灯,旱船游动,筏子对舞,纸马(竹马)跑场,加之丑汉、丑婆、武术、杂耍、娱牛、伞曲、小演唱等,乡土味浓郁,看点频出,令人叹为观止。秧歌队频繁登场,边舞边唱,男女组合,花样层出不穷;高高的黄伞下,掌灯随人动,歌声绕灯飞,使整个社火场上的气氛愈加热烈,把民众欢度春节、安享太平的日子营造得格外红火。

可以看出,黑社火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夜间的“灯火”上。与此相比较,明社火的特色则主要表现在白天的“花草”上。明社火表演,从内容到形式,除传统的马社火、高跷之外,跟黑社火并没有本质性的太大差异。白天光线强,无须借助灯光照明场地,故此,各种灯具便成了纯表演时的道具。白天的“花草”,这里是泛指掌灯、挑灯(花盆或手灯)、彩船、旱船、高台及其他灯具造型等方面的外在装饰。其装饰,以四季花卉为主,辅以剪纸、书法、绘画,配以五色角旗、靠旗等。花卉,以牡丹、莲花、菊花、梅花等四季花为主,通常用五色纸或纸绸土法剪造成型,也有来自纸货部的商品花束;剪纸,以单独纹样的十二生肖、四季花、喜鹊、蝴蝶、云子造型为常见,也有四方连续式的“喜鹊闹梅”“兔子卧菊”等难度较大的图案。装饰上,造型与色彩有机搭配,虚实对比,大胆夸张,生动传神,既富有令人产生无限遐想的微微动感,又不失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新。表演时,整个社火场内春意盎然:彩旗猎猎,花团锦簇,一片灿烂,仿佛成了花的海洋,五彩缤纷的世界。披红挂彩的马上演角,身背靠旗的马排子勇士,生龙活虎的纸马孩童,明显带有浓浓尚武色彩,使人由不得联想到先民们排兵布阵、保家卫民的惨烈岁月。高跷队鹤立鸡群,装扮成传说、故事,戏剧中的各类人物角色组合,或长袖曼舞,彩裙飘动;或折扇轻摇,风情万种;或刀剑闪亮,威武凛凛;或举止滑稽,妙趣横生。是游走,是穿花,还是高难度表演,两边多数都配有手擎掌灯或手挑花盆的秧歌队在伴舞助唱,并兼及护驾,真可谓花开五色,高低映衬,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简言之,黑社火是在晚上表演,最独特的视觉效果就是突出灯的作用,场上的一切视觉艺术魅力也要靠灯光来体现,所以对各种灯的搭配、装饰及灯光的色调对比要求都非常严格。而明社火是在白天表演,则侧重于突出造型、色彩的视觉效果,所以对人物的服饰、表演道具等方面的装饰要求显得似乎苛刻一些。 8DBkMbP1HiIR6Ugm9gG1a3l0Ogb8SQ3cELS/FogIFEaa3hdMfnErCDPXzMGqpKU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