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筹备与排练

西和民间闹传统社火,往往是村、社联合,全民总动员,诚心而隆重。一旦交上腊月,便集体酝酿筹划:先成立民间组织机构,确定大灯头(社火头)和若干小灯头(分组、分队小头目),然后具体分工,责任到人,各司其职,依常规运作。过了腊月八,锣鼓震天响,一天比一天热闹。财务组挨门逐户筹集资金(也可以粮、物折抵),随时随地提供后勤服务;花灯组设计绑扎各类灯具,精心装饰;龙灯、狮灯队员以老带新,熟悉套路;高跷队分分合合,训练踩跷;马排子承继古风,排兵布阵;秧歌队推陈出新,载歌载舞;鼓乐队循规蹈矩,密切配合;别的队则优化组合,分别编练节目,忙得不亦乐乎。

在筹备排练过程中,稍微有一技之长的人,全都有了用武之地,如纸糊匠、剪纸巧妇、绘画能手、雕塑老人、巧手裁缝、小炉铁匠、木工师傅、唱把式、书法爱好者、吹拉弹打行家等等,全都上了阵。有趣的是,甚至连一些平日游手好闲的懒汉,以及惯于骗人骗财的巫婆、神汉也参与其中。筹备、演练结束,大家忙几天年事,拜亲访友的同时,请阴阳先生择定吉日,才能正式开场出灯表演。

也有个别村子迟迟闹不起社火,村里一些好家子等得不耐烦了,便暗中组织一帮娃娃齐聚大灯头家门外,三番五次地来吵闹:“大灯头儿不要脸,三声五声叫不喘;人家庄里(方言,别村之意)喝隆隆,各家(方言,自己之意)庄上没醒动。社火头儿木头人,朽在炕上死不哼;提着唢呐丢盹哩,你不嫌丢人我丢人……”“臊、臊、臊,臊社火,臊你哩、臊我哩,臊得社火头儿屁淌哩,口里不哼心喘哩,恐防还有人揭短哩……”经娃娃们接二连三大张旗鼓地一闹,灯头再也坐不住了,不得不急忙组织筹划和排练。村民情急使然,闹归闹,总归是善意的,过后谁也不再较真。这就是从俗之下人们所说的“闹社火”。此外,还有到外村特意去大闹的,俗称“骂社火”,其具体情形是:若本村正筹练社火,邻村还没有行动起来,村子里的一些青年小伙不甘寂寞,便三五相邀齐聚邻村村口,故意高喉咙大嗓子地去叫阵。白天不去,等到夜幕降临掩住身形才去。叫阵时,指名道姓,文明的和不文明的,任何话都可以说,也可以骂,但前提是上至祖宗下到儿孙,骂虚不骂实。如:对方先人有过错的,不能揭短;某人脸上有斑点,回避忌说麻子,等等。被骂的人,大多数是村里德高望重的人,或者是多年的社火组织者,或者是富家掌柜、行业艺人、出名的唱把式等。被邻村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叫阵,谁还能甘于示弱?于是,在时间紧、压力大的情况下,不得不紧锣密鼓行动起来,倾其人力财力,夜以继日地排练,以便按期出灯,好一决高下。这只在部分山村流行。说透了,其实是从俗之下村与村之间的善意挑战。两村关系世代友好,可以一借机“骂社火”;否则,会被视为恶意挑衅,无事生非,但从俗之下还是暗怒而不敢明言。

闹社火,庄村不分大小,人不论尊卑贵贱。比如,西和县西部至今还流传着几句顺口溜:“三角地(村名),趄趄坡,五把灯笼耍社火;不要其,不得成;着耍其,太丢人……”另有几句顺口溜说:“山后头,几家人,耍社火去耍不成;山庄上,添了灯,赖赖活活(方言词,勉强之意)才耍成……”由此可见,过去耍社火是非常盛行的,尤其是黑社火。人可犯,神不能不敬。为了“娱神”,求个年岁太平,小庄村万般无奈,甚至还要请人添灯帮阵,也要“小打小闹”地娱乐一番。

《西和文史资料》第三辑,政协西和县委员会编,2006 年。 ECWgnN/WuAz2DmaiUGAU6WpHtnzHijH95+VNShz/ZPteRAxjBFyrWsqCbQwWapY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