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一下,设计是生产新产品或服务所需要的信息,即“配方”。对于本身由信息组成的产品,例如软件,生产成本只是复制一份设计的成本——基本为零。然而,对于实物产品来说,设计方案在使用之前必须转换成实物形式。在这种情况下,输入包括设计说明、配方以及执行这些说明所需的材料、能源和人力。输出就是产品,即转化为可用形式的设计。
生产商创新相对于个体用户创新和协同创新项目的主要优势之一是大规模生产技术的规模经济。大规模生产在20世纪初开始普及,是一种以很低的单位成本生产大量实物产品的技术(Chandler,1977;Houn-shell,1984)。大规模生产中的规模经济通常依赖于反复使用单一设计(或少量设计)。在传统的大规模生产中,改变设计会中断产品流程,并产生安装成本和转换成本,从而降低流程的整体效率。
个体用户创新或协同创新项目能否将他们的各种设计转化为与大规模生产商的产品在经济上具有竞争力的实物产品?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今天的大规模生产商可以将他们的生产技术设计成独立于其生产所设计的许多细节。这种工艺被称为“大规模定制”。计算机控制的生产机器可以调整生产成本,生产出独一无二的单件产品,其成本与使用相同的机器生产大量相同产品没有区别(Pine,1993;Tseng和Piller,2003)。当大规模定制成为可能时,生产商原则上可以将其低成本、高产能的工厂用于生产由个人创建的设计和协同用户创新项目。此外,越来越多的个人可以购买专为个人使用设计的生产设备,如个人3D打印机,从而拥有自己的低成本生产能力,能够完全独立于商业生产者的工厂。
当然,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性仍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产品和特定产品生产系统的微妙而又精细的协同设计。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商创新者将继续在为大众市场设计和生产产品与服务方面拥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