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周治天下

在周灭商之后的第二年,武王姬发就去世了。当时作为继承者的周成王还是个孩子,于是周公旦成了周王朝事实上的管理者( 名义上称为“辅政” ,可以说,周王朝的大部分架构,都是出自周公旦之手。

周公旦为华夏族制定了礼乐制度,这是一套与商制在思维模式上截然不同的社会制度。打个比方来说,假设我们的世界就是一台电脑,那么选用何种社会制度就好比是选择何种操作系统,是否合适,要看系统与硬件的匹配程度,稳定性如何 (会不会隔段时间就系统崩溃、蓝屏) ,人机界面体验如何……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按照这个比方来说,商制就好比是Unix系统,而周制则好比是微软的Windows系统——从基础架构上来说是不同的。非常有意思的是,现在苹果电脑所用的Mac OS系统,就是基于Unix搞出来的,而在战国时代,法家的政治家们,同样基于商制构建出了一套全新的社会制度:秦制( 以法治国 )。

具体来说,在商王朝,国家的管理者盯着的并不是“人”,而是人所处的“环境”,商王朝通过典册、刑法,在世界上画出了一条条纵横交织的红线,过线肯定受罚,线内肯定安全,在线内做什么那是你的自由——所以商人社会没有士农工商的等级划分,且习惯于纵情声色。

周公辅成王汉画像砖

周公旦为周王朝制定的制度则恰恰相反,周制的立足点是“人”。所谓“礼乐”制度:“礼”,即周公所制定的“周礼”,这是一部涵盖王朝内所有人、所有生活的行为规范。不同等级的人,吃饭用何种器皿,穿何种衣服,见面如何施礼,各自坐在什么位置,朝会、祭祀等不同场合,天子、诸侯、士大夫等等,按照等级不同,各自走哪条通道,步数多少,是低头还是抬头,见面如何施礼、还礼( 是简单意思一下还是一躬到地 )……甚至连夫妻之间何时可以行男女之事,周礼中都有相关的规定。在当时,连诸侯国之间打仗,都必须遵奉既定的规则,否则天子就会授权其他诸侯国来共同讨伐你——当然,他们打你时也会尊礼。

而所谓“乐”,本质是意识形态宣传:商朝也有乐,不过那个只是大伙娱乐的,和现在去听相声差不多;“礼乐”中的那个“乐”要厚重得多,它的作用是通过宣传让世人明白,遵奉周礼是一件很高尚很体面的事情。这个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央视春晚,后者每次结束之后,新闻里也照例会强调其中的宣传和教育意义,道理就在于此。而根据受众不同,“乐”后来又被孔子整理分类成了“风、雅、颂”。

商制与周制对比,商制的国家运行成本高但社会成本低,周制则正好相反。商制的根基是成文的规则,一切依规则而行,不违规,则随便你,这样一来,社会的活力就容易被激发出来( 当然,如果立法有问题那就另说了 ),但如此一来,掌握更多社会资源的贵族自然就不爽,与君主的冲突就时不时发生,这样一来国家的管理难度自然就大。此外,要依规则而行,就必须要有人负责监督,有人负责惩罚,为了保证这些人能够深入一线完成使命,还得修桥铺路……这些都是开销。

周制则强调各个等级的人各归其位——周礼中对于不同社会等级人的规范是有严格区分的。与周礼匹配的是周的分封制度,在武王灭商之后,周王室的子弟在各地都得到了自己的封国,而原来的诸侯国的地位,也得到了周天子的承认,封国内部,除了国君的直领土地,其余土地同样是士大夫的封地。礼乐为“软件”,封建为“硬件”。这样一来,对国家的管理成本等于平摊到了所有贵族头上,天子与诸侯共天下,诸侯与士大夫共邦国,算下来每个贵族的管理成本都不是很高。就这样,华夏从商代的沸反盈天,进入到了周朝的安静肃穆。

需要强调的是,最初周王朝的国家制度,全称应该是“礼乐刑政”。在王朝创立初始,周公旦曾认真地向前朝遗留的官吏请教、学习商的国家管理模式,事实上《周礼》本身除了日常行为规范外也具有法律的性质,譬如其中曾规定“凡杀人者,踣诸市,肆之三日”( 对杀人犯当街处死, 暴尸三日 )。只不过,周的刑罚有了极大的选择性和弹性,算是理论对现实的妥协,故《礼记》中有“礼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之说 。然而后世随着天子权力衰微,士大夫阶层逐步坐大,“礼乐刑政”的提法便逐步简化成了“礼乐”。

再重置国家体制的同时,周人在地缘政治上显示出了他们高超的水准:天下被分封成了上千个诸侯国,很多国家的面积其实不过现在一个县的级别,如此一来,诸侯国面对体量庞大的周天子自然处于弱势——这和后世汉武帝行《推恩令》是一个思路。此外,周人很明智地将天子王畿依旧设在了镐京,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户县,如此一来,周人就可独占形胜之地,既可维护天子的安全,也可以避免新挑战力量的产生。而在中原地区的洛邑( 今河南省洛阳市 ),周人建立了王朝的第二首都——第二首都的作用类似于我们家里的桥接路由器,如果屋子( 国家 )面积太大,你的WiFi( 无线网络 )信号( 天子权威 )覆盖不了那么大范围,那么就设这么一个桥接( 第二首都 )。这种一国二都的模式,在后世被长期沿用了下来,汉、隋、唐皆是如此。

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周王朝的思路和后世的英国人差不多——极其重视保持战略均势。吕尚和周公旦两人是周王朝最重要的开国功臣,他们俩分别被分封到了位于山东半岛的齐和鲁,这样一来,可以让强势人物远离镐京,避免天子权力被强臣架空,同时齐鲁两国还可以相互制衡,而且山东半岛当时正是东夷族叛乱最严重的地方,周公旦和吕尚的能力正可用于平叛( 那是他们自己的封国,不彻底平叛待不踏实 )。后世在春秋时代孔子出于鲁国,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周公旦所留下的周礼文化在鲁最为浓厚。而齐国相对来说,则更加尚武,这同样是来自吕尚所遗留下来的文化基因——别忘了他当初差点要杀光商人。而到了今天,山东人一部分各种礼仪多讲究多,另一部分脾气暴的也不少( 座山雕是莱西人,杨子荣是烟台人,这俩狠角色其实是山东老乡 ),追溯下来,其实文化根子就在这里。

宋国和卫国的分封同样有意思,这两国都是商的遗留产物,以微子为首的商代贵族被分封到了宋国,而商的平民则留在了卫国,国君是周武王的兄弟。如此一来,由于上层和下层被分而治之,商的残余势力也就再难有作为。值得一提的是,商周两种文化基因,在卫国产生了一系列融合,卫国虽然沦为一个不入流的小国,可偏偏是这个国家,产生了李悝、吴起、商鞅、张仪等一系列治国巨匠 ,当然这是后话。 9ZyEb6Y4mTa/bYi+aVbJSmIohP576Irjnq3v6Q9CAXcJ/HtoLPP9999cROcIFTA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