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二十四节气固元灸缓解术后虚劳

一 概述

二十四节气固元灸是根据二十四节气对人体的影响,选择特定、合适的腧穴进行灸疗,通过刮、灸、罐、熨等方法刺激患者体表经络,从上到下调节脏腑功能和气血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十四节气固元灸的治疗机理是在传承传统理筋手法基础上,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及节气养生理论指导下,沿用民间传统医学,利用瓷罐将灸法、点穴、刮痧、按摩、熨法等传统疗法融合为一体,在患病部位进行灸刮治疗,通过点穴、艾灸、刮痧、按摩、熨法等传统操作来达到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活血化瘀和扶阳固本的作用。

二十四节气固元灸应用在术后疲劳时主要施灸于背部,背部是人体感知最敏感的部位,背为阳,腹为阴,人体背部分布的基本上都是阳经,脊柱是主一身阳气的督脉所在,督脉为“阳经之海”,统摄一身之阳,全身阳气的运行无不与之相关。脊柱两旁是足太阳膀胱经,各脏腑背俞穴均在背部膀胱经上,这些经穴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的通路,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起到振奋阳气、理气活血的功效。

二 适应证

❶腰背痛,如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强直性脊柱炎等。

❷疲劳,如四肢乏力、失眠、肌肉酸痛、活动迟缓、抑郁及焦虑等。

❸妇科疾病,如痛经等。

❹其他,如痛风、慢性肾病、不孕不育等。

三 禁忌证

❶皮肤有感染、瘢痕、肿瘤部位及骨折未愈合禁用。

❷孕妇腹、腰、骶部禁用。

❸患有出血倾向疾病或血友病患者禁用。

❹实热证或阴虚发热病证禁用。

四 技术方案

术后虚劳患者中二十四节气固元灸主要施灸于背部,先进行开穴升阳,采用气抓法、气推法和气揉法,然后根据不同的治疗需要选择相对应的穴位重点温通,最后进行悬定灸补经络原穴,激发经气传导。在灸疗过程中热度和力度不可过猛,以患者耐受为宜。

若为阴虚证,灸疗选穴为太溪、涌泉、三阴交、肾俞、阴郄、照海等穴,配合中药沐足效果更佳。

若为脾胃湿热、脾虚气滞证,灸疗选穴为中脘、解溪、关元、足三里和丰隆等,可配合服用祛湿健脾、理气和中的中药汤剂。

若为气血两虚证,灸疗选穴为大椎、关元、命门、足三里、血海和太溪等,也可根据医生指导服用四君子汤和四物汤补气补血。

若为脾胃气阴两虚证,灸疗选穴为中脘、胃俞、神阙和足三里等。

若为脾气虚证,灸疗选穴为大椎、肾俞、脾俞、足三里、阴陵泉、丰隆、中脘、神阙等,可配合按摩腹部,有助于调理脾胃,加强运化。

五 操作步骤

1.核对

(1)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

(2)医嘱、诊断、施灸部位。

2.评估

(1)患者临床表现、既往史、过敏史。

(2)患者体质和施灸部位皮肤情况、对热的耐受程度及心理状况。

3.告知

(1)二十四节气固元灸操作的目的及过程。

(2)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4.准备

(1)用物:包括活瓷灸刮罐、点艾火枪、艾叶精油(橄榄油/石蜡油)、40∶1艾炷、取灰缸、毛巾、屏风。

(2)环境:无易燃物品、室温合适、开窗通气;患者和操作者手机调至静音状态。

(3)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保护隐私。

5.实施

(1)定位:遵医嘱确定施灸部位(背部)。

(2)施灸:首先进行背部开穴治疗,接下来重点温通背俞穴,再配合局部灸刮(脾俞、肾俞、足三里)和按摩,最后进行艾灸泄法灸。

(3)操作时间:30~50分钟,特殊疾病酌情延长操作时间。

(4)观察:罐口附近皮肤状况,在施灸过程中出现温、热、痒、微痛等属于正常现象。

(5)灭火:灭火,残余艾灰倒入取灰缸。

(6)清洁:用纸巾清洁局部皮肤,整理衣物和床单位。

6.记录

(1)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施灸部位皮肤情况。

(2)施灸时患者的反应及病情变化。

(3)异常情况、处理措施及效果。

六 注意事项

❶治疗前后24小时内不能喝酒,治疗后可适当饮温开水。

❷治疗部位4小时内不能吹风、湿水,当天洗澡必须用热水。

❸固元罐用500mg/L含氯消毒净浸泡3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捞出后待干备用。

❹治疗后,皮肤局部如出现潮红、瘙痒,不可乱抓,经几小时或数日后就可消散。如果出现水疱、水珠、出血点、淤血等,均属正常治疗反应。水疱轻者只需防止擦破,待其自然吸收即可,水疱较大时,可在水疱根部用消毒针刺破放水,敷以消毒纱布以防感染。

七 知识拓展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农业劳动中,通过观察月亮阴晴圆缺变化,总结出指导农业生产的历法,故又称“月亮历”“农历”等。

根据中医天人合一思想,“天”的变化自然影响人体,而节气对人体影响包括:①与五脏相关。《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说明五脏之气必应天气,五脏之气的强弱与四时气候变化有密切关系。②与气血相关。《素问·八正神明》记载:“是故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③与脉象相关。《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春日浮。”“夏日在肤。”“秋日下肤。”“冬日在骨。”即所谓“脉合四时”,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反映了一年四季人体脉象的周期性变化。

固元灸规范化操作流程图

固元灸干预术后疲劳案例

【病史简述】

张某,女,62岁,退休职员,因“术后疲劳1月余,身重2周”于5月14日初诊。

患者1个月前行胆囊切除术,术后自觉易疲乏,身重,进食后觉胃部饱胀不适,反酸、嗳气。个人平素怕冷,喜食暖饮,手足不温,大便溏黏。T 36.2℃,P 70次/分,R 18次/分,BP 134/75mmHg,身高159cm,体重48kg,BMI 19.0kg/m 2

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口服制酸药物治疗后缓解,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否认家族病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四诊摘要】

四诊摘要见表3-6。

表3-6 四诊摘要

【辨证分析】

脾失健运,胃肠功能受到抑制,运化失职,消化吸收异常,则肌肉软弱,四肢疲劳无力。患者术后营养摄入不足,脾胃虚弱又进而影响营养摄入,恶性循环形成术后疲劳。反酸、嗳气、腹胀皆为气机凝滞所致。

中医诊断:虚劳(脾虚气滞)。

西医诊断:术后疲劳综合征。

【治疗方案】

1.治疗方法 患者以脾虚气滞为主,治以健脾补气为法。

2.选穴 固元灸改善术后疲劳。固元灸操作时手法上宜刚柔并济,补泻兼施,配合以灸刮脾俞、肾俞、足三里等穴疗效更佳,由于患者发病节气在立夏和小满之间,根据二十四节气固元灸十二原穴表应加选太白穴予以灸疗。

固元灸走罐

固元灸刮拭脾俞

【效果评价】

通过固元灸疏经通络、调和气血阴阳、祛风活血、温经散寒,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最终改善术后疲劳的效果。

1.第1次治疗后 患者自述四肢乏力感减轻,畏寒肢冷减轻,进食后胃部饱胀不适感减轻,反酸、嗳气次数较前减少。

2.第2次治疗后 患者自述无四肢乏力,畏寒肢冷明显减轻,进食后无饱胀不适感,无反酸、嗳气,大便基本正常。

3.第3次治疗后 无四肢乏力和畏寒肢冷感,精神状态良好,自觉食欲增加。

(周春姣 高倩) TlvHdwZQdv9AtuPB4kuPBNf68bSYryBK2/crBZ9+tKNxhp8tmg8zw8/5FFECZfY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