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学术展望

本书《儿科杂病证治》包括了常见的初生儿病、肠道虫病、皮肤风病及一些与气血津液相关而不便归类的儿科疾病,各类疾病之间差异较大,儿科临床发病情况也各有变化,但中医药治疗这些疾病或在其某些证候,都能显示出整体观点、辨证论治的特色和优势,现代研究也都有不同的进展,值得今后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加强中医药在这些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研究,以使之在临床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婴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在1949年以前婴儿死亡率约200‰,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下降,2020年已经达到5.4‰,其中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45%左右。我国古代如元代曾世荣《活幼心书》、清代吴谦等《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等书对于初生儿疾病曾有大量记述,说明古代儿科医家曾经面对大量初生儿疾病,积累了不少临床经验。但是到了现代,中医初生儿疾病的临床阵地不多,中医药应用也受到限制,科研总结更少,所以中医新生儿学亟须得到重视和研究发展。在历史上,中医学就十分重视胎儿期保健和胎儿疾病的防治,如在孕期胎萎不长、胎漏、胎动不安、胎水肿满等就与胎儿疾病有关,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就是对初生儿疾病的预防,现代诊断技术的进步已经为胎儿期疾病的早期发现提供了比古代更为有利的条件,中医药对胎儿疾病的早期干预可以为初生儿发病率下降提供更多选择。至于新生儿期发生的疾病,更有诸多可供研究的选题。病理性胎黄包括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新生儿溶血、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败血症、先天性胆道闭锁等多种病因,中医药治疗胎黄按阳黄、阴黄、瘀黄辨证分类已经达成共识,如何通过规范的临床研究、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得出更加精准的个体化临床治疗方案,以及通过实验研究阐明其疗效机理,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可供研究的课题。胎怯、新生儿硬肿症是中医药优势病种,更可以扩大临床研究,明确适应证,及优化中医药与护理相结合的治疗方案,提高诊疗水平。胎儿病和初生儿病的研究成果,将可以在现代条件下大大丰富中医新生儿学的学术内涵,为优生优育、提高我国人口质量作出中医人的新贡献。

肠道虫病在我国历史上都是单纯中医药治疗的,古代医籍和现代临床报道均表明中药治疗有效。现代由于卫生条件改善和个人卫生习惯养成,肠道虫病发病率显著下降,但临床上仍然可以经常见到患儿,且目前常用西药驱虫药疗效欠佳。因此,继续发挥中药驱虫药的作用,提出适应目前临床肠道虫病儿童使用的中药单方、复方及其用法用量,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如能通过研究,形成治疗蛔虫病、蛲虫病、姜片虫病、绦虫病等肠道虫病的有效中药提取物形成的中成药,则更有利于中药驱虫药的临床推广应用。

皮肤风病的儿科发生率逐年增加,中医药在此类疾病治疗领域有独特的优势。笔者提出以消风法治疗儿童过敏性疾病的理论及治法,对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皮肤风病有比较好的疗效,但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还有待开展,疗效机理的实验研究也有待进行。中医药治疗小儿皮肤风病优化治疗方案的形成及疗效机理的阐明,将能对于这类疾病中医药治疗临床广泛应用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疰夏与夏季热在近20年空调普遍应用后临床发病率已经大为降低。但是,夏季发生的乏力、恶食、苔腻、不明原因发热类疾病却时有所见,其临床可能并不符合疰夏、夏季热的典型症状,理化检查也未能查及任何西医的疾病诊断依据,因而使不少人感到束手无策。笔者认为,对于这类疾病,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中医学疰夏、夏季热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思路与方法,从暑为阳邪,暑多夹湿,易于困脾、伤气、损阴,以及患儿体质特点等认识出发,辨证施以清暑、化湿、益气、养阴、运脾等治法,往往可能得到疾病诊断未明、辨证治疗有效的收获。

过敏性紫癜在现代已经有不少中医药研究,证实了中医药治疗的疗效,达成了临床辨证论治方案的共识,形成了诊疗指南。今后的任务,有必要就过敏性紫癜单纯型、关节型、腹型、肾型等不同类型进行系统研究,获得高级别的研究成果,以提高指南的推荐级别,使之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尤其是对于肾型紫癜,需要针对其轻型或无症状性尿检异常、急性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综合征、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的不同类型分别开展研究,包括对有争议的治疗药物如雷公藤的有效性、安全性,特别是其“性腺损害”的远期随访(患者进入生育年龄后的生育功能),拿出最有说明力的临床总结,才能形成这一长期以来争论未休问题的最可靠结论。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关键在于提高血小板计数。已有的临床报道表明,中医药虽然快速升高血小板的作用比之糖皮质激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较缓,但其升血小板效应比较稳定且少见副作用。所以,本病中医药临床研究的重点应围绕急性期中西药联用的协同效应,以及更重要的是慢性期有效性、安全性的研究总结。同时还应探索中药治疗本病的机制,中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实验研究需要开展,包括对于骨髓巨核细胞成熟、抗血小板抗体的影响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于揭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药效学机理,使其得到更广泛的认可与推广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消渴是指以多饮、多食、多尿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其主要病理改变为水谷精微代谢的失常。对应于西医学糖尿病,主要由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产生。目前中医药治疗成人2型糖尿病的实践经验丰富,且显示出安全高效及低成本的优势。然而儿童期糖尿病以1型为主,因此,中医儿科工作者需要研究的是,中医药在儿童2型糖尿病患者群体中的疗效如何?中医药改善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及治疗常见并发症的效果怎样?从而对于中药在小儿消渴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做出客观的评价。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治疗的主要结局指标是血清25-(OH)D 3 水平的提高。中医儿科学早在公元610年《诸病源候论》中就已经提出了“时见风日”的有效防病治病措施,需要在临床反复宣传推广。中药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虽已经有过临床研究,但还很不够。中药治疗本病减少出汗、改善精神状态、促进骨骼发育的作用如何,需要有说服力的临床研究成果证实,而中医药治疗对于补充维生素D和钙以及其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发挥效应,促进钙、磷代谢平衡等的作用机理更需要开展研究。

癥瘕是指一类以腹部肿块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腹部肿块有多种性质,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方面差别很大。其中炎症包块如阑尾周围脓肿比较常见。因小儿阑尾炎常常症状表现不典型,易于化脓破溃后形成局部炎性包块,《金匮要略》大黄牡丹汤加减以解毒消痈、活血散结,以及必要时的补气托毒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优于抗生素治疗和手术切开引流,值得临床使用。肠梗阻可由食积、虫聚、燥屎及肠蠕动失常等多种病因形成,应当以病因与通腑治疗相结合处理,具备手术指征的要及时手术治疗。肝脾肿大类癥瘕可由多种原因产生,以往由疟疾形成的疟母(脾肿大)已经少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近年来发病率上升,肝脾肿大是其临床主症之一,中药活血化瘀消癥的早期连续使用对于肝脾回缩有明显的效果,而如胎黄肝硬化这类进行性加重的癥结则必须在病因治疗的基础上注意使用疏肝利胆、活血通络中药治疗。儿童的腹部肿瘤如神经母细胞瘤及腹部器官肿瘤(如畸胎瘤、肾母细胞瘤、肝母细胞瘤、肝血管内皮瘤、卵巢肿瘤、肾癌、肾盂癌、胃肠道肿瘤、脾脏肿瘤等)类型很多,情况复杂,原则上能做手术者还是首先手术切除并做病理诊断以明确其良性、恶性。同时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及病理诊断结果,确定化疗、放疗方案,中医药则可以配合西医治疗增强疗效、减轻副作用,对于西医治法无法施行或疗效不佳者应用中医药治疗有时还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总之,儿童癥瘕情况复杂,要针对不同的疾病、证候确定治疗方法,即需要以审因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与中医治疗相结合,在长期临床总结的基础上探讨各类不同病证的治疗方案。 KU3HjflqYHOeKKJVDuZoL0PSKoMpC5Yrwx1tK1Lg55lQXAdOCz6pfh36UFQUmw5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