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研究进展

现代小儿脾胃病的证治理论研究,以江育仁教授提出的“脾健不在补贵在运”影响最大。1978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随着人民群众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小儿脾胃病的发病情况发生显著变化,过去由于饮食营养不足而造成的脾虚病证发病率不断下降,而由于饮食喂养不当产生的脾胃病越来越多。在病机上也就形成脾虚证减少而以脾主运化功能改变为主的脾胃病日益增多的特点。1979年江育仁教授创新性提出了“脾健不在补贵在运”的学术观点,笔者以此为研究课题,就运脾进行了理论阐释、运脾法作了治法方药发挥,并以运脾法为主,作了治疗小儿厌食、疳证、泄泻等疾病的临床研究,证实了其显著的疗效。由此形成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成为现代小儿脾胃病研究一大亮点,推动了小儿脾胃学说适应时代的创新性发展。

不少学者对于名老中医诊治小儿脾胃病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的总结,做了大量工作。董廷瑶主任中医师结合前人经验提出了“小儿先天强者不可恃,若脾胃失调仍易病;先天弱者勿过忧,若调摄(脾胃)适当强有望”,从病机分析认为,小儿患病多自外感或伤食,每见损及脾胃,诊治时必先察脾胃之厚薄,处方遣药亦须时时顾护脾胃之气,一见不足,即时救护脾胃气阴,即是补益元气、正气。他创造的火丁指压法治疗婴儿吐乳症应用简便、疗效显著。王伯岳研究员倡脾胃调理法,提出护脾养胃、扶脾益胃、运脾和胃、和脾利水四法。黄明志主任中医师提倡“疗哑科之疾,勿伤其脾胃”,崇叶桂“上下交损,当治其中”之说。张介安主任医师主张调理脾胃为医之王道,创立儿科治脾40法,包括消导20法、扶脾20法,穷极其用。孙谨臣老中医在处方上以“和”为贵。遣方用药灵活化裁,颇多独到之处。中病即止,不耗伤小儿正气,善于调治脾胃药食同补。张士卿教授重视“脾虚肝旺”,倡“调肝理脾法”论治儿科多发病。丁樱教授治疗肾病重调理脾胃,提出“急则治标,兼顾脾胃;缓则治本,调补脾胃;无症可辨,治以脾胃;防治复发,培补脾肾。”

中医辨证结合内镜检查诊疗小儿消化道疾病工作开展。闫慧敏等对300例胃脘痛患儿进行胃镜检查及临床观察,胃镜诊断疾病检出率达98.3%,并将胃镜下黏膜辨证分为5型(胃肠滞热、胃肠虚寒、肝胃不和、胃肠瘀滞、胃络阴伤),与临床宏观辨证的5型(湿热中阻、脾胃虚寒、肝胃气滞、胃阴不足、胃络瘀阻)相对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两种辨证方法在浅表性胃炎辨证中的一致性较笼统的胃脘痛辨证中的一致性要好。各宏观证型与微观辨证有密切的关系,并有一定的规律性,说明中医宏观辨证有其微观病理基础,微观辨证可为辨证论治、提高疗效增加客观指标。

汪受传等作运脾方药为主治疗小儿厌食症48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临床研究。A组脾运失健证用儿宝颗粒(苍术、陈皮、鸡内金、焦山楂)治疗,B组脾气不足证用健儿糖浆(党参、茯苓、陈皮、炒六神曲)治疗,C组不分证用浓复合维生素B溶液治疗。去除剔除病例16例后,完成A组178例、B组174例、C组136例。3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A组88、75、15例;B组70、79、25例;C组22、38、76例。卡方检验:A组+B组疗效显著优于C组( P <0.001);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疗效亦显著优于C组(均 P <0.001)。汪受传等以壮儿饮口服液(苍术、焦山楂、黄芪、党参、决明子、胡黄连等)治疗疳气证88例,治愈35例、好转4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9.77%;健脾糖浆对照组52例中,治愈7例、好转26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63.46%,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01)。汪受传等报道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四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治疗小儿积滞化热证,电脑随机3∶1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共入组478例,脱落11例、剔除18例,符合方案集449例,试验组336例、对照组113例。试验组予清热化滞颗粒每服1~3岁2.5g、4~7岁5g、8~14岁7.5g,1日3次,连服4天,同时服健儿清解液模拟剂;对照组予健儿清解液每服1~3岁5mL、4~7岁10mL、8~14岁15mL,1日3次,连服4天,同时服清热化滞颗粒模拟剂。治疗结果:所有发热病例均在治疗3天内降至正常,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05);脘腹胀痛、食欲下降、大便不调、舌象改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均 P <0.05),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

现代小儿脾胃病的中医药临床研究很多。传统方研究如周芳等人运用防风通圣散加减联合运动饮食指导治疗青少年肥胖高胰岛素血症,治疗后体质指数下降、腰围减少、胰岛素指数明显下降。3个月后观察组有效率为87.10%、单纯运动饮食治疗组为72.41%。提示防风通圣散治疗儿童肥胖有良好的效果,并可有效降低胰岛素,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中西药治疗对照临床研究。如陈永辉等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治疗功能性腹痛患儿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以温中止痛方(白术、枳壳、木香、延胡索、乌药、白芍、炙甘草)水煎服,对照组予山莨菪碱(654-2)片口服。研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83%,其中痊愈12例、显效25例、有效18例、无效3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35%,痊愈5例、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治疗组在改善腹痛症状、减少腹痛发作次数以及减轻腹痛程度以及降低复发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刘肇杰等纳入80例功能性腹痛患儿,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自拟元胡失笑散(延胡索、川楝子、五灵脂、蒲黄、白芍、炙甘草、乌药,疼痛显著者加木香,腹胀重者加香附)水煎服。对照组予颠茄片口服。治疗3周。研究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23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临床痊愈14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患儿腹痛次数、程度及食欲均有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李宏贵等将100例Hp相关性胃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及奥美拉唑三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苏神方(每100mL含紫苏叶10g、白头翁20g、苦参5g、苍术5g、白芍5g、枳壳5g、柴胡5g、黄柏5g、春砂仁5g、木棉花20g、甘草5g)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临床表现改善情况及Hp转阴率、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

中药外治法研究较多。除鹅口疮、口疮、呕吐等病证的联合或对照用药研究外,王霞芳等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法对120例小儿厌食症湿食困脾证患儿进行临床研究,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外敷董氏开胃散(胡黄连、青皮、谷芽、枳壳、三棱、莪术、莱菔子、五谷虫按比例组方,外敷给药)同时服好娃友口服液安慰剂,对照组口服好娃友口服液同时外敷董氏开胃散安慰剂。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为94.64%,两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董氏开胃散治疗小儿厌食症湿食困脾证有显著疗效。周丽治疗实证型功能性腹胀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组(等量木香、香附、枳壳、厚朴、大黄、陈皮及1/3量的冰片磨粉,加入适量香油调制成稠糊状,涂抹于脱敏药膏上贴于患者相应穴位中脘、下脘、天枢、大肠俞、足三里等),和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口服组。治疗后,穴位贴敷组患者的胃肠症状评分和空腹血浆P物质(SP)水平下降较西药口服组明显,穴位贴敷组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口服组。吴才贤等将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脱肛患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固脱苦参洗剂(方由党参、黄芪、北柴胡、升麻、苦参、黄柏、乌梅、五味子、五倍子)便后坐浴;对照组每日便后使用1∶5000高锰酸钾液(水温35℃~40℃)坐浴,时间20分钟。经Mann-Whitney检验,治疗组在治疗2周、4周后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P <0.05),表明固脱苦参洗剂外用坐浴治疗小儿脱肛临床疗效显著。

单衍丽等用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150例。补脾经,揉外劳宫,运八卦,分腹阴阳,摩腹,捏脊。非感染性腹泻配合清三关,补大肠,推上七节骨;感染性腹泻配合退六腑,清天河水,清大肠,清小肠,推下七节骨。痊愈148例、显效2例,总有效率100%。谭程等将三医院门诊及住院积滞患儿60例随机分为螺纹面组、桡侧缘组各30例。螺纹面组采用向心推拇指螺纹面脾经穴,桡侧缘组采用向心推拇指桡侧缘脾经穴,两组均配合推三关、运内八卦等传统推拿治疗手法。2周为一疗程。结果表明,螺纹面组与桡侧缘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9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治疗后主症积分均有显著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其中对口气臭秽的治疗,螺纹面组优于桡侧缘组( P <0.05)。王树霞以120例积滞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组60例予董氏指压法、对照组60例针刺四缝。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33%,与对照组的95.0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0.05)。两组治疗4周后、8周后胃半排空时间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而胃窦收缩频次以及血清Ghrelin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 P <0.05),且治疗组治疗4周后、8周后胃半排空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 <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胃窦收缩频次和血清Ghrel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

谭颖然等观察比较点刺四缝穴与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疳证的临床疗效。选取120例疳证患儿,随机分成点刺四缝穴组、捏脊组、四缝穴结合捏脊组各40例。均每周2次,连续治疗4次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点刺四缝穴组、捏脊组、四缝穴捏脊结合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0%、62.5%、90.0%,四缝穴结合捏脊治疗小儿疳证疗效优于单独应用点刺四缝穴和捏脊( P <0.05)。苏冠凤将60例伤食呕吐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消食导滞法推拿治疗(主穴:补脾经,运内八卦,揉扳门,横纹推向板门,分腹阴阳,摩腹,推天柱骨;配穴:便秘者加退六腑,腹泻者加清大肠、揉龟尾,迁延日久影响气血者加分手阴阳),对照组口服保和丸,每例患儿治疗3日。结果在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和症状缓解时间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王轻轻等拔罐治疗功能性腹痛患儿76例。对照组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阙穴闪罐,中脘、气海、脾俞、胃俞留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75.6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儿的腹痛发作次数、腹痛持续时间及面部表情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 <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对两组有效患儿进行2个月随访,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1)。

易惺钱等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的文献,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计684例,试验组为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西药,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纳入文献均以临床表现改善、Hp根除率、不良反应等作为评价指标。得出结论:与单用西药相比,联合口服半夏泻心汤加减能缓解患儿腹痛(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该方有一定的抑杀Hp的作用,联合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Hp的根除率。

国内外曾有多宗报道提出:小儿厌食“常见和主要原因与缺锌密切相关”。笔者团队的研究表明:厌食症患儿不仅缺锌,其头发大多数微量及宏量元素含量均较正常儿童明显低下。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作用机理,除通过增进食欲及服用药物,增加了锌等微量元素摄入外,调脾助运中药增进了机体对微量元素及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起了更重要的作用。

现代对于常见脾胃病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制取得进展。笔者团队建立了喂饲特制饲料(奶粉、鱼松、豆粉、玉米粉、白糖、鲜鸡蛋、鲜肥肉)制作厌食脾运失健证的SD大鼠模型。实验研究证实,运脾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机理包括:促进胃肠动力;增进小肠的吸收功能;恢复胃肠吸收细胞超微结构;调节胃肠激素的紊乱状态;调节下丘脑摄食中枢和饱中枢神经元放电,使摄食中枢电活动增强而促进摄食。喂饲特制饲料(鱼松、豆粉、面粉、牛奶)制作积滞化热证的昆明种雄性小白鼠模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步测定模型小鼠自然恢复组、灌喂清热化滞颗粒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血浆和小肠组织胃动素(MTL)、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水平,说明清热化滞颗粒治疗小儿积滞化热证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胃肠激素,并与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促进小肠推进功能有关。另外,模拟长夏气候(高温高湿)制造外湿,又用饮食失节、饥饱失常、过食肥甘等方法损伤脾胃,阻碍运化,引发内湿,制作湿阻证大鼠模型,使用不换金正气散(厚朴、藿香、半夏、苍术、陈皮、甘草)煎剂治疗取得明显效果。脾气虚证、脾阳虚证等证候动物模型也在小儿脾虚证实验研究中得到应用。 +QoEP1eanLnDXfSSP/py6hP9APdJyqZA/dscMoGbM95RNhSZnTSkkSKeDEEkQJe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