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审思心得】

1.循经论理

《诸病源候论·唇口病诸候·口臭候》已有脏腑气臊腐蕴积胸膈之间,生热冲发于口,引起口臭的论述。《医学入门·口舌唇》说:“脾热则口甘或臭。口臭者胃热也。”《本草纲目·第四卷上·口舌》说:“口臭是胃火、食郁。”进一步认识到口臭与脾胃积热、饮食积滞有关。《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八·口齿门》分析认为:“口者脾之候,心脾感热蕴积于胃,变为腐糟之气,府聚不散,随气上出熏发于口,故令臭也。”指出口臭虽由胃中腐糟之气上出熏发于口产生,但与心脾热气蕴积有关。《儒门事亲·口臭六十七》曰:“肺金本主腥,金为火所炼,火主焦臭,故如是也。”明确肺火也可以产生口臭。《世医得效方·口齿兼咽喉科》认为口病与心、脾、肝关系密切:“劳郁则口臭。”《杂病源流犀烛·口齿唇舌源流》说:“脾热则口甘或口臭,《内经》言脾痹是也。口臭虽由胃火,而有非火之异……宜泻黄散、三黄汤……虚火郁热蕴于胸胃之间,则口臭,宜加减甘露饮;或心劳味厚之人亦口臭,宜加减泻白散;或肺为火烁亦口臭,宜消风散。”认为口臭也可由非积热导致,有脾热、肺热、心劳、虚火、郁热之不同,临床需仔细辨证而施治。《医林状元济世全书·口病》说:“口臭,牙龈赤烂,腿膝疾软而口咸,此肾经虚热。”提出了口臭肾经虚热证的证候。综上所述,前人对于口臭的论述,多认为是胃火上冲所致,但有脾热、食郁、肺热、劳郁及肾经虚热的多种证候。因此,口臭属于脾胃病,但也可以是肺、心、肝、肾各脏病变的表现。

2.证治有道

小儿口臭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历代医家给我们留下的大量诊疗经验临床应用行之有效。口臭的病因主要与乳食不节、脾胃积热、情志失调、正气亏虚有关,正确判断病因病机、病位、虚实属性、疾病预后对小儿口臭诊治、遣方用药具有重要意义。本病首重闻诊,大体乳臭因于乳积、腐臭由于食积、秽臭生于热积、淡臭多因虚热,而后再结合望、问、切诊所获得的伴随症状,辨别口臭来源、实证虚证。要以降逆化浊为第一要义,灵活采用消食导滞、清脾泻胃、疏肝理气、滋阴降火等治法,从脾胃而兼顾他脏辨证论治。

小儿口臭总由胃中浊气上逆所致。《四圣心源·七窍解》曰:“脾胃同气,脾主升清而胃主降浊。……脾胃不病,则口中清和而无味。……土者水火之中气,水泛于土则湿生,火郁于土则热作,湿热熏蒸,则口气腐秽而臭恶。”认为口臭是胃失降浊,尤其是湿热熏蒸而产生。所以,欲除口臭,降胃泄浊是常用基本治则。

乳食内积证,治以消食导滞,和中降逆。伤乳用消乳丸加减,伤食用保和丸加减。《万氏家藏育婴秘诀·伤食证治》说:“所谓伤之轻者,损谷自愈也……调之不减,则用保和丸以导之。导之者,谓腐化乳食,导之使去,勿留胃中也。”提出了先控制饮食,若不减再用消导的治法。槟榔一味,是消食化积,解除口臭要药,《随息居饮食谱·果食篇》谓:“下气消痰,辟瘴杀虫,析酲化食,除胀泄满,宣滞破坚,定痛和中,通肠逐水,制肥甘之毒,膏梁家宜之。……且能坚齿,解口气。”笔者在临床常用。若是食积化热者,常加连翘及少许黄连,可清中焦积热。

脾胃积热证,治以清脾泻火,泄胃降逆。常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其积热由食滞而生者,当配合槟榔、六神曲、山楂、麦芽等消食化积;积滞化热者,加胡黄连、栀子等清泄胃热;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后下)、虎杖等通腑泄热;外感或饮食滋生中焦湿热者,可以除湿化浊之佩兰、薏苡仁、藿香等与清泄胃热药同用治疗。

肝气犯胃证,治以疏肝理气,降逆下气。常用旋覆代赭汤加减。可选加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之丁香、柿蒂、青皮、香橼,以及清肝降逆之栀子、黄芩、竹茹等,若是火郁伤阴则加用北沙参、生地黄、石斛护肝胃之阴。

虚火上炎证在本病不多见。其肾阴亏虚火炎者治以滋阴降火、引火归元,方用六味地黄丸加肉桂,如王冰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其脾胃阴虚虚火上浮者治以滋脾养胃清火,方用益胃汤加减,药用如北沙参、麦冬、生地黄、石斛、玉竹,加升麻、黄连、牡丹皮等。

对于口臭患儿,需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餐后漱口,晚上刷牙后不再进食。保持口腔清洁,如齿间食物残留腐败要及时清除,龋齿、龈痈等牙病更要及早治疗。平时饮食注意适当多进素食,少进肉类荤食,忽进膻臭、炙烤等食物。如是与药物治疗配合,方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OFil6EGqNRKHrNT9iLbW+yamZa2QNuHJKQSUOAo5BoszknnIpBJiHDw+cYfbCwu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