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本病辨证,重在辨虚实。起病急,病程短,满口糜烂,色红作痛,大便秘结者为实证。起病缓,病程长且反复,口中糜烂散在而微痛或不痛,饥不欲食者为虚证。若反复口糜,复感外邪、伤乳伤食,可表现为虚实夹杂证。

2.治疗原则

清热降火为口糜基本治则,根据不同证型分别采用清热利湿、清心泻脾、滋阴降火等治法。要注意的是实热证虽当清热泻火,但不可清泻过度而伤正,证减后应及时调理以助糜烂修复;虚热证以补虚为要,但急性发作时,应清补结合,甚则以清热为主,病情控制后,再用补养之法,调治其本。本病常辨证合用外治法,也可以使用中药成药、针灸等疗法。

3.证治分类

(1)膀胱湿热

证候 起病急,病程短,满口糜烂,患处灼热,色红作痛,微有发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辨证 本证常由湿热之邪外袭、中焦湿热下注膀胱而致。以满口糜烂,色红作痛,患处灼热,舌质红,苔黄或腻为特征,或有小便短赤、发热等症。

治法 清热利湿,化浊祛腐。

方药 加味导赤散加减。常用黄连、通草、淡竹叶、甘草清利湿热;黄芩、金银花、连翘、牛蒡子清热解毒;生地黄养阴清热;薄荷(后下)清热利咽。

若小便短赤,舌苔黄腻,加滑石粉(包煎)、车前子(包煎)、灯心草利水化湿;发热,口臭,便秘,加石膏(先煎)、大黄(后下)、槟榔清热导滞;咽部疼痛加虎杖、蒲公英、射干利咽解毒;颈部臖核肿痛加夏枯草、瓜蒌皮、玄参消肿散结。

(2)心脾积热

证候 口腔糜烂、灼热疼痛,饮食困难,或有发热,口干渴,心中烦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指纹紫滞。

辨证 本证多见于阳热质小儿,有饮食不节史,由脾胃积热、心火上炎,熏灼于口所致。以口腔患处糜烂、灼热疼痛,饮食困难,大便秘结,小便短赤为特征。脾胃积热重者糜烂面广,灼热疼痛,牙龈肿痛,便秘口臭;心火上炎重者烦闹不安,小便短赤,舌边尖红。

治法 泻脾清心,引热下行。

方药 导赤散合凉膈散加减。常用黄芩、栀子苦寒泄降;连翘、薄荷(后下)清散心胸邪热;大黄(后下)、芒硝(冲入)泻火通便,引热下行;生地黄、黄连解毒清心;通草上清心经之火,下导小肠之热;竹叶清心除烦;甘草调和诸药。

口腔糜烂面广、布黄色渗出物,加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口臭涎多,舌苔黄腻,加石菖蒲、滑石粉(包煎)、车前子(包煎)清化湿热;口干欲饮明显,加麦冬、天花粉、芦根生津清热;烦躁不安,加石膏(先煎)、淡竹叶、淡豆豉清热除烦;黏膜红赤,疼痛重,加玄参、牡丹皮、赤芍凉血护阴;食积内停,脘腹胀满,加焦山楂、炒麦芽、枳实理气运脾。

(3)虚火上炎

证候 起病缓,病情反复,患处无疼痛或轻微疼痛,或无明显自觉症状,口糜色淡,黏膜白斑细点、甚者陷露龟纹,饥不欲食,或有口干不渴、或有肢倦乏力,舌质红少津,舌苔少或花剥,脉细数,指纹淡紫。

辨证 本证可因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大病后,阴液亏虚,虚火上炎所致。以病情反复,患处黏膜色淡而干,无疼痛或轻微疼痛为特征。脾胃阴虚者口干不渴,饥不欲食,舌质红而少津;脾气亏虚者肢倦乏力,食欲不振,舌质淡而尚润。

治法 滋脾养胃,清降虚热。

方药 益胃汤加减。常用沙参、麦冬、玉竹、生地黄益胃生津;银柴胡、天花粉清热除烦;冰糖养胃和中。

若是脾气亏虚者,以人参乌梅汤加减,常用人参、山药、茯苓、白术、黄芪益气健脾;乌梅、儿茶、炙甘草收敛生肌;升麻、地骨皮清泻虚火。 1OJvS21mY8Wgv4LR66bckgeKiKd4J8g+PK7Q655nyDCGvhc6Cvd2eHLHt+6pyjwg



【其他疗法】

1.中药成药

(1)黄栀花口服液:每支10mL。每服2.5~3岁5mL、4~6岁10mL、7~10岁15mL、>11岁20mL,1日2次,疗程3天。饭后口服。用于膀胱湿热证、心脾积热证。

(2)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每支10mL。每服<1岁3mL、1~3岁5mL、3~5岁7mL、>5岁10mL,1日3次。用于膀胱湿热证、心脾积热证。

(3)知柏地黄丸;小蜜丸30粒重6g。每服3~6岁2g、>6岁3g,1日2~3次。用于虚火上炎证。

2.外治疗法

(1)复方西瓜霜:撒布患处,1日1~2次。用于膀胱湿热证、心脾积热证。

(2)青黛散:少许,涂敷患处,1日3次。用于膀胱湿热证、心脾积热证。

(3)冰硼散:少许,涂敷患处,1日3次。用于膀胱湿热证、心脾积热证。

(4)锡类散:少许,涂敷患处,1日3次。用于心脾积热证、虚火上炎证。

(5)吴茱萸粉2g,蜂蜜2g,陈醋2mL,调成糊剂。贴敷于两足涌泉穴,外用纱布、胶布固定,1日调换1次,3次为1个疗程。用于虚火上炎证。

3.针灸疗法

(1)体针:心脾积热证取穴足三里、内庭、合谷;阴虚火旺证取穴肾俞、命门、三阴交、合谷。均留针20分钟,1日1~2次。

(2)氦-氖激光穴位照射:神阙、涌泉(双)。配穴:合谷(双)、足三里(双)。每次每穴照射3~5分钟,可接受的能量密度为15J/cm,1日1次,疗程3~7日。

(3)耳穴贴压:口、肺、肾上腺、肾。备用穴:心、神门。贴压王不留行籽,每日按压2~3次,每次每穴按压1分钟,隔日换贴1次。每次一侧耳,双耳交替,3次为1个疗程。

4.推拿疗法

(1)推天椎骨,揉天突,清胃,清板门。发热加退六腑,水底捞明月,二扇门。用于膀胱湿热证、心脾积热证。

(2)清胃,清板门,退六腑,清大肠,清天河水。腹胀加分腹阴阳、摩腹;便秘加推下七节骨。用于膀胱湿热证、心脾积热证。

(3)揉二马,分手阴阳,清天河水,推涌泉穴。用于虚火上炎证。 1OJvS21mY8Wgv4LR66bckgeKiKd4J8g+PK7Q655nyDCGvhc6Cvd2eHLHt+6pyjwg



【防护康复】

1.预防

(1)保持口腔清洁,餐后温水漱口,早晚刷牙、晚上刷牙后不再进食,避免损伤口腔黏膜。

(2)注意饮食卫生,饥饱适宜,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不宜过食肥甘厚味。

(3)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避免过劳。

2.护理

(1)注意口腔卫生,可用银花甘草液漱口,1日2~3次,漱后喷以散剂外用药。

(2)饮食宜清淡、温度适宜,忌辛辣刺激、粗硬食品,保持大便通畅。

(3)注意休息,避免过劳。

3.康复

(1)监测患儿症状,继续采用必要的药物治疗、推拿等措施调理,促使患儿康复。

(2)对反复发作的患儿要在恢复后及时采取调理措施,扶助正气,增强御病能力。 1OJvS21mY8Wgv4LR66bckgeKiKd4J8g+PK7Q655nyDCGvhc6Cvd2eHLHt+6pyjw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