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本病重在辨虚实、辨轻重。若燕口疮反复发作,伴发热、口臭、便秘溲赤,可为虚实夹杂证。

(1)辨别虚实:凡起病急,病程短,口角口唇溃烂及疼痛较重,局部有灼热感,口臭流涎,或伴发热、烦躁,哭闹拒食,大便秘结等症状者,多为实证;起病缓,病程长,反复发作,口唇溃烂及疼痛较轻者,或伴低热,颧红盗汗,或神疲、面白、纳呆、便溏等症状者,多为虚证。

(2)辨识轻重:轻证者,一般精神尚好,无发热或发热不高,纳食尚可,疮口浅、小、少,愈合快。重证者,精神萎靡,发热,不欲进食,疮口深、大,或伴红肿,愈合迟,甚则反复发作,日久不愈。

2.治疗原则

清热降火为燕口疮基本治则。根据不同证型分别采用疏风散火、清胃泻火、滋阴降火。要注意的是实热证虽应清热泻火,但不能一味清泻,需注意保护脾胃,后期应以调理为主;虚热以补虚为要,但急性发作时,应清补结合,甚则以清热为主,病情控制后,再用补养之法,调治其本。具体用药时,针对火热炎上,病变在口的特点,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适当选用一些引热下行之品,能提高疗效。外治同样要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本病可同时使用局部外治法,轻症者单用外治法即可见效,重症者则应以内治法为主、配合外治法治疗。

3.证治分类

(1)风热乘脾

证候 口唇两侧先见疱疹继而破溃形成溃疡,周围焮红,灼热疼痛,烦躁多啼,口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发热恶风,或咽红肿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

辨证 本证起于外感风热之后。以起病较急,溃疡周围焮红,多伴发热等表证为特征。

治法 疏风散火,清热解毒。

方药 银翘散加减。常用金银花、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薄荷(后下)、牛蒡子疏风散火;竹叶、芦根清心除烦;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发热不退,加柴胡、栀子清热泻火;咽喉红肿疼痛,加贯众、射干解毒利咽;疮面色黄糜烂,加黄连、薏苡仁清热利湿;口臭便秘,加大黄(后下)、槟榔通腑泻火。

(2)脾胃积热

证候 口唇两侧破损溃烂,色白或黄,呈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较深,口臭,涎多黏稠,可兼发热,面赤唇红,烦闹不安,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脉数,指纹紫滞。

辨证 本证多有伤食、伤乳史,起病急,由脾胃积热、火热上攻所致。以口唇两侧溃疡较大,边缘鲜红,疼痛重,伴口臭、便秘为特征。

治法 清胃解毒,通腑泻火。

方药 凉膈散加减。常用黄芩、连翘、栀子清热解毒;大黄(后下)、玄明粉(冲入)通腑泻火;竹叶清心除烦;薄荷(后下)升散郁火;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口干渴者,加天花粉、芦根清热生津;烦躁者,加石膏(先煎)、郁金清热除烦;口臭涎多,舌苔厚腻,湿热重者,加石菖蒲、滑石粉(包煎)、佩兰清化湿热;溃疡满布黄色渗出物者,加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黏膜红赤、疼痛重者,加生地黄、牡丹皮凉血护阴;食积内停,脘腹胀满者,加焦山楂、炒麦芽、枳实理气运脾。

(3)虚火上炎

证候 起病缓,病程迁延反复,口唇两侧色白溃破,唇舌口干,神疲颧红,饥不欲食,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质红少津,舌苔少或花剥,脉细数,指纹淡紫。

辨证 本证病程日久,阴液亏虚,虚火上炎。以溃疡色淡,反复发作,神疲颧红,舌红苔少为特征。

治法 滋阴降火,引火归元。

方药 六味地黄丸加肉桂。常用熟地黄、山茱萸滋阴补肾;山药、茯苓补益脾阴;牡丹皮、泽泻泻肝肾之虚火;加少量肉桂(后下)引火归元。

热病伤阴,口干者,熟地黄改用生地黄,加麦冬、玄参、乌梅养阴生津;低热或五心烦热者,加地骨皮、白薇清热除烦;颧红盗汗,骨蒸潮热者,加知母、黄柏养阴清火;大便秘结者,加蜂蜜、桑椹润肠通便。

若脾肾阳虚,虚阳上浮,见口舌生疮,手足欠温,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者,治以温补脾肾,引火归元,可用理中丸加肉桂加减。

经久不愈,口角溃烂久不收口者,加儿茶、五倍子粉外用收敛生肌。 6Hj1wQYAz8JKeFfqZr9wx8SPLoNCcVPqRRGf+9O/GIBs/VOI2Xwxq/JwjnDuYm3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