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对健康的内涵认识深刻,一言以蔽之,即“形与神俱”,形体强健而无病,精神健旺而心态平和,同时,精神与形体之间和谐相济,配合正常,具体则有形体、心理、社会、道德四个维度。
现代社会对健康的认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步深入。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首次提出三维的健康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1984年,健康概念进一步表述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1989年,健康概念又进一步完善,提出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方面的良好状态”。
具体而言,中医学和西医学对健康的认识都不仅局限于身体没有疾病,还涉及形体、心理、社会和道德四个维度。
健康的四个特征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
1.生理健康 生理健康指人体的结构完整和生理功能正常,生理健康是低层次的自然人的健康状态。中医学认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健康的人当如《素问·调经论》所言:“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
2.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中医学强调的“志意和”,情志以“恬愉为务”“和喜怒而安居处”,以及精神“恬惔虚无”等,都是身心和谐、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与要求。
3.社会适应 社会适应健康包括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角色转换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抗御挫折与自我调节能力、竞争与合作能力、文化认同能力,通过与社会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实现自我主张与价值,并最终实现对社会的创造性贡献。中医学也强调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保持健康长寿,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言:“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4.道德健康 道德健康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的发展与升华,道德健康是最高层次的健康。中医学认为,保持道德健康是健康长寿的第一要旨。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养性序》中云:“德行不充,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
健康服务业是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宗旨,以全方位全生命周期为目标,以医学知识与技术为基础,向人民群众提供所有与健康相关服务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
1.具有服务业的一般属性 健康服务业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和其他服务产品均具有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的属性。
2.具有超长产业链 健康服务业的产品和服务涵盖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生命周期,包含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支撑产业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相关的领域,其覆盖面广,产业链长。
3.技术含量高 健康服务业为学科交叉、融合、渗透的产物,与相关学科高新技术息息相关。如保健食品、诊疗技术、危险因素检测、评估手段等均是相关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的运用。
4.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 健康服务业为消费者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多方面服务及产品,同时使公民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权利。健康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不仅关系人群的健康状况,更与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5.具有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双重属性 一方面,医疗卫生机构为公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这些服务多由政府举办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代为履行政府义务,可视为公共服务的组成部分,即公共属性;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为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出现了美容美体、养生养老等健康服务,这些服务是公共产品无法完全满足的,使健康服务业又具有了私人物品属性。
健康产业是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相关的所有产业的统称,是全社会从事健康服务提供、相关产品生产经营等活动的合集。国家统计局在《健康产业统计分类(2019)》中,将健康产业定义为以医疗卫生和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为基础,以维护、改善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为目的,为社会公众提供与健康直接或密切相关的产品(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集合。
健康产业属于服务性产业,除了具备健康服务业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效应的特点,还具备以下特点。
1.具有市场特殊性 健康产业受到人群疾病谱及死亡谱、文化及生活习惯、国家医疗卫生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其竞争具有特殊性。健康产业关系国计民生,易产生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需要政府加强监管,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保障市场的稳定。
2.具有产业融合性 健康产业是一个覆盖面广、受众面大、需求多种多样的复合型产业,其为消费者提供的产品是多学科交叉和融合的产物。
3.可持续性强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健康产业将越来越多地延伸到健康护理、居家养老、医养结合多业态方向,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