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企业管理系统

1938年,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巴纳德(Chester I.Barnard)首次提出应该将企业视作一个由物理的、生物的、个人的和社会的等几方面要素组成的“协作系统”,从而开创了系统管理学说。系统管理理论从系统观点出发,认为企业是为达到一定目标,由相互联系、共同工作的不同要素所组成的整体系统。同时,企业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与周围环境(顾客、竞争对手、供应商、政府部门等)之间存在着动态的相互影响,也存在着内部与外部的信息反馈网络,能够不间断地进行自我调节,以适应周围环境与发展的需要。任何企业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企业管理活动本身亦可被视为一个系统。管理者可以运用系统管理的相关理论来构建企业管理系统、分析企业管理过程。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创新精神,鼓励企业在系统管理中不断追求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引领下,企业管理者可以运用系统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来构建协作系统,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内外部关系的目标。党的二十大精神强调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企业管理系统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以党的指导思想为引领,确保企业管理活动与国家发展目标相一致。同时,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出了加强风险管理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这为企业管理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在系统管理中,企业需要有效管理风险,并通过与内外部利益相关方的交流与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做出贡献。

一、企业管理

(一)企业管理的概念

企业管理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企业管理是尽量利用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实现多、快、好、省的目标,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的过程。企业管理一方面能让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促进每个员工的潜能发挥,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的运作效率;另一方面向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二)企业管理的内容

企业管理的内容可以按照五个层次进行划分,即管理对象、成长流程、业务功能、经营层次、资源要素。按照管理对象划分,主要涵盖人力资源、项目、资金、技术、市场、信息、设备与工艺、作业与流程、文化制度与机制、经营环境等。按照成长流程划分,主要包括项目调研、项目设计、项目建设、项目投产、项目运营、项目更新、项目二次运营、三次更新等周而复始的多个循环。按照业务功能划分,内容涉及计划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质量管理、仓库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管理、信息管理等。按照经营层次划分,可以分为经营管理、业务管理、决策管理、执行管理等内容。按照资源要素划分,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料资源、技术资源、资金、市场与客户、政策与政府资源等。

(三)企业管理的职能

1.计划职能 计划职能指企业根据外部市场环境和内部资源条件,制定企业未来发展的目标和行动计划,同时企业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通过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明确自身优劣势,总结环境的变化规律,更好地发现市场中的机遇和应对挑战。

2.组织职能 组织职能指企业通过计划职能确定目标以后,围绕决策目标的实现,依托于企业本身的组织形式,将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合理分配。组织是企业实现决策目标的基础和保证,能确保企业计划得以有效、彻底地贯彻实施,使企业的各项工作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从而以最佳的效率实现企业计划目标。

3.指挥职能 指挥职能指任何组织为有效地开展生产活动都需要建立一个权威、高效的指挥系统,领导者在工作过程中发挥自身影响力,调动被领导者的工作积极性,运用合适的激励手段与鼓舞方式,确保企业组织有效地完成企业决策目标。

4.协调职能 企业的协调职能通常分为对内协调和对外协调。对内协调能保证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各项工作活动不发生矛盾冲突,并能建立默契的配合关系,保持组织工作的整体平衡,进而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的决策目标。对外协调需要企业处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保证企业在行业与社会中保持较好的生产条件和环境。任何一家企业只有协调好内外关系,才能保证企业维持正常的经营活动,促进企业实现决策目标。

5.控制职能 企业为了实现目标、持续推进各项经营决策的贯彻执行,在运行过程中应对各项工作内容进行监督、检查和调整,确保每一项工作和活动都能按企业的既定标准实施和执行。通过企业的控制职能及时发现运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与决策偏差,及时纠正企业在各个环节的运行低能低效问题,促使企业的各项计划与标准得以贯彻实施。

6.创新职能 企业为获得更高的经济利润,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对自身的组织结构、运行流程、经营理念、工作制度和各项活动的标准进行创新调整,并建立起新的组合方式。创新是企业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企业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证生存、不断成长,才能使管理更加高效,工艺和产品得到优化,实现企业的效益。

二、企业管理系统

(一)概念

企业管理系统指能为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的管理中(决策、计划、组织、领导、监控、分析)提供实时、相关、准确、完整决策依据的一种组织系统。以模块划分,企业管理系统可分为企业资料管理、财务管理、车间管理、进销存管理(ERP)、资产管理、成本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分销资源计划管理、人力资源管理(HR)、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类型。

(二)特征

1.目标性 企业是为实现某一目的或完成某一任务,由系统内的各个单元要素集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企业在总体目标的指导和协调下能层层分解责任目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企业的管理系统具有目标性特征。

2.集合性 企业管理系统有集合性特征,具体表现为系统的整体功能,即系统内诸多单元要素功能的集合并非为简单的叠加(1+1=2),而是整体的功能大于所有单元要素的功能总和(即1+1>2)。因此,系统集合性表现出的整体功能是系统所有单元要素相互作用和协同一致的结果。

3.相关性 企业管理系统内的各单元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系统内任何一个单元要素发生改变,那么整个过程中的对应单元要素也必须做出相应变化与调整,确保企业管理系统整体的最佳优化。

4.层次性 企业管理系统的层次性指系统结构功能的等级次序排列。任何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通常可分为宏观管理层次、中观管理层次、微观管理层次,据此,企业管理系统也可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个层次。若执行层的执行力不到位且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势必会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管理系统的层次性要求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合理、适度的管理层次和幅度,每一个层次都应有各自的功能,而且责、权、利分明,逐级指挥,逐级负责。

(三)体系

1.计划管理 企业计划管理(enterprise planning management)指企业管理者在特定时间段内为实现特定目标体系,对要完成的特定目标体系所展开的经营活动做出的统筹性策划安排。“计”是指在特定时期段内,为完成特定目标体系而对展开的经营活动所处综合环境、企业内外影响因素,以及企业自身发展历史性对比等因素的归纳总结和科学分析。“划”是依据“归纳总结和科学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制订相应的措施、办法及执行原则和标准。“计”侧重于战略性,“划”侧重于战术性,“计划”两字本身就具备全面性、系统性和统筹性特征。凡事“预则立”,企业的任何经营活动都离不开计划管理。

2.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是一种以持续规范化地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管理方法。流程管理强调规范化、持续性和系统化。在企业管理中,流程分为战略性流程、经营性流程和辅助性流程。战略性流程指企业为未来发展而进行规划的流程,主要包括战略规划、产品或服务开发等流程。经营性流程是指组织实施常规职能的流程,例如市场开发(赢得顾客)、服务实施流程(让顾客满意)、售后服务(顾客支持)、现金与财产管理流程等。辅助性流程是指那些辅助战略性流程和经营性流程实施的流程,例如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流程。流程管理在企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渗透了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任何一项业务战略的实施都有相应的操作流程。

3.组织管理 指为有效地配置企业内部的有限资源,实现企业的预期目标而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构成的一种责权结构安排和人事安排,目的在于确保以最高的效率,实现组织目标。企业管理的组织是企业从事管理活动以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个协作系统。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认为,为促使员工能实现企业目标而进行有效的工作,必须按任务或职位制定一套合适的职位结构,这套职位结构的设置就是组织。企业的管理功能就是要设计和维持一套良好的职位系统,以使人们能很好地分工协作。企业组织管理是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形成的一个协作系统,管理的内容通常涉及组织设计、组织运作、组织调整三个方面。

知识拓展

企业组织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确定领导体制,设立管理组织机构。体制是一种机构设置、职责权限和领导关系、管理方式的结构体系。确定领导体制,设立管理组织机构,即要解决领导权的权力结构问题,包括权力划分、职责分工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第二,对组织中的全体人员指定职位、明确职责及相互划分,使组织中的每一个人明白自己在组织中所处的位置和工作的内容。

第三,设计有效的工作程序,包括工作流程及要求。任何企业都应按照某种程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建立明确的责任制与良好的操作规程。

4.制度管理 企业制度管理指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都应有相应的制度安排,以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即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采用一系列相应的规章制度与准则来实施企业管理活动。企业制度管理范围涵盖企业的组织管理、经营目标、战略实施,以及各业务职能领域等环节。企业制度管理的表现形式包括企业组织机构设计,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岗位职责工作说明,专业管理制度、工作或流程,管理表单等。基于企业管理者角度而言,制度对员工的约束不能过紧,必须在执行规范管理制度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基于员工角度而言,制度管理就是一个无形的约束,制度执行好会给日常工作带来便利,反之则会带来负面影响。

5.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管理思想的发展与创新,确立具有自己企业特性的、符合人性发展规律和企业运作规律的价值理念,并把这种理念转化为具体工作行为和管理措施,引导员工的行为朝着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方向发展,最终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实力的管理举措。企业文化建设涉及企业的战略、组织、人力、流程、营销等职能层面,也涉及企业决策层、执行层等环节,还涉及企业各地分支机构等地域管理层面。企业文化建设应清晰体现企业的价值观与行为准则规范,充分考虑各层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尽量实现企业整体价值的协同提升。

三、企业管理系统的结构

(一)企业管理系统的静态结构

1.计划子系统 计划是经营管理者在特定时间段内为实现特定目标对要完成经营活动做出的统筹性策划安排。计划子系统的内容具体包括:一是根据有关指令和信息组织人员编制各种计划,组织实施,协助和督促计划任务的落实,从而保证计划的完成;二是利用各种生产统计信息和方法检查考核计划执行情况,据此评定生产经营成果;三是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因时制宜地调整原计划,使其具有指导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作用;四是通过对计划的制订、执行、检查、调整的全过程,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有效地推进企业内外各方面的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企业效益。

计划子系统可划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管理阶段(图2-3)。事前管理是对“计划”的审核。企业依据各项基础性条件,编制各项、各类企业经营活动计划书,对计划书的可行性、可靠性形成审核体系,保证审核的效果,从而确保计划的实施。事中管理是对“计划”执行体系工作效率的管理。对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偏差,要做到超前预测、措施有效、跟踪效果,从而确保计划执行的效率。事后管理是对“计划”实施完毕后的绩效考核、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汇编材料、归档备案。

图2-3 企业管理的三个阶段

2.生产子系统 是企业生产计划的制订、实施和控制的综合系统。生产子系统通常由人和机器构成,基本功能是将一定的输入转化为特定输出的有机整体,并在转化过程中实现增值。生产子系统的构成要素较多,大致可分为结构化要素和非结构化要素两类。结构化要素是指生产系统中的硬件及其组合关系,是构成生产系统主体框架的要素,主要包含生产技术、生产设施、生产能力和生产系统的集成(即“技术”要素)。非结构化要素指在生产系统中支持和控制系统运行的软件性要素,主要包含人员组织、生产计划、库存和质量管理(即“管理”要素)。生产子系统按照不同的功能,可以划分成若干个子系统以实现递阶控制和分散控制,例如生产组织系统、质量控制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皆属于生产子系统。

3.销售子系统 指企业进行销售和推销的全部管理活动,也是对所有销售活动的综合管理。销售子系统会根据人口、购买力和技术发展等因素,使用顾客分析、竞争者分析、顾客评价、收入预测、人口预测和技术预测等方法获取信息,进而分析和研究市场销售环境。企业通常会根据顾客、竞争者、竞争产品和销售能力要求等信息,对总的销售成果、销售市场和竞争对手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保完成销售计划。营销学权威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认为,销售管理就是对销售队伍的目标、战略、结构、规模和报酬等进行设计和控制。

销售子系统管理的内容具体包括四个方面:①销售计划管理,即销售目标在各个具有重要意义方面的合理分解。②业务员行动过程管理,即围绕销售工作管理,监控业务员的行动,使业务员的工作集中在有价值的项目上。③客户管理,即调动销售市场中客户的热情与积极性,有效控制和降低市场风险。④结果管理,即对业务员的行动结果进行业绩评价和市场信息研究。

4.财务子系统 指保证企业在资金使用方面的财务要求,尽可能地减少其花费,以确保财务的长远计划、资金筹措计划、减少税收影响的长期计划,以及成本会计和预算系统的计划实施,并以此制定财务政策的系统管理。财务子系统包括企业在一定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和利润分配的管理。

5.人事子系统 指企业根据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员的雇用、培训、考核记录、工资和解雇等整个过程的系统管理。人事子系统的内容是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具体涉及招聘、工资、培训、福利、留用人员的战略和方案的评价分析。人事子系统的管理控制重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员的录用和解雇、招募费用、技术库存成本、培训费用,以及工资率的变动等情况;二是对录用人员数量、应支付的工资和培训费用等情况的分析处理;三是人员的雇用标准说明、工作岗位责任说明、培训考核记录、人员情况档案处理、激励机制、工资变化情况处理,以及工作时间和离职说明等。

6.物资供应子系统 物资供应管理,是指为保障企业物资供应而对企业采购、仓储活动进行的管理,是对企业采购、仓储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活动。其职能是供应、管理、服务、经营。目标是以最低的成本、最优的服务为企业提供物资和服务。

7.技术子系统 企业技术管理是整个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对企业的技术开发、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合作,以及技术转让等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企业技术管理的目的,是按照科学技术工作的规律性,建立科学的工作程序,有计划地、合理地利用企业技术力量和资源,把最新的科技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以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实现。

企业技术管理的任务主要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技术子系统的管理内容主要有:

(1)进行科学技术预测,制定规划并组织实施。

(2)改进产品设计,试制新产品。

(3)制定和执行技术标准,进行产品质量的监督检验。

(4)组织信息交流。

(5)建立健全技术操作规程。

(6)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设备更新。

(7)做好生产技术准备和日常技术管理。

(8)做好技术经济的论证工作。

(二)企业管理系统的动态结构

企业管理系统的动态结构指引入时间因素后,企业管理系统所展示出来的结构状态。众所周知,任何一个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并非静止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实时的变化。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每个企业都可能会经历初创、发展、成熟、衰退等阶段。企业由于受工艺流程、产品特征、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会形成一定的生产周期。对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品而言,其生产周期的长短会有所不同。现实生活中,管理是一个周而复始、循环不断的过程,在企业管理的每个阶段,其管理职能都有着不同的体现,企业在周而复始的管理过程中逐渐得以发展和壮大。企业的每个生产周期、每个环节、每个阶段中都体现着动态管理的作用,伴随着企业的持续发展,自然就形成了企业管理系统的动态结构。

四、企业管理系统的功能

(一)计划功能

计划功能指为实现企业的目标通过对企业内各种资源实施配置的行动方案和规划。计划一直被视为管理的重要功能,计划功能中又包括计划的制订、预测和决策功能。

(二)组织功能

组织功能指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执行企业的决策,对企业内外的各种资源进行制度化安排的功能。具体功能包括建立组织机构、管理各岗位人员选任等功能。

(三)指挥功能

指挥功能指企业领导者通过运用各种资源充分调动企业成员努力向目标迈进的行为和力量。指挥功能包括领导者在领导进程中发挥影响力的带领和指挥功能;在领导过程中,领导者为调动被领导者实现组织目标的积极性,必须与被领导者充分沟通,并采用合适的激励手段和方法,发挥激励功能。

(四)控制功能

控制功能是管理的重要功能,指为保证企业目标得以实现、决策得以执行,对组织行为过程进行监督、检查、调整的管理功能。管理者必须重视控制功能,及时发现可控偏差并查究责任、予以纠正,同时,还应对不可控的偏差采取相应措施,使其符合实际工作需要。

(五)协调功能

协调功能指使企业内部的每一部分或每一成员的个别行动都能服从于整个集体目标,是管理过程中带有综合性、整体性的一种功能。协调功能具有保证各项活动不发生矛盾、冲突和重叠,建立默契配合关系,保持整体平衡的重要作用。

(六)整合功能

整合功能指将企业拥有的各类资源要素通过整合,使其共同发挥作用。资源整合对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改善经营质量、提升企业决策意义重大。企业可通过整合知识资源,提高对市场变化的感应、适应和促进能力;通过整合市场资源,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保持、提升能力;整合营销资源,提升网络构建、营销扩张和系统完善的能力。

(七)创新功能

创新功能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指企业根据一定的目标任务,运用一切已知条件产生出新颖、有价值的成果(精神的、社会的、物质的)和行为活动。创新功能是决定企业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发展速度的关键要素。企业的创新功能涉及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战略创新等方面。从整个公司的经营管理到具体业务的运行,创新功能贯穿在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细节中。创新是企业员工追求卓越、积极进取的过程,也是激励和鼓励全体成员将愿望变成现实的能力。

创新功能是企业赖以生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素。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党的二十大精神强调的创新精神,为企业管理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下,企业应积极探索利于自身发展的创新管理理念和方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功能,确保企业管理活动与国家发展目标相一致,为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做出贡献。

本章小结

本章聚焦于健康企业管理的理论基础,介绍了企业管理理论的演变及企业管理系统相关内容。从早期的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管理理论产生的萌芽阶段,到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和当代管理理论阶段,各阶段反映了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过程,它们相互关联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进化。任何企业或组织都可以被视为一个系统,运用系统观点管理组织,可以提高组织整体效率。企业管理者应运用系统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构建协作系统,以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内外部关系,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率。

思考题

1.简述古典管理阶段不同学者的管理理论精髓。2.简述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具体体现。

3.详述不同阶段管理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演进的逻辑脉络。4.简述企业管理系统的主要组成子系统构成。

5.简述企业管理系统的功能。 1FnTczaittNUisF2oR7DI0bA9fVIV1u60JB905W7Jjb7IqYsggBFPORzc1eGBAV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