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婴幼儿口腔照护

一、口腔清洁的概念

口腔清洁是指用刷牙、漱口、牙线、洗牙等方式对口腔进行清洁,是维护口腔健康的重要方式。婴幼儿口腔清洁非常重要,有利于保护口腔黏膜,避免病从口入,从而有效地预防疱疹性口炎、鹅口疮等口腔疾病。

二、婴幼儿口腔发育及特点

(一)口腔黏膜的特点

婴幼儿的口腔黏膜柔嫩且较干燥,血管丰富,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分泌较少,如果护理不当,不仅易发生口腔疾病,也可能导致消化道疾病和全身性疾病,损害健康。3~4个月时婴儿唾液分泌开始增加,5~6个月时明显增多,但由于口底浅,又不能及时吞咽所分泌的全部唾液,因此常发生生理性流涎。

(二)乳牙萌出的特点

婴幼儿一般在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2岁至2岁半出齐,13个月后仍未出牙者可视为异常。

出牙是一个生理过程,个别婴幼儿会伴有不适,如低热、短暂的睡眠不安、流涎等。佝偻病、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1-三体综合征等婴幼儿出牙延迟,牙质欠佳。

三、婴幼儿常见的口腔疾病

(一)龋病

龋病又名虫牙,是最常见的婴幼儿口腔疾病。其属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病原体多为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致龋菌附着在牙面上,利用碳水化合物中的糖产酸,使牙齿脱矿导致龋坏,可继发牙髓炎和牙周炎,甚至形成龋洞,最终牙冠被完全破坏而消失,阻碍发音、咀嚼等功能发育,同时也影响美观。

1.龋齿

龋齿(图3-1)俗称蛀牙或虫牙,是牙体组织被龋蚀,逐渐毁坏崩解,形成龋洞的一种口腔疾病,是口腔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龋齿的发生是由细菌、食物、牙齿、时间这四类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

图3-1 龋齿

(1)细菌:人的口腔中有很多能够引起龋齿的细菌,如变形链球菌、放线菌、乳酸杆菌等。它们黏附在牙齿表面形成薄膜,通常称为牙菌斑。这些细菌利用残存的食物分解、发酵产生有害牙齿的化学物质,使牙齿遭到破坏形成龋洞。

(2)食物: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特别是含有蔗糖的食物,很容易被细菌利用,产生对牙齿有害的物质。

(3)牙齿:牙齿发育钙化的程度和形态结构与龋齿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牙齿钙化程度低,表面凹凸不平,排列不整齐,就容易积存食物,食物的残渣也很难被清除干净。

(4)时间:细菌利用残存在口腔的食物分解、发酵,产生对牙齿有害的化学物质,使牙齿遭到破坏,都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

2.奶瓶龋

奶瓶龋又名哺乳龋,是由婴幼儿睡眠时不断吸吮奶瓶而造成的龋齿,表现为上颌乳切牙(即门牙)的唇侧面,以及邻面的大面积龋坏,牙齿患龋病后不能自愈。

奶瓶龋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长期用奶瓶人工喂养,瓶塞贴附于上颌乳前牙。

(2)用奶瓶喂孩子牛奶、砂糖、果汁等易产酸发酵的饮料。

(3)婴幼儿乳牙萌出不久,乳牙的牙质薄、矿化程度差,表面结构不成熟,其抗龋力弱。

(4)人工喂养时,婴幼儿哺乳时的吸吮动作不如母乳喂养者活跃。

(5)有的婴幼儿喜欢长时间叼着奶瓶或含着奶瓶睡觉,而当婴幼儿入睡后,唾液分泌减少或停止,吞咽功能减弱。

奶瓶龋初期表现不易引起家长的注意,主要是在上颌乳切牙唇面的牙颈部形成一条白垩色脱矿带。随着龋蚀的发展,这条脱矿带的颜色越来越深,范围越来越大,环绕着牙齿,使牙硬组织剥脱,最后变成圆锥状,甚至形成残根。这样,不仅使乳牙的切割功能大大降低,而且随着病变的加重,会引起牙髓及牙根尖病变,这时孩子会感到剧烈疼痛或牙龈肿胀、流脓,严重的还会影响恒牙的发育。一旦因龋蚀严重无法治疗,而将乳牙过早拔除,就会扰乱乳恒牙替换的生理规律,引起恒牙萌出秩序错乱,给孩子的牙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因此,一旦发现孩子有奶瓶龋的迹象,应及早带孩子去口腔科诊治。

(二)疱疹性龈口炎

疱疹性龈口炎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感染性强,在卫生条件差的家庭和托育机构容易传播。婴幼儿起病时发热,体温达38~40℃,1~2天后颊黏膜、牙龈、舌、口唇及口周皮肤出现单个或成簇的黄白色小疱疹,周围有红晕,迅速破溃后形成浅溃疡,上面覆盖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

(三)鹅口疮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由感染念珠菌属所致,多见于新生儿,以及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的婴幼儿。其易引发内源性感染,患鹅口疮的婴幼儿同时会伴有真菌性腹泻等。起病时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或灰白色凝乳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不易拭去,强行擦拭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可伴有溢血。

四、婴幼儿口腔照护的具体内容

幼儿的20颗牙一般在2岁到2岁半全部长齐,健康完整的乳牙能够发挥正常的咀嚼功能,保障恒牙和颌面部骨骼的正常发育,不但有利于幼儿准确发音,还能引导恒牙正常萌出。牙齿萌出时应注意检查幼儿牙齿的色泽、形状等情况,并注意检查牙𬌗关系,有无颌骨畸形。牙齿出齐后要预防龋齿的发生。从出生后照护者就要注意培养婴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及时纠正婴幼儿不利于口腔健康的习惯。

(一)婴幼儿口腔卫生照护

1.保持口腔清洁

(1)婴儿期:婴儿第一颗牙齿萌出后照护者就应该使用指套牙刷或儿童牙刷用清水轻柔地刷牙。如果隐隐看到有白白的线含在牙肉里面,可以用食指按摩牙龈。不要让婴儿形成奶睡的习惯,婴儿喝完夜奶之后应该清理完口腔后再睡。定时喂养,两餐之间尽量不吃东西。如果两餐之间吃了东西,最后要喝少量白开水,以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可以用有趣的方式让婴儿体验口腔清洁的过程,如讲故事、口腔按摩游戏等,让婴儿在快乐中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2)幼儿期:纠正幼儿不良习惯,如吮指、咬指甲、啃玩具等,引导其养成进食后漱口、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保持口腔黏膜湿润和清洁。对于流涎者,应及时清除流出物,保持口唇周围皮肤干燥、清洁,避免引起皮肤湿疹及糜烂。

患鹅口疮的幼儿宜用2%~4%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患疱疹性龈口炎的幼儿可用3%过氧化氢清洗。口腔清洗每日2~3次,以餐后1小时左右为宜,动作应轻、快、准,以免引起呕吐。

2.保证营养摄入

(1)婴儿期:坚持规律哺乳,避免长时间吮吸而引起颌骨发育不良和口腔感染;及时添加辅食(4~6个月开始),培养婴儿的咀嚼能力,刺激乳牙萌出,亦可促进颌骨生长,锻炼咀嚼肌的功能。

(2)幼儿期:合理安排幼儿膳食,保证营养摄入均衡,尤其是对牙齿发育有益的蛋白质、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应充分供给;对牙齿、口腔健康不利的糖果、糕点等甜食应减少或控制供给。此外,应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挑食,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以增加对牙面的清洁作用,少吃零食,睡前不吃甜食等;同时1周岁后停止使用奶瓶,可以先使用学饮杯逐渐训练,最终能使用广口杯子喝奶、喝水。规律进食,安排早、中、晚三顿正餐,两顿加餐。零食安排在正餐后的加餐集中给幼儿吃。

(二)龋齿的预防

保持口腔卫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刷牙和漱口,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做到早、晚各刷一次。幼儿牙齿缝隙一般比成人大,为了清洁牙齿邻面,使用牙线、牙间隙刷非常重要。饭后吃零食后如果没有刷牙的条件,最好养成清水漱口的习惯。

减少高糖分的食物,要鼓励幼儿多吃蔬菜、水果等健康食物,多摄入富含钙、无机盐的营养食物,尽可能食用高纤维粗糙食物,因为食物中的粗纤维有牙齿自洁和按摩牙龈的作用,咀嚼的过程还可以刺激大脑的发育。少吃糖果、点心、蛋糕、冰激凌等甜食,坚硬、黏性、过酸、过冷的食物也应限制摄入的量。

家庭要建立好的饮食习惯和口腔卫生习惯,不仅要求幼儿做到,每一位家庭成员也要做到,这样幼儿才会逐渐形成良好的爱护牙齿的习惯。

知识拓展

如何给婴幼儿刷牙

婴幼儿不具有完全独立刷干净牙齿的能力,这段时间需要家长帮忙刷牙。照护者帮婴幼儿刷牙时,可以让婴幼儿坐在自己的腿上,要能够看清婴幼儿的牙齿。稍大些的幼儿,照护者可以站在幼儿的身后,用左手轻轻托住幼儿的下颌,让幼儿的头微微上扬,帮助他刷牙。还可以让幼儿站在镜子前面,自己练习刷牙。

刷牙方法如下(图3-2):

图3-2 婴幼儿刷牙方法

1.拂刷法

先将牙刷全部放在牙齿的外侧面上,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每个部位刷6~8次,然后移动到下一个牙齿,彼此有重叠。然后再刷所有牙齿的内侧面,将刷头竖起来,上下移动牙刷,方法同外侧面。最后刷牙齿的咬合面。

2.画圈法

将牙刷的刷毛放置在牙面上,轻压使刷毛略弯曲,从最后边的牙开始在牙面上转圈,每个部位反复转5圈以上。刷上下前牙内侧面时将牙刷竖放。要保证所有牙齿的三个面——外侧面、内侧面、咬合面都刷到。 Ku+Mh6/mH3AbZ0e0Uv1tkvrl4Xg+8shTupLiKzhI5dnpASzFbEnQmJlU9qUa9LS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