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金博山与摩尼宝

第二八五窟窟顶图案的“四角绘摩尼宝火焰纹”,是莫高窟早期石窟藻井式或平棊式图案的流行做法:仿斗四藻井的内里两个方井相叠,形成四个三角形空间,——后世称此为“角蝉” 。“角蝉”处每每彩绘一或两对三角形,三角内填绘一个四出花叶,三角外轮廓装饰摩尼宝式的光焰。或绘制精细,或略具其形,总之是一个已成定式的图案。在敦煌莫高窟中,这种做法自早期的北凉一直延续到北周。如开凿于北凉的第二六八窟,窟顶平棊采用仿木构藻井的方式,以泥塑做出方井的交互叠置,中心绘制碧色中的一朵莲花以象“圆渊方井兼植荷华”,其外的四个“角蝉”里,为两两相对的莲花化生和火焰包裹的三角形饰,最外一重“角蝉”内分别填绘四个飞天 〔8〕。同为北凉时期的第二七二窟窟顶藻井形制与此相近,惟细节安排稍有不同,如第二重方井的四个“角蝉”内均为火焰三角。此外的不同便是绘笔更为精细,如在火焰三角的内三角中填绘一枚五出花叶,又在方井边框上面分别绘制各式卷草纹和三角纹 〔9〕。之后的北魏第二五四窟、北周第四二八窟中心柱外的一周平棊,均为类似图案,但是不再结合泥塑,而全部出以绘笔 〔10~11〕。

8 莫高窟第二六八窟(北凉)平棊及局部

9 莫高窟第二七二窟(北凉)藻井

10 莫高窟第二五四窟(北魏)平棊局部

11 莫高窟第四二八窟(北周)平棊局部

12 云冈石窟第九窟前室北壁

石窟覆斗式窟顶的设计构思既有来自对幄帐的模仿,则此三角形图案也应与帷帐密切相关。它的来源便是帐顶上面的博山,不过博山在此乃与摩尼宝纹样的表现因素相结合而演变为藻井的适合图案。

摩尼宝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视觉语汇。它最初来自佛教艺术,东传之后则成为普遍施用于建筑设施以及各种器用的流行纹样,且在流行过程中不断同本土的传统纹样相结合,形成种种变体。它与金博山的结合,即变体之一。这种样式的博山,早就出现在云冈石窟北魏雕塑中的屋顶装饰,如第九窟后室南壁和前室北壁〔12〕。

所谓“金博山”,这里专指用作器物装饰的一类,它多为金属制品,而“金博山”之金,也很可能是铜或铜鎏金。其基本造型为圭形,或变体为三角形。筍簨、车舆、伞盖等,尊贵豪华者,常以博山为饰,比如两汉以后作为天子之法车的“辂”。《隋书·礼仪志六》曰大业元年更定车制,禋祀所用亦即最高等级的玉辂,其饰“青盖,黄里,绣游带,金博山,缀以镜子。下垂八佩,树十四葆羽”。敦煌莫高窟北周第二九六窟西壁所绘以辂为蓝本的凤车和龙车,车中华盖高耸,华盖顶端一周五枚三角形饰,便是辂制中的“金博山” 〔13〕。

屋檐和帐顶装饰金博山,在北朝成为一时风气。《南齐书》卷五十七《魏虏传》描写北魏之朝“正殿施流苏帐,金博山,龙凤朱漆画屏风”。三十年代洛阳翟泉村北邙山坡出土的北魏宁懋石室,其上线刻画中的“丁兰事木母”一幅,刻画了一具盝顶形的坐帐,帐中设屏,帐脊及帐顶四面各有三角与花蕾相间的一排装饰,此即博山之属〔14〕,与文献中的描写正好相合。宁懋石室的年代为北魏景明二年,它也是此类样式的帷帐一个比较早的例子。

凤车·金博山

13 凤车 莫高窟第二九六窟(北周)西壁壁画

14 丁兰事木母 洛阳翟泉村北邙山坡出土

15·1 瓦钉 河北平山灵寿古城出土

15·2 瓦钉与筒瓦 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

15·3 筒瓦、瓦当、瓦钉结构示意

在屋檐和帐顶前端作为装饰的博山,其源可远溯到战国时代固定屋瓦的瓦钉帽 [1] 〔15〕,战国以来至北魏,它始终是楼观等屋顶常常用到的装饰手法,河北阜城县桑庄东汉晚期墓出土的绿釉陶楼是设计最为美观合理的一例,而达到了艺术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16〕。北魏建筑依然沿用。内蒙古准格尔旗石子湾古城出土的建筑构件中,有与桑庄陶楼上面的瓦钉形状相似者,惟稍残 ;山西大同操场城北魏大型建筑遗址 ,又汉魏洛阳城内城出土北魏时期上为镂空菱形饰的瓦钉,不少即插在莲花纹的筒瓦中〔17〕。瓦钉的式样虽略有变化,但与桑庄陶楼同出一源,可以说没有疑问。它被同时的帷帐取以为式,虽然已不再具有功能的意义,但帐顶平直的水平线上加饰一排博山,却是简洁中颇增玲珑秀巧,自然别有风致。

16 东汉陶楼局部 河北阜城县桑庄东汉墓出土

17 简瓦与瓦钉 汉魏洛阳城内城出土

18·1 北响堂山第九窟龛楣

18·2 北响堂山第三窟窟外唐邕写经造像碑龛楣

18·3 南响堂山第七窟龛楣

南北朝是帷帐兴盛的时代,它的重要变化更在于由世俗生活向佛教艺术的移植。帐顶博山仍以三角式为主,而又添加了莲花、花蕾、摩尼宝等新的造型,如河北邯郸南北响堂山北齐石窟龛楣表现出来的各式帷帐〔18〕。此外的变化是以摩尼宝与三角形相结合,合为博山,如前举云冈北魏石窟雕塑中的屋顶装饰。又或以摩尼宝取代博山,如天水麦积山第一二七窟天井和前披西魏壁画中的龙车〔19〕,车中双重伞盖上缘分别装饰的摩尼宝,所表现的实即辂制中的“金博山”。其实车中伞盖以及与贵盛者随行的华盖和帐的用途相同,即也是以一个方便移易的遮蔽之所来彰显对尊者的崇礼,因此基本形制,包括各种装饰,与帐是一致的。莫高窟第二八五窟东壁华盖顶端装饰的金博山与同窟藻井作为填充图案的金博山即完全相同〔20〕。而华盖两侧的一对博山式如尖角,原是表现侧视的效果,比较同窟南壁所绘华盖,便可见得更为清楚〔21〕。后世则从这一样式演变为“山花蕉叶”之“蕉叶”。

19 麦积山第一二七窟壁画

20 莫高窟第二八五窟东壁壁画

21 华盖 莫高窟第二八五窟南壁壁画

前面提到麦积山西魏壁画龙车中的伞盖上缘用装饰摩尼宝来代表博山,其实南北朝以至隋唐,在人们的理解中,博山和摩尼宝这两个名称是可以互为置换的。唐释道宣《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上曰“永徽元年有王颜子者,剽掠有名。夜上相轮取博山,将下至底级,两柱忽夹之,求出不得”。敦煌莫高窟晚唐第十四窟西顶绘有一幅塔图,虽然塔之下部已残,但所存塔刹部分尚清晰完整:刹顶仰月宝珠,下有宝盖,宝盖披垂悬坠金铃的四条金链。相轮四重,中贯刹竿,相轮周缘安排一溜宝珠形装饰 〔22〕。此宝珠形饰的意象应即博山,也便是《感通录》所言相轮上的博山。不过这种样式的佛塔似不多见,阿富汗巴米扬石窟第一六七窟前室北壁壁画中的佛塔是一例 〔23〕,其时代早于莫高窟。

22 塔刹 莫高窟第十四窟(晚唐)西顶壁画

23 巴米扬石窟第一六七窟前室北壁壁画 jz++b2sTO4ZX8KKyRHrVXuDLA6lM8+p0mCgsDhaX/3vAcnqe0r0M1tfVa7jmAVj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