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完美主义是怎么产生的?

在“有条件的爱”底下成长的孩子,他们会尽力去符合他人的标准,只为换来一句:“你表现得真好。”“你很棒。”“你好厉害。”而这些对他们来说,就是“我爱你”的意思。

我们已经知道完美主义的行为是如何出现的,然而,为什么在同样的情境下,有些人会用完美主义的逻辑去思考,有些人不会呢?

关于产生完美主义的原因,至今众说纷纭,并没有定论。从20世纪开始,心理学界对完美主义的探讨尚不多,主要来自弗洛伊德的精神动力理论与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外加发展理论与依附关系,到了20世纪90年代,数个研究团队提出了不同的多维度模型,完美主义相关研究才呈爆炸性增长。2004年后,每年以完美主义为题的研究已经超过100篇,且在快速增加中,2016年起,每年论文数甚至突破300篇。

前两个阶段算是对完美主义提出一个解释性的古典模型,而本书也是依据精神动力学派和阿德勒的经典理论来诠释完美主义的心理防御机制。至于第三阶段的多维度模型则还在方兴未艾的阶段,虽然逐渐引起大量学者的注意与研究资源的投入,但至今并没有一个决定性的理论统整,因此,要等到再成熟一些,出现重量级国际大师提出经典而具体的理论,包容各家学说于其内,才适合通过科普文章介绍给国内读者。

本章将20世纪90年代后的现代多维度模型所引发的完美主义研究热潮列于第三部分,先从常见的经典解释说起,让大家先对完美主义的成因有全面的了解,再感受现代百家争鸣的新观点。 2qGryxiq6+80EwG+8VSefcYXOrGWw8v2qsloveoQ+FQdsnItONEk+0u+6sNKJg1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