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一些“富人”,他们在资产水平上都达到了字面意义的“有钱”,但其他方面,诸如心态、思维、生活方式,却反差得很极端。
比如,老章和小武。
老章是我认识十四年的朋友,他经营着一家营业超过三十五年的食品企业,起初纯做线下门店,逐渐遇到规模瓶颈,发展速度慢下来,利润变少,老章有些着急但并不焦虑,他觉得企业发展速度有快有慢,由于在房地产崛起时期做了适当投资,他的厂房用地和门面已经升值很多。老章随着市场周期优化团队,自己也从未放松学习,他在20世纪80年代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阅读、跑步、看市场是工作之余的坚持。到了互联网时期,他拓展网络渠道,也迎头赶上最火的直播行业,原本被门店数量限制的生产规模,迅速被电商和直播打通了,他又赶上新一轮的爆发。
从企业的生命周期来讲,老章已经带领团队跨越了好几轮。
老章重视家庭关系,太太是他的大学同学,毕业后从事金融行业,老章常说太太的理财能力远胜自己,英文能力也很优秀,在国际股票市场赶上好几次机会,他自己做实业挣的钱,未必有太太理财挣得多。他们的女儿很有个性,成绩也不错。
有一次我问他:“你女儿大学毕业后,你打算让她继承家产吗?”
老章连连摇头:“她有自己的想法,她的工作自己定。”
我有点儿惊讶。很多初代创业者都会选择让子女继承家业,因为老章的女儿是独生女,他的企业规模又非常可观,所以我自然而然地认为,他会让女儿接手企业管理,未来再配个能干的女婿,像大多数家族企业一样。但老章告诉我,女儿从小独立自主,高中选科、大学选专业和学校,都是自己拿主意。他曾经有意把女儿往商管方向培养,最后还是感觉尊重女儿的意愿更好。毕竟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子女去生活,作为父母,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已经足够。
后来,老章的女儿以不错的成绩考入大学,并且继续申请了自己喜欢的专业读完硕士。毕业后,她进入上海一家非营利机构做公益,收入不高,但她很喜欢,因为这是她真正想做的。每当有人问老章,为什么不让女儿去收入更高的金融行业或互联网大厂,老章都会说,这是孩子的自我选择,他很支持,并且他认为公益事业价值很大,能够作为一生的职业。企业方面,他提前做了股份分配,经过几轮调整,给公司创始元老、职业经理人、新生代管理者都安排了持股比例,自己目前处于半退休状态。
这是老章的经历。
他勤勤恳恳经营了几十年企业,在机遇和实干中逐步积累财富。
接下来要说的小武,是快速崛起的财富神话。
小武原本是个普通工薪族,每天朝九晚五。直播行业刚刚兴起时,小武抱着娱乐的心态做直播,每天下班后播两个小时,意外反响巨大,网友们都喜欢他用讲段子的方式吐槽职场或逗趣社会现象。小武迅速积累了大量粉丝,顺势辞掉工作,专职做主播,也开始带货。
在自身努力和平台扶持的双重作用下,不到五年,小武快速实现财富自由,最好的直播机构和投资人都递来橄榄枝,希望与小武合作把直播业务继续扩大,但都被他拒绝。小武的理由是,自己辛辛苦苦赚钱好几年,该停下来享受了,至于业务,放一放再说,反正账户上积累的数字,远远超越了自己原本对“财富自由”的认知。
小武开始热衷买豪车,买名表,然后换了女朋友,出没奢华的私人会所,直播间偶尔开播,也只是晒晒战利品和目前比较奢侈的生活,因为脱离了过去的环境,他再也讲不出接地气的段子了。
大众记忆非常短暂,再加上大批新主播不断涌入这个赛道,小武的流量直线下滑,随之而来的是直播间电商销量暴跌。起初小武不以为意,觉得自己“白手起家”打出一片天地,那是本事,但下滑持续一年后,他也焦虑起来,尝试了各种新方向,大多是病急乱投医,他那时不明白一个残酷的事实:网红、高管、明星等职业,身后有非常多的人在等着替代他们,等着他们在自己的生态位倒下。
事业低谷带来连锁反应,小武报复性花钱,以弥补内心的空虚。到创业第六年,小武已经从直播行业逐渐淡出,之前赚到的貌似够花一辈子的钱,短短几年就没了。
回过头来看老章和小武,他们都是白手起家,都到达了(或曾经到达过)财富自由阶段,实现路径却很不同。老章熬过了漫长的积累期,他的企业在三十多年里经历过数次转型和迭代;小武属于在风口期抓住机会,吃准一波行业红利,在短时间内完成财富积累。
这两种方式没有好坏之分,但给人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却截然不同,从老章和小武的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成为富有的人,和持续富有的人,不是递进关系,而是两类人。
“暴富”最大的问题,是成功了但不知道自己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所以也就不懂得如何延续这种成功,暴富者的自我教育和下一代的受教育水平往往比较差。
而富裕是一个“体系”,不是一套好房子、几辆好车、几件珠宝就能支撑起来的。金钱来得太快,让人容易冲动和盲目,不懂如何有效地管理财富、守住财富,导致过度消费或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误以为幸运之神会一直眷顾自己,甚至头脑一热就投资做生意,继续那些暴富的梦,这样的人往往血本无归。
慢慢变富的人,通常有两项优势:第一,自知之明;第二,敬畏之心。自知之明让他们不断发掘环境和自我的优势,顺势而上;敬畏之心让他们明白社会趋势,清楚自己能力的边界,见好能收。
思维和心态的不同,又会影响到生活方式,暴富的人更容易陷入奢侈和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大量购置昂贵的物品,以彰显身价。慢慢变富的人更注重生活质量和平衡,倾向于在教育、家庭和社交等方面投资。比如老章,他日常朴素,不开豪车,不买名牌,和员工一起吃食堂,但在长线投资,如子女教育、员工培训、战略咨询等方面,他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因为这些价值投资,关乎子女的未来和企业的长线发展。小武则相反,他把资金用来购置奢华物品,本质上属于一次性消费,无法带来持续回报和增长。
总体来说,在财富循序渐进积累的过程中,人的思维方式、心态、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都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随着时间的推进,变化会越来越显著,形成良性循环,系统性地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暴富,则很难有这种觉知和改变。
财富更偏爱有系统性思维的人,不仅需要重视“账面上的数字”,也要让思维方式、心态、生活方式等各方面跟得上财富增长的节奏,高认知本身就能够拉动财富增长。
在老章身上,我看到了三个关键优点。
第一,客观地认识自己。
我问老章:“你觉得自己最明显的优势是什么?”
他回答:“是我的教育背景。我在20世纪80年代初大学毕业,这样的教育起点与当时很多创业者不同,让我更快地理解新趋势,发现新机会——懂得运用知识就是最大的财富。我有能力全面梳理自己的财务状况,包括收入、支出、资产和负债等各个方面,找出潜在的问题和机会。我也会根据财务现状,明确自己的经营目标,比如短期和长期的收入、投资目标和储蓄目标等。我很清楚自己的短板,我不擅长做‘太具体的事情’,比如开厂、生产线管理、新店扩张,包括现在的直播技巧,我肯定不如专业人员懂,那就委托给他们去做。”
我认识的老章,先有教育,再有知识,然后具备见识,最后变成认知。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的成长都是这个过程。“富有”是认知积累到一定程度,加上行动力,共同爆发出的结果,它不是强求来的,更不是撞大运,而是水到渠成的一个分晓。
第二,理解外部环境。
老章经历过大约十年的事业瓶颈期,那时,他的食品企业主要依靠的是线下渠道和门店销售,专门店、商超能进的都进了,但以当时的市场环境,他很清楚企业规模接近饱和,除非有新模式,否则不可能快速发展。基于对外部环境的理解,他虽然着急,但是不焦虑。公司现金流稳定,保证利润水平,边维稳边等待机会,这是唯一的选择。而当电商、直播等新形式出现后,他敏锐察觉到,迅速抓住外部难得的机遇。
约翰·史崔勒基在《世界尽头的咖啡馆》中说:“海龟游泳看起来慢悠悠,很多人拼尽全力却跟不上它,为什么?因为人游泳很拼命,但海龟不这样。只有‘正向浪’来的时候,海龟才拼命游,乘着海浪前进;如果来的是‘反向浪’,海龟只让自己浮起来划水,保持原地不动,不在反向浪上消耗体力。”
什么是反向浪?对海龟来说,与它目标方向相反的浪都是反向浪。
反向浪打来,如果我们还拼尽全力,就只会被吞噬。
就像每个人在做自己的发展规划时,都得关注市场变化、政策调整等外部因素,学会适应这些变化,及时调整自己,顺应大势所趋,才能让个人努力发挥出更大的效能。
现实里,都是“小人物”撞上“大时代”的故事,就连英雄也是这样。
第三,明白自己追求财富的意义。
这是最重要的。
简单问自己一句:“你挣钱是图个啥呢?”
大多数人挣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如果明确知道财富将带来不幸,恐怕就不会费尽心力去追寻了。就像小武对我说过的:“要是有了那么多钱,还能好好上班,安心谈恋爱,不那么浮夸,就不会破产了吧。”
健康、真情、家庭、善意、充实、满足、自我……这些具体的存在和感受,才是我们追求财富的意义,就像电影《真情假爱》里的经典台词:“我并不爱钱,但我知道钱能带来独立和自由,我喜欢的是独立和自由的生活。”
所以,比起“有钱”,我更喜欢“富有”的状态,它意味着有一些钱,并且感到了内心的充实和幸福。
拥有财富,其实是为了接近幸福。
愿我们始终不要忘记这个初心。
“暴富”最大的问题,是成功了但不知道自己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所以也就不懂得如何延续这种成功,暴富者的自我教育和下一代的受教育水平往往比较差。
“慢慢变富”通常有两项优势:第一,自知之明;第二,敬畏之心。